第二十五章 修缮祖宅
金秋时节,阳光明媚,微风轻拂,带来丝丝凉意。赵晴儿站在祖宅前,心情愉悦地欣赏着这美好的秋日风光。
她心想:“如今正是秋高气爽之时,何不趁着这般好天气将祖宅好好修缮一番呢?毕竟有些地方已经太过老旧,需要整修一下了。”
于是,赵晴儿开始着手策划起祖宅的修缮事宜。她仔细检查了每一个房间、每一处角落,发现屋顶有些瓦片已经松动,墙壁也有多处剥落,门窗更是略显破败不堪。这些问题虽然看似不大,但若不及时处理,日后恐怕会愈发严重。
赵晴儿下定决心要让祖宅焕然一新。
此次修缮之事交由李总管全权负责再合适不过了。
经过这数月来与李总管的频繁接触,赵晴儿对他有了深入的了解。他给人留下的印象不仅仅是为人忠厚老实、心地善良,更令人钦佩的是他对待工作那种勤勤恳恳、4兢兢业业的态度。
在处理各种事务时,李总管总能展现出独特而深刻的见解,让人眼前一亮。
他思维敏捷,头脑灵活,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关键,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李管家之所以能让赵晴儿觉得是个人才,正是因为他身上同时具备了这样两种截然不同却又相辅相成的特质:既不让人感到过于精明狡黠,又不显得愚笨迟钝。这种恰到好处的分寸把握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从外表来看,李管家衣着得体、举止优雅,但他的言谈举止间却毫无咄咄逼人之势;然而在处理各种事务时,他总能迅速洞察问题关键,并以最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难题。如此表现,无疑证明了其聪明才智与卓越能力。
另一方面,当面对主人或其他尊贵客人时,李管家始终保持着谦逊有礼的态度,前一段时间刘云龙他们二百号人过来的时候,他也很有条理的安排着诸多事宜。
最重要的是,李总管懂得把握分寸,知道何时该进,何时该退。他的这种“度”的拿捏恰到好处,既不会过于激进冒险,也不会过于保守退缩。这无疑是一种难得的智慧和经验的体现。
还有一点,他对于扬州城简直就是如数家珍一般熟悉无比!无论是宽敞繁华的大街还是偏僻幽静的小巷,没有一个地方是他不知道、不了解的。
仿佛这座城市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脑海之中,他可以轻松地说出每一条街道的名字和位置,可以详细地描述每个角落的风景和特色。这种对扬州城的全面认知让人惊叹不已,也使得他在这个扬州城游刃有余。
像这样一个品行端正且经验丰富之人来负责此等差事必定能够事半功倍。
李管家请来了经验丰富的工匠师傅们,赵晴儿与工匠师傅们详细讨论了修缮方案。她希望能够保留祖宅原有的风貌,同时加入一些现代化的元素,让祖宅既具有传统韵味,又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
此次修缮祖宅绝对称得上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赵晴儿心中暗自思忖着:“等把这座祖宅修复妥当之后,干脆一鼓作气,连带着旁边那座院子一块儿拾掇拾掇吧。毕竟当初买下它时太过匆忙,都没来得及好好规划一番。
如今正好趁此良机,一并整修完善了。”她一边琢磨着,一边想象着完工后的模样,心中已经有大致的模样。
在工匠们的努力下,祖宅的修缮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赵晴儿也时常来到现场,查看工程进度,并与工匠们交流意见。她亲自挑选了优质的材料,确保修缮质量。
经过一个月没日没夜地忙碌,那座曾经破败不堪、摇摇欲坠的祖宅终于重获新生,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崭新面貌!远远望去,屋顶的瓦片如鱼鳞般整齐排列,紧密而牢固;走近细看,每一片瓦都闪耀着岁月的光芒,仿佛诉说着家族的历史和传承。
再看那墙壁,原本斑驳脱落的墙面已经被精心修复,变得洁白如雪,宛如一面光滑的镜子,倒映着周围的景色。阳光洒下,白墙反射出明亮的光线,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
门窗也全部更换成了古色古香的样式,木质门框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窗户上镶嵌着精美的雕花玻璃,透过这些窗户,可以看到院子里的花草树木,别有一番情趣。
赵晴儿还在后院规划了一个花房,在没有手机和各种通信设备的时代,只能找些乐趣来做,所以就想到了没事种种花,养养鱼,挺好。
夜幕降临,吃过晚饭后,主仆四人都在书房里,赵晴儿在画花房的布置图,
小桃和小秋看到到赵晴儿要建造一个花房,两人震惊。
“小姐,我还以为你心里只知道赚钱了”,小秋打趣说。
“对啊,小姐,别的小姐都是学刺绣,要不就是吟诗作画,咱们小姐本事大,只会挣钱”。
“你们两个拿我打趣呢,我挣钱还不是为咱们以后吗,两个小没良心的”。
“喜乐,你看小姐,我们说的是事实啊”。
喜乐看三人有说有笑的,自己也不知不觉嘴角上扬。
“对了,喜乐,这两天有没有刘云龙陈洋峰他们消息,这两天我怎么没有见到他们的信啊,按计算这时候已经到京城了。”
“小姐,确实没有收到信,这件事我正要告诉你,已经失去消息7天了。”
“不好,小秋小桃,你们两个人快去收拾一下行李,明天我带上喜乐,在叫上几个兄弟出发京城,我感觉他们已经遇到危险了。必须尽快去京城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