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逆袭:朱由榔的超燃奋斗 > 第72章 火枪轰鸣

第72章 火枪轰鸣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另一边,军器局的厂房内,火光映照着每一张专注的面孔,铁锤的敲击声与炉火的轰鸣交织,汗水伴随着烟尘落下。在郎中陈应龙的带领下,工匠们加班加点,赶制着火绳枪。他们的工艺已日臻完善,几乎可以与葡国技术相媲美。

    陈应龙是佛山人。明代是佛山冶铁业崛起,发展乃至名扬天下的时期,也是使佛山铁器畅销全国乃至远销东西二洋的时期。

    “盖天下产铁之区,莫良于粤, 而冶铁之工,莫良于佛山” 。

    金鱼塘陈氏家族在佛山铸铁业中占据一席之地,而陈应龙,作为陈氏的旁支子弟,他的志向却远不止于此。他曾远赴澳门,渴望学习葡国的先进冶炼之法。

    就在那时,庞天寿奉朱由榔之命到澳门招募能工巧匠。为皇帝效命这样天大的荣耀,让他不能拒绝,当下便决定随庞天寿来到贵阳,还带来了许多跟他关系亲近的匠人。

    朱由榔对他的赏识,让他深感荣幸,他被任命为军器局郎中,负责火器的制造。他心中实是感动万千,他们这样的民营铸铁厂,能得到官家身份的少之又少,更何况他一个旁支子弟。

    故而他,陈应龙,怀着一颗赤诚之心,誓要将毕生所学贡献于朝廷。

    陈应龙在军器局中,日夜钻研,将葡国的先进冶炼技术与佛山传统工艺相结合,不断创新,力求制造出更为精良的火器。他的努力很快便得到了回报,一批批性能卓越的火绳枪从他的手中诞生。

    这段时间,陈应龙又有了新突破,他捣鼓出了一种新型火绳枪,性能更优,射程更远。他急切地想要将这一成果呈现给皇上,但朱由榔这段时间忙于蒸汽机的研制,对军器局的关注自然少了些。这让陈应龙不得不时常前往工部尚书王应龙处,汇报最新的进展。

    这王应龙原是陕西肤施人,以制弓技艺见长,曾加入张献忠的军队。此人其勤劳朴实,性格正直,受到张献忠的喜爱。张献忠去世后,王应龙跟随孙可望进入云南,并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后来,朱由榔进入贵阳后,王应龙归顺朝廷,他的官职并未改变。

    在一次朝会上,王应龙隐晦地提出,希望皇帝能抽空到军器局视察指导。

    想到这茬,朱由榔决定到军器局看看。

    离开蒸汽机制造局后,他带着郭彤,转道前往军器局。

    他们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来到了这座充满热气与活力的厂房。

    朱由榔走进厂房,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他看到陈应龙正专注地指导工匠们调整火绳枪的细节,他的专注与热爱,让朱由榔心中暗自赞赏。

    见皇上亲临,陈应龙连忙上前行礼,随后便迫不及待地向朱由榔展示了他的新型火绳枪。

    他感到既紧张又兴奋,这将是展示自己成果的绝佳机会。

    朱由榔接过火绳枪,仔细端详,只见这枪身线条流畅,工艺精湛,显然凝聚了陈应龙无数个日夜的心血。

    朱由榔试射了几枪,枪声轰鸣,威力强劲,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陈郎中,你的技艺果然非凡,这火绳枪的性能,甚至超过了朕的预期。朕心甚慰。”

    陈应龙听罢,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皇上过誉了,臣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国尽忠,为皇上分忧。”

    见他如此热情高涨,朱由榔心中一动:“此枪虽好,仍有不足。”

    陈应龙听到皇帝的评价,心中顿时“咯噔”一下。他紧紧盯着皇帝的表情,等待他的下文。

    “此枪应是火绳枪的最优标准了,朕所说的不足,并非指它的工艺缺陷,而是这枪设计的短板。”朱由榔缓缓说道,既肯定了陈应龙的工作,又激发了他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请陛下示下。”陈应龙略有不服。

    朱由榔看在眼里,心中大悦。不服才好,不服才有动力。

    他微微一笑,开始指点江山:“火绳枪虽精准,却受限于天气与点火速度,战场上变数众多,此枪若能进一步改进,将更利于我军。”

    陈应龙凝神聆听,眼中闪过思索的光芒,他知道皇帝所言非虚,火绳枪虽好,却也存在诸多不便。

    朱由榔继续说道:“首先,火绳枪的装填过程繁琐,耗费时间,在激烈的战斗中,这短暂的间隙足以致命。其次,火绳在恶劣天气下容易熄灭,这无疑削弱了火枪的可靠性。最后,火绳枪的射程与威力虽强,但连续射击后枪管过热,影响精准度。”

    陈应龙听得入神,心中对朱由榔的洞察力与见识感到钦佩,他恭敬地行了一礼:“皇上英明,臣受教了。这些确实是火绳枪的不足之处,臣定会深入研究,力求改进。”

    朱由榔点了点头,又道:“朕听说西洋有所谓的‘火枪’,使用一种名为‘火石’的装置,可以迅速点燃火药,不知陈郎中是否了解?”

    陈应龙眼前一亮,他曾在澳门见过类似的装置,只是未曾深入研究:“回皇上,臣确实有所耳闻,若能将此技术融入火绳枪,或许能大大提高军队的战力。”

    朱由榔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陈应龙真的见过“火石”,而且,听他的口气,似乎觉得这并不是什么难事。

    于是,他决定再加一把力。

    “陈郎中,朕观之,同为火绳枪,但每一支枪的射程似乎都不尽相同,优者可达四百步,劣者堪堪百步而已。”

    陈兴龙也叹了一口气:“陛下有所不知,盖因工匠之技耳。吾等熟练工匠可将枪管内壁凿磨得光滑如玉,然初学者大抵要差一些,故枪管内壁粗糙,以致于射程长短不一。”

    “为何不统一标准?”朱由榔问道。

    陈兴龙只好耐心解释:“非不愿也,实不能也。”

    标准虽然是一致的,但工匠的技术水平不一样,自然造出的东西也不一样了。这已经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了,至少炸膛和哑弹的频率减少了很多。

    谈到这,朱由榔便要去看看他们制作枪管的过程。

    只见铁匠先将生铁炼熟,然后锻打成一块铁片,经过捶打后将铁片卷成筒状,在卷制过程中不断翻转铁片,使其接合紧密无缝。

    卷好后,将其放置在磨床上,使用钢钻进行车磨,确保枪膛光滑圆直,内底径与口径大小一致。

    朱由榔看到这个用脚踏板旋转曲轴并带动飞轮,再传动到主轴使其旋转的“脚踏车床”,大约知晓了问题所在。

    如果将一块长的实心圆铁柱从中间打磨,不就能得到一根密闭性良好的光滑铁管了吗?

    不过,这脚踏车床估计是完成不了这个重任的。但如果将车床的动力换成蒸汽机,就能实现了。

    朱由榔将自己的想法告诉陈兴龙。

    “陛下,若蒸汽机真如此神奇,臣必能做出更好地火枪。”陈兴龙拍着胸脯说道。

    “好,朕待你的成果。”朱由榔微笑着鼓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