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逆袭:朱由榔的超燃奋斗 > 第64章 保宁归明

第64章 保宁归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吴三桂顾不上忧伤,带领着残部,马不停蹄地向南充奔去。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给予他们片刻的喘息。

    当他们风尘仆仆地赶到南充城下,远远地便望见了城头飘扬的明军大纛。那鲜明的旗帜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击中了吴三桂的心。

    他的心中涌起了一股难以言说的悲痛,几乎昏厥过去。那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一种对命运无情打击的绝望。

    李国翰,这位在战场上历练多年的老将,此刻展现出了他坚韧的一面。他带领着清廷的溃兵,绕过南充,直扑保宁。

    但李来亨并不打算让他们轻易逃脱。

    他亲自率领三千精锐,如影随形地尾随其后,不时地发起骚扰。

    每一次的攻击都让清军的撤退变得更加艰难,每一次的骚扰都让士兵们的士气更加低落。

    面对这种情况,李国翰果断地下达了命令。他命副将孙铭率部断后,掩护大军撤退。

    孙铭领命而去,用生命为大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当他们终于到达保宁时,原本浩浩荡荡出征的八万大军,如今只剩下了两万。他们如同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士兵们的眼中没有了往日的光彩,只有深深的疲惫和不安。

    幸而,保宁城中还有满清固山额真侯墨尔根带着两万满洲旗兵坐镇。两军合并一处,共计四万人,虽然不足以反攻,却足以自保。

    此时,清军仅仅占据着保宁这座孤城,而整个四川地区几乎已经被全部收复。

    攻陷南充后,李来亨截获了吴三桂的粮草补给,足够大军使用三月。这样一来,刘文秀便再无后顾之忧,专心经营四川。

    看着这座巍峨的城池,刘文秀想起了两年前王复臣的建议:“集中兵力攻打保宁城的薄弱部,破城以后吴三桂等部清军虽不能全歼,但必然逃往陕西,四川全省可以平定。”

    斯言犹在,斯人已逝!

    刘文秀深刻地汲取了上一次保宁之战失利的惨痛教训,这次他显得格外沉稳,丝毫没有急于发动攻势。

    保宁府城,又名阆中,这里曾经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镇守多年的地方。城池三面环水,西边和南边濒临嘉陵江,东边则是滔滔流淌的东河,而江河对岸,则是绵延不绝的山峦。

    明军成功地占领了城外的各个山头,并在山上设立起炮台,同时派遣了火铳队进驻防守,时不时地向着城内开炮轰击。

    刘文秀借助地利,派遣大量重兵坚守保宁的东、南、西三个方向。

    与此同时,他还命令李来亨率领夔东水军在江面上游弋巡逻,时刻保持警惕,以防清军出城渡河进行反击。

    此外,他又派遣贺九仪率领两千精锐士兵渡过河流,挺进至保宁城北,对保宁与陕西汉中之间的补给线路进行频繁骚扰。

    刘文秀的策略如同一张精心编织的网,将清军困在保宁。而他则派兵收复了四川的其余地区,军声大振。

    接着,他派人八百里加急,将捷报传至贵阳。

    在军事上取得优势的同时,刘文秀也没有忽视内政的建设。他想起朱由榔说过的一句话:“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现在他们终于占据了四川广袤的土地,却没有人。

    他一边设官安民,招集流民,一边联络土司,加紧屯田。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李来亨等夔东十三家的家眷,也在刘文秀的安排下,迁往了重庆、夔州等土地肥沃之地。

    而那些被沿途收纳的流民和降卒共计八万余人,刘文秀整编了其中精锐一万人,其余人全部被安置在成都周边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上。

    这些地方不仅能够为他们提供安定的生活环境,还能为明朝的军队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持。

    在保宁城的深处,平西王吴三桂、固山额真侯墨尔根、侍卫李国瀚以及四川巡抚李国英,正围坐在营帐之中,争论声此起彼伏。

    吴三桂,曾立志以死守保宁,然而,广西、湖南的紧急军报传来,他便起了退却的心思。

    三路大军,均遭重挫,广西全境与湖南西部,已落入敌手。四川,非他之领地,即便失守,亦非其责。

    至于那些粮草辎重兵马之损失?在战争中都是常态。

    吴三桂心中,退往汉中的想法愈发强烈,他言辞激烈:“我们必须突围,明军围而不攻,分明是欲将我们困于瓮中,待粮草耗尽,便可轻易取城。”

    他的话让李国翰深有共鸣。他们都是客军,这次虽然进攻贵州失利,但只要能返回老巢,就能重新召集一支强大的军队。手握重兵,即便皇帝怒火中烧,亦难奈我何。

    固山额真侯墨尔根,对四川之得失更是漠不关心。在他眼中,汉民皆为奴隶,辽东以南尽是牧场,此行本为掠夺而来。如今四川人烟稀少,更无财富可言。加之地形不适宜骑兵作战,骑兵之优势难以发挥。

    何况,城外还有八万明军虎视眈眈,刘文秀所制冲车,更是一大威胁,故他亦有早日离去之意。

    更为紧迫的是,保宁城内粮草仅够半月之用,若不突围,他们真将饿死于此。

    吴三桂是用兵大家,明军“围三缺一”之策,他一眼便识破,知其意在驱逐而非赶尽杀绝。

    四川巡抚李国英,则坚定地说道:“王爷,您为客军,自然可以选择撤退至汉中。然而,我身为巡抚,身负守土之责,誓与保宁城共存亡。请您即刻返回汉中,召集援兵,击退敌寇。”

    是夜,吴三桂等人趁夜突围,刘文秀令贺九仪、李来亨尾随相送,却未趁势追击。

    然而,当吴三桂率军离去之际,刘文秀命麾下将士高声齐呼:“平西王,莫忘吾等之约定!”

    吴三桂感到莫名其妙,但李国翰和侯墨尔根却动起了心思。

    有没有约定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人背锅。

    在吴三桂等人离去后,保宁守军不过千人,在四川巡抚李国英带领下,坚决抵抗。

    刘文秀也不着急攻城,只是每日往城中投放传单。

    五日后,城门大开,保宁望族蒙氏家主蒙善玉提着李国英的首级走出城门。

    保宁城落入明军手中,自此,四川全境光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