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长安之战
吕布挥舞着方天画戟,冲锋在前,与众将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董冕、董越等董卓亲族将领率先冲上,可惜他们根本不是吕布的对手,三合一个,陆续被吕布斩于马下。
华雄、张绣等将见此相视一眼,却是联手齐攻吕布,但也只能勉强抵挡吕布的进攻。
在这混战之中,张辽、鞠义等将见吕布被人围攻,也纷纷加入到了吕布的行列。他们与吕布一起冲锋陷阵,将西凉铁骑打得七零八落。随着华雄、张绣、渐露败象,郭汜、李催等将纷纷上前齐战将吕布,至于张济、徐荣等人却是被吕布麾下张辽、鞠义拦了下来,而二人又如何是张辽、鞠义的对手?
将乃兵之魂,董卓麾下诸将此时虽人多势众,却在吕布无双悍勇之下,硬是以三万并州狼骑冲破六万西凉铁骑的大营,一时之间西凉各将纷纷败退。这场战斗不仅证明了吕布的实力,也让世人看到了什么叫“战神”!而董卓麾下的西凉铁骑,则成了吕布的“垫脚石”,让关东一众诸侯唏嘘!
在这场战斗之后,吕布斩杀西凉铁骑数千,收降一万四千余骑。只是就在西凉大营被破之时,曹操领着夏侯兄弟以及刘关张三人,向着董卓麾下步卒大营而去,却是拿着圣旨欲要收编董卓麾下步卒。
只是统领董卓麾下步卒之人乃是董卓之侄董璜,而董璜此时身为右将军、嘢侯。不论官职爵位皆在曹操、刘备之上,双方大战一触即发,董璜嚣张跋扈惯了,居然一马当先冲锋在前。
却是被曹操身后夏侯渊拦了下来,而董璜又如何是夏侯渊的对手?二人战不过十合,董璜险象环生,其副将胡来、李集赶忙上前助战,却是被后来居上的关羽横刀拦下,只见关羽大刀挥舞,二人皆被一招鸠首,董璜大骇之下被夏侯渊斩于马下,至此其麾下麾下步卒纷纷归降,此战死伤数千,余者皆被曹操、刘备收拢,二人此战各收降士卒上万!
西凉诸将败于吕布之手后,便在李儒的建议下纷纷退往长安,好在长安此时守将正是董卓另一女婿牛辅!其于长安之内亦有两万大军,众人合兵一处,聚兵五万!
董旻欲要整军再战吕布,为兄报仇,不料郭汜起身道:“今敌强我弱,将军何不隐忍,以待时机?我军新败,又无人是吕布对手,若是兵进洛阳,何人愿做这送死先锋?”
董旻大怒道:“我兄待你不薄,你安敢如此贪生?来人于本将将这鼠辈叉出去!”
郭汜大怒道:“而不过是一左将军,虽是董公亲弟,却非是董公,焉敢这般辱我?今我郭汜愿辅牛辅将军继承董公之位,至于你董旻?素不奉陪!”说罢向着牛辅拜了下去,却是郭汜初随董卓之时便是牛辅麾下校尉,二人素来交好,郭汜今日既然得罪董旻,却是准备破罐子破摔,扶持牛辅对抗董旻,至于以后?若是今日没了,还谈何以后?
经过郭汜这么一闹,大帐之中顿时寂静了许多,只是牛辅胆小懦弱,李儒深知其弱点,看着牛辅李儒朗声呵斥道:“左将军(董旻)乃董公亲族兄弟,而当真欲要夺其位么?”
牛辅顿时大汗淋漓,跪伏在地拜道:“文优休得胡言,某如何能造叔父的反?今岳父被害,自当有叔父即其位,郭汜休的胡言,还不跪下?”说罢牛辅怒目看向郭汜。
郭汜大怒,拂袖而去,诸将皆暗自叹息,看着离去的郭汜,只有李儒眼中闪过一片杀机,而这一切却是被李催麾下谋士贾诩看在了眼中。
而随着郭汜的离去,此次议事亦是不欢而散,直至深夜郭汜夜访李催,熟睡之中的李催本欲大发雷霆,在听闻郭汜拜访之后方才熄了怒火,二人在董卓麾下并肩作战十数年,彼此之间的交情却是颇深,见郭汜深夜拜访,李催忙命人唤来谋士贾诩。
李催大帐之中,郭汜直入主题说道:“牛辅胆小懦弱、董旻志大才疏,某欲取而代之,不知稚然可愿助我?”
李催大惊失色道:“尔莫要胡言,此事若是传出,你我必将身死!今日权当某家未曾见你,尔速速离去!”
郭汜见此嘲讽道:“某家本以为你和某一样乃铁骨铮铮的汉子,不曾想尔亦胆小怕事,只是不知若是大军东进洛阳,尔为先锋之时,可能于吕布手下活命?”
李催顿时冷汗直流,心中不由联想到了吕布之神勇,郭汜见此知大事以成,乘胜追击道:“既然横竖皆是一死,何不放手一搏?此战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届时必然大胜,而这长安城便由你我兄弟二人共同掌管,不在仰人鼻息!”
李催顿时心动不已,而李催麾下谋士贾诩意外的看了李催一眼,却是并未言语。李催见此望向贾诩道:“不知军师以为可行否?”
贾诩只得无奈开口道:“恐夜长梦多,若要行事,今夜未佳,若是过来今夜,恐大事难成!”
郭汜大喜,随即二人各自整军,往董旻大营杀去,而此时李儒叹息一声,看着董旻大帐久久不语,只因李儒方才劝谏董旻先下手为强,杀郭汜立威,如此方能以雷霆之威震慑全军,可惜董旻并无董卓魄力,恐杀了郭汜,引得诸将离心!
果如李儒所料,董旻虽不愿杀这郭汜,这郭汜却是率军突袭而来,董旻府中兵卒不过数百,如何是郭汜、李催对手?一个冲锋便死伤殆尽!
董旻大怒道:“某家不欲杀尔,尔却胆敢造反?真是岂有此理!速速退去,某家不株连你亲族,如若不然必诛杀尔全族!”
郭汜大笑道:“如今我为刀俎,尔为鱼肉,尔尚且看不清形势,如此草包,如何继承董公大业?某家不才,欲要杀尔代之,还望将军一路走好!”
董旻此时方才大惊,哀嚎道:“悔不听文优之言,悔之晚矣!”说罢拔出腰间佩剑,拔剑自刎,血洒当场!
而远处目睹了眼前一切的李儒看向一旁的女子说道:“看清楚了么?今董氏一族皆亡,你需要好生活着,不光是为了你自己,更要为董公,今后我自会为你这一良婿,为董公延续血脉,也算报答了董公知遇之恩!”
董白泪眼婆娑的看着眼前之人,拜道:“祖父、叔祖皆去,今日白儿还要多多仰仗姑父!只是不知姑父接下来又有何打算?”
李儒叹息一声,却是苍老了些许说道:“今世道纷乱,唯有张角之下还算太平,一直听闻其乃治世之能臣,我欲去其境,从此布衣耕耘为一农夫,坐看这天下风云!”
董白不解道:“以姑父之才,这天下何人不将姑父引为上宾?姑父安心耕耘田间?”
李儒叹息道:“不甘又能如何?论政治、谋略某皆不及那张角,何必自取其辱?至于投往他处?某观天下,云云诸侯皆不过董旻之辈罢了,何必空费那般智力?”说罢二人各骑一马,领着三五随从一路向南而去。
只是在李儒走后,二人身后阁楼之上又走出一人,正是李催麾下谋士贾诩,贾诩看着离去的二人,仰望天空,呢喃道:“是啊,云云诸侯,皆不过碌碌之辈,张角虽强,却于世家相对,推翻这皇室何其容易?可若要除尽世家,何其之难?王莽之事尚过百余年间,也不知尔是胸有成竹?亦或是昙花一现?”
长安城乱,牛辅胆小多疑,一时之间不能自安,忙召开府中相师,先让相师为其相面,再占卜吉凶,相师占卦,得到“睽卦”,牛辅见状问道:“天师此卦何解?”
相师对牛辅说道:“火胜过金,是外部谋夺内部的卦象。”牛辅大惊,恐董旻因今日之事害其性命,于是赶忙将家中宝物全部裹挟,带着亲信胡赤儿,以及二十亲卫出城西逃,却是投韩遂去了!
待郭汜、李催功打牛辅府邸之时,整个府邸早已人去楼空,自此郭汜、李催共掌长安,张济、樊能等人见二人事成,只得委身其下,尔华雄、徐荣、李蒙、王方等将对二人颇有怨言,纷纷外逃,其中华雄、徐荣领兵三千南下投张角而去,李蒙、王方各领两千余众往西投韩遂而去!
李催、郭汜掌管长安之后,便放弃了为董卓复仇的打算,准备做个土皇帝,在贾诩的建议下,向洛阳朝廷递交了降表。
而此时的洛阳城内,也并不太平,依旧混乱不堪,吕布在何太后的谋划下做了大将军,曹操、刘备因功分别升任左将军于后将军之位,在众人收到郭汜、李催的降表之后皆面露不屑之色。
而自袁愧死后,王允、马日磾便成了士人之中新的领袖,而刘协和何太后为了拉拢朝臣,制衡对方,使得马日磾继任了相位,在王允的劝说下,马日磾同王允等人联名拒绝了郭汜、李催的请降,使得远在长安的贾诩颇为意外,只因李催、郭汜虽不如董卓,可是依旧有着四万大军,而有二人驻守长安,却是可以为朝廷阻挡这西面的韩遂和南面的张角,可谓是两全其美,不曾想朝廷居然行此不智之举!
而令人更加意外的是,在经过一番激烈商讨之后,三方皆默认了王允的兵出长安之计,接着在王允的建议之下朝廷派遣大将军吕布为主将,左将军曹操为副将,领并州铁骑三万,以及步卒两万,共五万大军兵发长安!
而李催、郭汜又如何是吕布、曹操对手?还好李催麾下谋士贾诩智计冠绝,在贾诩的建议之下然而,李催、郭汜等人开始大举征调境内男丁,一时之间不论老幼,竟是聚集了近十万的兵马,准备与吕布、曹操一决高下。
在这场大战之中,吕布、曹操虽然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但在贾诩面前,他们却未能轻易得手。深夜樊能、张济率领着数千精锐,如同黑暗中的狂潮,汹涌而至。他们的目标是吕布、曹操的大营,企图袭营。然而,曹操早有防备,他早已料到李催、郭汜会采取夜袭的方式,因此提前布置了重兵防守。
当樊能、张济的军队冲进大营时,他们发现这里已经布满了陷阱和伏兵。一时间,喊杀声、惨叫声此起彼伏,二人麾下士卒一时之间陷入到了一片混乱之中。吕布、曹操此时率领着精锐的士卒,此时早已从侧翼冲出,对樊能、张济的军队进行了猛烈的反击。
樊能、张济虽有勇武,但二人在吕布、曹操的面前,却显得捉襟见肘。双方展开了殊死搏斗,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樊能、张济虽然奋力抵抗,但最终还是败下阵来,眼见命上黄泉之际,张绣受贾诩指点,向李催请命领万余精骑负责策应,此时见叔父张济陷入从围忙冲锋而至,将二人救出。
然而此次袭营大败,樊能、张济损兵数千,李催、郭汜无奈只得求助贾诩。他们深知两军对战,谋士的重要性,无奈贾诩只得出谋划策道:“将军可再去袭营,此次袭营分做两次,皆由新军组成,此次十死无生,官军必有准备,待袭营接连失败之后,将军可尽出城中兵马,以新募新军为先锋,死战官军,此战一来即可可降低我军粮食损耗,二来可一举攻破官军大营,使其再无西进长安之能,可谓一战而定乾坤!
李催、郭汜听后大喜,纷纷按照贾诩之计部署,首批袭营之人许久方才选出,只因吕布之勇无人敢应,最终抽签决定,抽中之人不是旁人正是张济,李催见状密语张济,却是以其子侄张绣作为威胁,无奈张济家中只有张绣一根独苗,为了家族传承、复兴,张济只得领命而去。只是此时张绣尚在军中整顿人马,张济出战之事却是全然不知!
待张济领军袭营之后,李催命人严密监视着官军的动向。同时郭汜也派出了探子,四处侦查官军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