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新开始
梅花看到的是一片比农村还农村的景象。
入眼的是青山,脚下是坑坑洼洼的山路,想象中的高楼大厦不见半栋。
后来梅花才知道,他们到达的这个区域是属于h市里较偏僻的,在这里,种胶树收取橡胶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来源。
这里的人靠割胶赚钱养家糊口,不过并不是所有人能有这样的一份工作。
本地户口优先,外地户口的只能托关系。陈庆生的父母便是托了关系才能成为割胶工人的。
此时的梅花对这些情况还不是很清楚,她跟紧了陈庆生的脚步,走过山路,眼前出现一片房子,是那种随意搭建的简易房。
他们未来的家就在这片简易房中的其中一间。
房子用简单的支架支起,屋顶是沥青铺成的,黑不溜秋,整体的结构显得相当脆弱,仿佛一阵强风就能将它吹得摇摇欲坠。
公婆住另外一片简易房,所以梅花与他们在路口分开了。
小夫妻一起进入独属于他们的简易房,将行李放好,梅花找了把椅子坐下休息,开始仔细观察房内的环境。
简易房内部空间有限,只有一张床、两把椅子、一张桌子,再往外就是店铺区域。
梅花觉得,这里比老家的房子还差。
老家的房子虽然也小,也破,但高度适中,给人一种宽敞明亮的感觉。
而这里的简易房,不仅矮小,而且空间狭窄,仿佛连呼吸都受到了限制。
不过,再怎样她都得接受,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既然已经嫁给了陈庆生,她就要跟随他的脚步,共同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
而且梅花始终相信,只要靠勤劳的双手,日子一定会好起来,不仅会好起来,还会越来越好。
此刻的她,依旧对新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向往。
想着这些,梅花靠在椅子上闭起眼睛休息,陈庆生也一样靠着休息起来。
四周一片寂静,仿佛连时间都凝固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梅花缓缓睁开眼睛,发现屋内已是全黑。
这种黑暗让她感到十分不适,有一种被孤独和凄凉笼罩的感觉,不由得让她回想起小时候,有时醒来发现家里空无一人,四周黑黝黝的,仿佛身边的人都永远离开了她,只剩下她一个人在这无尽的黑暗中。
这种感觉很糟糕!
她努力睁开眼睛寻找陈庆生的身影,好一会才终于在模模糊糊中看到他。
他正睡得香呢。梅花轻轻呼喊他,“庆生!庆生!”
陈庆生醒来,起身开了灯,看了一下时间,“走,去我妈那边,晚饭应该有给我们留。”
他这边没有开火做饭,三餐都是去父母那边吃的。
梅花跟随陈庆生走出了房门,外面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他们带上了手电筒,光芒虽然微弱了一些,却也足够照亮前行的路。
两人步行前往公婆的住处,需要走过一条山路,坑坑洼洼的,有些难走。
走了大约十来分钟,便到了公婆的简易房处,他们那里的生活环境同样简朴。
婆婆见他们到来,将留的饭菜特地热了热。
梅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感激婆婆的细心和体贴。吃完饭后,不忘主动收拾碗筷,清洗干净后才离开。
回到自己的小窝,梅花第一件事情便是准备洗澡。
这里没有专门的厕所,洗澡的地点是在湖边的一个公用棚子内。
陈庆生告诉梅花:“洗的时候直接从湖里提水,这样很方便。”
梅花听后不禁皱起了眉头,她感到有些不可思议,疑惑地问道:“湖里的水不脏吗?我记得老家那边的湖水有时候会泛着绿色,甚至带有很重的腥味。”
陈庆生微笑着解释:“这里的湖水相对清澈,并不脏。当然,冬天的时候水温会比较低,但洗冷水澡可以锻炼身体,让人更加健康强壮。”
梅花洗不了冷水澡,好在屋里有烧水锅,她烧了水,提过去加入冷水调和成温水。
这湖水确实没有什么味道,不过棚内太黑,周围太安静,没有什么安全感。
梅花加快了速度,匆匆洗完回到家里。
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舒畅,直接躺上床,闭上眼睛睡觉。
这一夜,她睡得安稳,无梦无痕,直至天明。
第二天清晨她习惯性早早起来,一旁的陈庆生还睡得很香。
担心影响到他,梅花轻手轻脚下床,洗漱完毕后,前往婆婆那边准备帮忙做早餐。
到达后才发现公公和婆婆早已出门干活去了,邻居一个大娘说,“天还没亮就得去。”
梅花这才知道,割胶工人们必须在凌晨时分开始工作,因为此时橡胶树的胶乳产量最高。
她深深感受到了公婆的辛劳和不易。走进屋内,目光落在保温壶上,旁边放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留言,原来里面装着的是为他们准备的早餐。
梅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轻轻拎起保温壶,原路返回家里。
陈庆生还在睡觉,她没叫他,放下东西,来到小卖铺区域。
小卖铺不大,但商品种类还算齐全,从糖果饼干再到罐头食品以及日常用品如牙膏、肥皂、毛巾等,每一样都是居民们需要用到的。
不过小店有些乱,货架是简单的木头做成的,粗糙发黑,商品陈列显得有些杂乱无章。
梅花自小勤快,自然看不得这样,于是埋头就开始收拾起来,先将货架上的商品一一取下,然后按照类别进行归类整理。
她动作麻利,不一会儿就将货架整理得井井有条。接着又拿起抹布,开始擦洗货架和商品。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干净的货架上,映照出闪闪发光的商品,整个小卖铺都显得整洁而明亮。
完成这些工作后,梅花满意地看了看自己的劳动成果,很想和人分享一下,但唯一的伴——陈庆生,还在睡着觉呢。
梅花没有叫他,她想:他昨天坐车也累了,就睡吧。
自己搬了椅子坐那里,准备等待顾客的到来。
虽然她从没有看过店,但这活不需要学。以前村里有的是这样的小卖铺,虽然光顾得少,但经常路过,对里面的日常运营早已耳濡目染。
不过在她的记忆中,守店的往往都是年迈的老婆婆或老爷爷,鲜有像她这样年轻的身影。那时的年轻人大多忙于田间的劳作呢。
如今,她竟成为了一个守店人,梅花感到一种新鲜与期待,嘴角不禁上扬,露出了笑。
此时,清晨的阳光斑驳地洒在木质货架上,金黄色的光晕映照出各种商品的轮廓。
阳光也轻柔地洒在她那张青春洋溢的笑脸上,为她增添了几分温柔与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