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逆袭:朱由榔的超燃奋斗 > 第77章 满朝风云

第77章 满朝风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朱由榔在贵阳探索富国强民之策时,身居北京的顺治帝却过得不甚如意。

    三路伐明大军受挫,让他感到颇为棘手。他本想对吴三桂等将领进行申饬,却又担心这会激起他们的不满,因此只是派出使者督促他们加快进攻的步伐。

    在满清八旗兵马的问题上,顺治帝在满洲大臣的建议下,决定将他们全部撤回京城,以备不时之需。这一点上,他和满洲议政大臣们对局势的判断基本一致,经过审慎考量,他们决定将满洲八旗置于身旁,应对可能发生的危机。

    近期,除了朱由榔所在的西南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浙江和福建两省的局势同样动荡不安。

    张煌言响应永历帝的号召,组织起一支力量,成功收复了浙江的部分地区。

    郑成功也多次从海上出发,对福建的靖南王耿继茂发起了有力的打击,对满清的沿海防线构成了严重威胁。

    广东地区,义军的活动更是频繁,他们不断地发起反抗,使得平南王尚可喜处于被动防御的状态。尚可喜不仅要应对内部的起义,还要时刻提防着外部的威胁,特别是李定国的虎视眈眈,这无疑让他感到如坐针毡,压力山大。

    最让顺治帝感到烦心的,是陈名夏之案。

    陈名夏,原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官员,后投降满清,因其才学被顺治帝赏识,历任礼部尚书、大学士等职。然而,他的身份和过往经历,使得他在朝中树敌无数,加之其性格机巧,善于投机,触怒了顺治帝,最终酿成大祸。

    案件的起因,源于陈名夏的一封奏疏。在奏疏中,他直言不讳地批评了朝中一些大臣的不正之风,甚至暗示了顺治帝在用人上的失误。这份奏疏,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些大臣见状,立刻抓住机会,纷纷上书弹劾陈名夏,指责他心怀叵测,妄图动摇国本。更有人翻出他的旧账,说他曾是明朝的官员,投降清朝只是为了自保,其忠诚度值得怀疑。

    顺治帝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风波,感到十分为难。一方面,他深知陈名夏的才学和能力,对他的批评也并非全无道理。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顾及朝中大臣的意见,维护朝廷的稳定。在权衡再三之后,顺治帝决定将陈名夏下狱,以平息朝中的纷争。

    陈名夏入狱后,案件的审理变得异常复杂。一些大臣为了彻底打倒陈名夏,不惜罗织罪名,严刑拷打。尤其是“北党”的宁完我,向顺治帝告发其曾说“只需留头发、复衣冠,天下既太平矣”的话。这句话被顺治帝认为是对清朝剃发易服政策的挑战。

    最终,在顺治帝的亲自过问下,陈名夏被判以流放,免去了死罪。然而,这场风波却让他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不久后便在流放地病逝。

    顺治帝在得知陈名夏病逝的消息后,表现出了悯恻之情,甚至为之堕泪 。

    但陈名夏的死,让顺治帝对汉臣的信任产生了疑虑。而伐明的三路大军主帅均为汉臣,这不得不让他心存戒备。

    此刻,在湖广的常德,洪承畴大营中,谋士郭子治冲进来,大声呼喊:“老大人,老大人,不不好了!”

    洪承畴正谋划联合洛托收复武冈、靖州、沅州等地,突然听到郭子治的声音,心中不由产生一种不妙的预感。

    他眉头一皱,手中的笔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他知道,郭子治向来老成持重,若非大事,绝不会如此失态。他抬头,眼神中带着询问,“子治,何事让你如此慌张?”

    郭子治喘着粗气,脸上的焦急之色显而易见,“老大人,刚刚接到密报,伪明白文选部已经于两日前占据宝庆府,洛托大人和他一万八旗兵马不见踪影!”

    洪承畴还未来得及消化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一名信使又送来了紧急军情。

    他阅后,脸色一沉,如同乌云压顶。他将手中的军报递给郭子治,后者迅速浏览,脸色也越来越难看,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这……这怎么可能?皇上这是想要做什么?难道要将湖广之地拱手让人吗?”

    说完之后,他意识到自己的失言,赶紧闭上嘴巴。

    洪承畴挥手让信使退下,他自己也是一头雾水。在这紧要关头,将所有满洲八旗调回京城,实在是难以理解,甚至可以说是荒谬至极。

    但当他回想起不久前发生的陈名夏之案,心中似乎有了一丝明悟。 “看来,圣上对我们这些汉臣还是心存疑虑。”洪承畴轻轻叹了口气。

    “老大人,慎言!”郭子治及时提醒,毕竟营帐之外,谁也不知道是否有皇帝的耳目。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还没到一盏茶的时间,又有一名信使匆匆赶来报告说:“不好了!伪明的冯双礼部已经攻占了辰州府,守将马科率领部投降了!”

    听到这个消息,洪承畴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冯双礼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就轻易地夺取了辰州府,这实在是让人始料未及。

    如今,冯双礼和白文选分别位于西边和南边,对常德形成了夹击之势。这种局势对他而言,无疑压力倍增。

    而此时最难受的莫过于广西提督线国安了,满洲八旗一撤,他手底下就剩绿营军了,满打满算不足三万人。而且,广西全境已被李定国占领,他现在只能客居肇庆。

    平南王尚可喜最近忙得不可开交,整个广东此起彼伏的义军让他焦头烂额。同时,他心中还充满了深深地担忧,害怕广西那边的李定国会被引过来,这样一来,他的处境将会变得更加艰难。

    因此,对于线国安,他实在是提不起半点好感,只好把他打发在肇庆,希望能够在李定国出兵广东时,为他争取时间。

    相比之下,吴三桂受到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尽管他的关宁铁骑在四川遭受了一些损失,但毕竟他底蕴深厚,回到山海关后,兵力很快得到了补充。

    然而,面对皇帝的催促,吴三桂却显得有些无动于衷。他总是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比如需要时间练兵、筹集粮草等等,一直拖延着不肯出兵。

    顺治帝对此也感到十分无奈,拿他没有任何办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