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历史盘点:开局十大忠臣 > 第34章 刘秀称帝!朱允炆:瞧瞧我朱家的朝堂

第34章 刘秀称帝!朱允炆:瞧瞧我朱家的朝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更始三年,千秋亭。

    天空如洗过的蓝绸,没有一丝云彩,阳光如同金色的瀑布,慷慨地洒落在鄗城(今河北柏乡县北)的南郊,给这片古老的大地披上了一层耀眼的光辉。

    四周,是整装待发的士兵,他们身着铠甲,手持长矛利剑,排列得整整齐齐,宛如一片钢铁的海洋,眼神中闪烁着对即将到来的历史时刻的期待与敬畏。

    将领们则身着华丽战袍,或骑于高头大马之上,或立于阵前,神情凝重而激动,他们的目光不时交汇。

    千秋亭下,高坛巍峨耸立,土石筑就的台阶逐级而上,坛顶,五彩斑斓的旌旗在微风中猎猎作响,它们不仅是军威的象征,更是对未来的期许与祈愿。

    坛上摆放着祭祀用的三牲——牛、羊、猪,以及五谷、果品等供品,香烟缭绕。

    随着一阵悠长的钟鼓声响起,整个场面瞬间静谧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即将登坛的刘秀身上。

    此刻刘秀身着崭新的龙袍,龙纹栩栩如生,仿佛即将腾飞的巨龙;头戴帝冠,更显威严与尊贵。

    刘秀立于高坛之上,阳光照耀着他身披的龙袍,金光闪闪,他的面容庄严而深沉,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坚定与希望。

    他缓缓展开手中的诏书,声音洪亮而充满力量,向天地与群臣宣读道:

    “昔日汉室,历世昌盛,天命攸归,民心所向。汉家江山,绵延数百年,德泽广布,万民敬仰。然世事变迁,汉祚微衰,天下动荡,群雄蜂起,百姓身陷水火,流离失所,哀鸿遍野。余刘秀,汉景帝之后裔,承先祖遗训,心怀天下苍生,誓复汉室荣光,还天下以安宁!”

    “余自蓟北起兵,历经百战,蒙天地护佑,将士效命,方得平定四方,安抚百姓。今四海之内,人心归汉,天意亦归汉。余岂敢不承天命,顺民心,继高祖、文帝、武帝之遗风,再兴汉室!”

    “是以,余今日在此千秋亭,燔燎告天,鄗于六宗,望于群神,昭告天下,即皇帝位,国号仍汉,以彰我汉家正统;改元建武,寓建功立业,武定乾坤。愿天地神祇,祖宗灵圣,鉴此诚意,佑我汉室,再造太平!”

    言毕,刘秀将诏书高高举起,面向苍穹,随后缓缓投入燎炉之中。

    刹那间,烟火冲天而起,如同一条巨龙直冲云霄,群臣纷纷下跪,山呼万岁之声此起彼伏。

    随后刘秀稍作停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将士与群臣,声音更加激昂道:“诸位爱卿,将士们,尔等可知,近日天际现奇异光幕,映后世之景。然那光幕之中,未见我大汉忠臣良将之名,此等情形,令余心绪难平,夜不能寐!”

    说到这里,刘秀以一种鼓舞人心的语调继续道:

    “我大汉,自高祖开国,历经数百年风雨,人才辈出,文治武功,皆冠绝于世。何以至今日,竟无忠臣上榜,被后世遗忘?非我大汉无才,实乃时运不济,英雄未遇其时耳!”

    言及此处,刘秀的声音中多了激昂与不屈:“但吾等岂能因此而气馁?更始帝虽昏庸,然天不亡我大汉,必有英雄崛起,力挽狂澜!今日,余在此千秋亭上,非仅宣告即皇帝位,更欲号召天下,共襄义举,以我大汉之名,再振河山,让后世铭记我大汉之风采!”

    大宋。

    夜已深沉,汴京城的喧嚣逐渐归于平静,而王安石的书房内,烛光摇曳。

    他坐在宽大的书桌前,手中握着一支精致的毛笔,但并未立即落笔,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就在这时,一抹不寻常的光芒突然划破夜空,化作一道光幕,静静地悬挂在天际,这奇异的现象吸引了正在伏案疾书的王安石的注意。

    他放下手中的笔,站起身,走到窗前,凝视着那道光幕。

    光幕上,画面渐渐清晰,展现的是一位身着官服,面容清癯却眼神坚定的老者——海瑞。

    王安石心中暗自思量:“之前的光幕已展示了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其英勇无畏,为国为民,令人敬佩;狄仁杰更是智勇双全,屡次拯救社稷于危难之中。这第八位忠臣海瑞,又能有何等非凡之处,得以与二位前贤并列?”

    王安石感慨了一声,想到:此刻我也正站在变法的十字路口,不知后世会如何评价我,是如海瑞般被铭记为忠臣,还是因变法之路的艰难而被误解?”

    但这样的念头只是一闪而过,王安石很快便收回了思绪,没有让它继续发散,他再次低下头,目光重新聚焦于书桌上的变法方案上。

    “开源节流,这是根本。”王安石喃喃自语,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仿佛是在与自己对话。他想象着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既不增加百姓负担,又能有效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大宋。

    夜幕低垂,星辰点点,赵匡胤站在城楼之上,身着一袭厚重的龙袍,衣襟随风轻轻摆动。他的目光穿越了眼前的繁华与喧嚣,落在了远方那片虚空中缓缓展开的光幕之上。

    光幕之中,历史的长河如画卷般缓缓铺展,最终定格在了狄仁杰匡扶李唐,武周政权终归唐朝的壮丽一幕。

    赵匡胤轻声叹道:“狄仁杰,一代名相,以非凡的智慧与勇气,力挽狂澜,让李唐江山得以延续,武周虽强,终难逃历史之轮的回转。这其中的艰辛与不易,非亲历者难以体会。”

    赵匡胤的眼中闪过一丝坚毅,他知道,自己建立宋朝的过程,同样充满了不易,从一个动荡不安,诸侯割据的时代,一步步建立起了大宋王朝。

    “盛世之下,百姓安居乐业,文化繁荣昌盛,这确是大唐之幸,也是万民之福。”他喃喃自语,语气中既有自豪也有无奈,“然而,即便是如此强盛的王朝,最终也逃不过历史的更迭,兴衰更替,此乃天道循环,无人能改。”

    大明。

    朱允炆此刻正瞪大眼睛,紧紧盯着那面神奇的光幕,仿佛在看一场免费的穿越大戏。

    当光幕中出现明朝忠臣时,朱允炆的眼中闪过一丝欣喜。

    然而,当海瑞的名字跃然光幕之上时,朱允炆不禁微微蹙眉,心中生出一丝疑惑。

    “这海瑞,说不定还是我哪位皇孙的得力助手,真是期待啊!”朱允炆暗自得意道。

    他未曾听说过这位海瑞,但在那瞬间,他又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亲切与自豪。

    他心想:“此人定是我大明朝的栋梁之才,虽不知其具体时代与事迹,但能上此忠臣榜,必是效忠于我朱家的忠臣无疑。”

    想到这里,朱允炆嘴角不禁咧开,露出了一抹灿烂的笑容,那笑容仿佛在说:“瞧瞧,我朱家的朝堂,英才辈出,星光熠熠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