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遇见那回忆的映影 > 浅谈中国家长

浅谈中国家长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近来,我一直在想,中国家庭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

    人们都说,在传统的儒、道、法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的传统思维变得保守而传统,中庸而内敛。起初,在课本上学到这个知识的我并没有对这个现象太过感同身受,但当我逐渐长大,我发现——这些已经在我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思想,已经在不经意之间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轨迹和行为方式了。这不是一个小问题,至少对现在刚刚长大,依旧生活在校园里面没有太多社会经验的我们来说,确实是这样的。

    2024年的高考刚刚结束,看着热搜榜排名第二的“2022届高考生年年破防”词条,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夏天。那时的我,面对成绩、面对志愿较现在而言都显得很保守。

    高考前,我一直在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考上自己想去的大学。那时的我铁了心要留在北方,因为在我眼里,北方的院校离家近,离我曾经的好朋友,近离我熟悉的环境、气候、饮食都近。

    这是我三年以来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不过这一切在2024年6月25号高考出分以后变得不一样了。

    那变化是翻天覆地的,或许直接原因是曾经理想院校的一个学姐对我说了他们学校的一些缺点和管理的不合理之处吧。而当我问及她以前的说辞,她坦言说以前强烈安利以及鼓励我考到她这个学校来的目的,无非是想鼓励我高考好好发挥。

    她说,这样的话,我才有更加强大的能力来主导自己的人生,做出真正适合自己的选择。由此,我开始动摇了,自己的观点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一切的原因很简单:我不希望去一个在这个学姐老乡群里有很多人都不喜欢的学校。

    以此为契机,我开始到贴吧、知乎、微博等等社交平台上反反复复地搜索各个相关专业的高校。渐渐地,我发现,南方的学校仿佛更对得上我的口味,而更让我欣喜的是,我的高考成绩也恰好够得上。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一切的变化我家里人很快知晓。而知晓以后,便是一顿狂轰乱炸,这一切并不难以预知。他们不同意我去南方,不同意我只身难下。后来冷静下来想想,起初以为这勃然大怒的背后原因大概是因为我从小都没有离开过家,走出过他们的视野的想法是荒诞的。

    就实际而言,与其说是他们舍不得我考去南方和离开家,还不如说他们难以接受无法掌控我人生的事实。他们在拿自己十八年以来的辛勤付出作为筹码,来左右我的选择,而忽视了在这高中三年里我背负的无数压力和我本应该主导我人生的事实。

    虽说,我很庆幸他们最终松口同意了我“考走到南方”的要求,但我知道这背后一切的推动力并不是他们已经给予了我自己成长的权利,而是有别人说服了他们。何其荒唐,何其悲凉!

    外人都说应该让我出去见见世面,这样哪怕回来我也更加有竞争力。可是我想要的并不是竞争力,我知道,我自己想要的是想去更远、更大的世界。高考之后的我迫于疫情和种种原因并没有像之后两年的高考生一样能够走出去旅行,十几年的学习生涯告诉我:外面有太广阔的世界需要我去探索,那大自然中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课本,却又终归高于课本上的条条框框与知识提纲。看世界的前提,便是要有强大的内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这些能力,我深知,在父母身边是永远学不会的。

    一年多以后的歌曲里唱到过:“如果放手是一门功课,那妈妈这一生都没有及格”起初听来着实有些感动,但我觉得,这句话带给我更多的是一种潜在的恐慌。

    其实,早在高考前,我就已经无数次和家里提到过“要到远处去上大学”的心愿,,可那时的他们一口咬定我说的是玩笑话,而且没有一次松过口。我想,恐怕他们也难以接受这个现实吧。

    现在的我从来不敢想象如果当时的自己没有选择考出来——考到远处,自己一个人生活,自己一个人融入大学,一个人去旅行那我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恐怕,我还会是那个遇到事情只会慌乱无措躲在父母身边的孩子吧,那可就真是“小孩子”了。

    截止目前,我的父母依旧一口咬定着“你不用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上大学,也可以长大”。可长大和长大中就是不一样的呀,我和我的友人都这样认为。

    我们觉得,同样是长大,如果让自己有着更加强大的内心和更加稳定的内核,那这样的长大才是一步步接近自己目标的成长。而那些所谓在生活中被保护得太好,在家长手把手的教导下才学会了长大,无非只是别人生活的傀儡,遇到事情终究会崩溃地快一些。现在是还有父母在身边帮我们遮风挡雨,如果未来没有的话,一切高下立见。

    至于父母辈的思想,我已经放弃去改变他们的固有观念了。是啊,他们觉得我听话了,并不尽然。这只是我对他们的思想真正的失望的结果而已罢了。

    另一位朋友说过:“如果你想让家长完全放开对你的把控,那你就要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我自己真的可以做得很好。生活就是这样,先拿出你的实力来,才能主导自己的人生。”

    这话是有道理的,但这一切,追根求源,依旧荒唐得可笑——我的能力原来是要求他们放手的筹码,可如果他们不去选择放手,我这些能力又能在何处得以施展呢?

    原来,这一切都是双向制约的过程,这一切都在互根互用着。这大概就是中国家长的弊端吧,或者往远了说,是整个东亚家庭的困境……

    他们一边强调着自己的孩子应该有所作为、有所建树;一边又用自己的传统固有思维禁锢着孩子的成长。可他们忘记了时代已经不一样了,他们曾经受到的教育、形成的思想并不能完全地与这个新时代相契合。

    如此一来,倘若不加以改正,那我们这些孩子又该从何处去施展自己真正的才华,探索属于自己的世界呢?无非只是会一辈辈秉承着安土重迁的想法,在同一片土地上过着日复一日的生活罢了。这并不是什么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承的美好结局,而是守旧的落后表现。在这样的生活里,人们的创新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创新。那么,没有创新,又何谈发展呢?可笑吧?

    在又一年高考结束之际,我开始幻想自己的未来。我想,如果自己以后当了母,亲最好是要拼了命地让孩子和自己统统脱离这种生活环境才好。这是我现在努力的唯一一个动力。我希望我的孩子在以后可以不要受到这么多东西的裹挟和影响,更不要受到传统思想太多的控制。

    就整个国家而言,我们可以继续传统思想中的优秀部分,但不能以此为枷锁禁锢孩子的未来,难道不是吗?

    真正为了一个孩子好的做法应该是让他自由的去发展吧。因为,凡事物极必反,如果你把他攥在手里握的太紧,那就极可能会应了那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就像现在的我,因为家里依旧在正面、侧面,一个红脸一个白脸地在很多时候制约着我出去旅行的愿望,那我并不会因此而放弃自己探索世界的目标。我知道以后走进了工作单位,自己能够支配的时间会越来越少。至少在前几年是这样的,因为我要为了逃离这样的环境而拼命努力、拼命攒钱。而二十岁看到的风景和三四十岁看到的是绝对不一样的。形象点来说,比如现在的我看到儿时喜欢吃的果冻和甜品会下意识地去查看它的配料表,接着嘀咕一句“色素太多”“都是添加剂”,最终绕道而行一样。

    于是,我便只能选择所有的旅行不从家里出发,哪怕那些目的地离家里比离学校更近。是的,我宁可多攒攒钱,多花点车票钱,也不想受到他们的禁锢了。

    中国家长就是这样的——你说他们不好吧,他们深切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全心全意地为孩子们付出,纵观千百年来的表现,远比欧美国家所宣传的“独立自主”显得更加大公无私。而你说他们好吧,他们又不能为了孩子们自由地发展而松开他已经握紧许久的双手。

    所以仔细想想,他们到底是不是在为了孩子好呢?恐怕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人性总是复杂的,对吧?那我们这些孩子又该怎样做呢,很简单让自己强大,然后再去主导自己的人生吧!加油!此篇共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