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家世
孙静舟一路沉思着,来到了一处偏院之中。他轻车熟路地找到了宋武,向他转述了父亲想让他调查萧弈家世背景的事情,并传达了自己的一些疑虑和担忧。
“宋伯伯,万一这萧弈真就是个普通百姓,真就这么杀了他吗?会不会太狠了?”
宋伯伯静静地听着孙静舟的叙述,不时地点点头,表示理解和认同。他深知这位年轻少爷的心思单纯,对于这些事情还不太狠的下心来。
“少爷,如果他家世显赫知道也就知道了,这传出去了也不是什么大事,况且他也答应老爷晚宴上自愿退出,但这不该掌握在一个普通百姓手里。”
孙静舟茫然地点了点头,交代完任务后,便离开了孙府。他脚步匆匆,径直朝着萧弈口中的悦来客栈走去。
一路上,孙静舟思考着如何与那萧弈的兄弟进一步交流,以及如何从他那里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终于,孙静舟抵达了悦来客栈。站在门口,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思绪,然后迈步走进了客栈大厅。
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了三楼的楼梯。终于,他来到了拐角处,站定在那扇紧闭的房门前。他深吸一口气,轻轻抬起手,准备敲响那扇门。
手指与门板接触的瞬间,发出了清脆而轻微的声响。这声音在寂静的走廊里回荡。
“谁啊?”
房内传来了二蛋呼喊的声音。
“你好,我是孙府的家丁,萧公子托我给你带个话。”
二蛋慢慢的走到门前,将房门打开。
“诶,你好,请进来坐,我家少爷是晚上不回来吃饭了吗?”
二蛋说着一边拉着孙静舟坐到了桌前,给他倒了杯茶之后,缓缓坐到他身旁。
“是的,我家老爷今晚宴请各位青年才俊,而且今晚,昨日所有通过的公子都住在我孙府,明日才会回来。”
“啊?可我家少爷还说明日就启程回家了呢。”
“这位兄台,我家老爷对萧公子很是欣赏,你不必担忧,刚才我听你称呼萧公子为少爷?”
“是啊,他就是我家少爷啊。”
二蛋一脸理所应当的看着面前长舒一口气的孙静舟说道。
“可是萧公子不是来自广安城吗,我记得广安城内没有姓萧的大家族啊?”
“额这是因为我们家是才搬到广安城不久的,好了,我知道少爷今天不回来了,你快走吧。”
二蛋突然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一边捂着嘴一边将孙静舟推了出去,关紧了房门。
孙静舟眉头紧皱,心中充满疑惑。
“唉,还是没能探查出萧弈的家世如何。”他喃喃自语道。
孙静舟决定回去将此事告知父亲,顺便看看宋武那边是否能从中发现一些什么。
他转身离开了客栈,朝着孙府快步走了回去。
回到孙府后,他第一时间小跑向他父亲的书房。当他来到书房门前时,发现房门大开,孙知府正端坐在书桌前聚精会神地阅读着书籍。
“爹,我回来了。”
“嗯,怎么样?”
孙知府微微抬头看了一眼他,便又低下头去。
“爹,萧弈被他所说的那个兄弟称呼为少爷,孩儿从他口中只得知到了萧家刚搬到广安城不久。”
“嗯,知道了,那就等你宋伯伯吧。”
孙静舟抬头看着面前没有再说话的父亲,缓缓离开了书房。
他独自一人在庭院中漫步,步伐缓慢而沉重。庭院中的花草树木似乎也感受到了他的心情,静静地陪伴着他。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惆怅,一阵微风吹过,他缓缓闭上眼,仿佛在这一刻,他能够不再思考。然而,当他再次睁开眼睛时,那份惆怅依然萦绕在心头。
他叹了口气,继续向前走去,庭院的角落里有一张椅子,他静静地坐了下来,突然在回廊间看到了小翠带着萧弈他们几人的身影,连忙起身追去。
孙静舟想到了一件没脑子的事儿,直接上前询问萧弈关于萧家的事。萧弈露出惊讶的表情,他没想到有人会来询问他的家世。
“福兄,为何对我的家世如此好奇?”
萧弈不解地问道。
孙静舟迟疑片刻,对着萧弈说道:
“小的只是好奇,是如何的家族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公子,而且萧公子对待下人的态度也是颇为与众不同。”
萧弈听闻,思索片刻之后,微笑着拍了拍孙静舟的肩膀。
“福兄,实不相瞒,家父稍许有些叛逆,与我爷爷大吵一架之后从京城搬到了广安城,实不相瞒我来参加此次宴会,也是自己偷偷溜出来的。至于身份之事,家爷“萧南烛”,还望福兄能保密。”
孙静舟松了一口气,他原本就担心萧弈如此有才华之人却没有身份背景,现在听到萧弈的解释,心中的担忧顿时消散。
“萧公子放心,小弟一定守口如瓶。”孙静舟郑重地说道。
两人相视一笑,彼此之间的距离仿佛拉近了不少。
“谢萧公子答疑,小的先下去了”
萧弈知道,这个福子绝对不是因为好奇才跑来询问自己,背后一定有孙知府推波助澜,既然这知府大人想知道,那就让他好好知道知道他来自哪个萧家。
孙静舟告别萧弈后,满心欢喜地去找父亲。他将与萧弈的对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孙知府。
孙知府听到萧南烛这个名字之后,他立刻意识到,如果这是真的,那府中的萧弈就是这乾朝最为顶尖的权贵。
孙知府决定立马叫孙武暗中调查广安城萧家是否真与京城萧家存在关系。同时,他也叮嘱孙静舟在一旁暗中盯着萧弈。
“爹,他说这萧南烛不会就是那镇国公吧?”
“有可能,京城萧家一般都是指的镇国公府。”
“那他会不会因为自己也姓萧,就扯虎皮拉大旗唬咱们啊?”
“不知道,但我觉得没有人敢有这么大胆子冒充镇国公的孙子,还是等你宋伯伯的调查结果吧,你也去多盯着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