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发传单啦
站在桂林城下,李定国感慨万千。巍峨的城墙在他眼前矗立,如同历史的丰碑,见证了他两年前的辉煌——“桂林大捷”。那时,他以一己之力逼迫满清定南王孔有德走上了绝路,自尽身亡。
然而,胜利的余晖尚未散去,一年前他再次来到此地,却遭遇了挫折。月余的围攻,城池依旧坚如磐石,粮草的短缺成了他心中挥之不去的痛,只得带着遗憾撤兵。
如今,他再次率军归来,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士气高昂,皇帝英明神武,朝堂之上再也没有那些曾经掣肘他的力量存在。他坚信,这一次,桂林城必然会成为他的囊中之物。
他深刻地吸取了上一次失败的教训,早就已经命令士兵们在附近的山林之中砍伐大量的树木和藤蔓,并将它们精心地制作成了攀墙挂梯。其他攻城器械也加紧制作。
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只等待着一个最佳的时机,然后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攻克这座看似坚不可摧的城池。
然而,他的目光却远远不止于此。桂林城只是他计划中的第一步,他真正的目标,其实是柳州城下的满清大军。他打算施展出围点打援的策略,用自己手中仅有的三万精锐之师,去吞下那五万来势汹汹的敌军。李定国的胆识和野心,从他过去所取得的辉煌战绩中便可窥见一斑。
《孙子兵法》的《谋攻篇》云:“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而李定国的用兵之道独具一格。
他从不被兵法所束缚,而是根据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随机应变。对于他来说,军队人数的多寡并非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关键,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巧妙地调遣手中的兵力,并将他们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他所信奉的兵法理念是:在运动战中形成局部优势,积小胜为大胜。
在他眼中,只要具备足够的信心与精妙的战略,即便己方兵力仅为敌方的一半,同样可以发动攻势。凭借着灵活的军事指挥,他能够在局部区域集结优势兵力,从而给敌军以致命一击。通过不断积累这些小小的胜利,最终取得整个战局的胜利。
然而,唯有一种情况会令他选择撤退,那便是粮草供应不足。
这种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判断、灵活调整战术的用兵方式,无疑是他屡次获胜的制胜法宝。
李定国依旧让麾下的杨祥继续装扮成旗人,企图以诡计骗开桂林的城门。
然而,命运这次没有眷顾他,城中竟还有卓布泰麾下的旗人。他们听到有满清兵从柳州退回的消息,便急匆匆地赶往城墙,用满洲话大声询问来者何人。
杨祥本想凭借自己的口舌之利瞒过守城士兵,见此状况,他只能破口大骂,垂头丧气地逃回营地。
李定国看到这个计划失败了,于是毫不犹豫地下达命令,让军队就地扎营,准备攻城。
桂林,这座位于大明南方边境的重镇,沿着漓江建造,三面环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城墙高耸入云,方圆数十里,城门多达十三座,坚固无比,难以攻破。
城中的守军虽然不清楚李定国的兵力究竟有多少,但看着他们从柳州而来,心中不禁生出疑问:难道线国安和卓布泰已经败在了李定国手下?
桂林的守将,是满清的总兵全节。他原是明朝的参将,后来随孔有德一同降清。孔有德被李定国逼迫自尽后,全节对李定国恨之入骨,却又不敢出城迎战,只能高挂免战牌,默默将这份耻辱放在心底。
李定国并不急于攻城,他下令将桂林团团围住,每日只是派人用投石车往城中散发传单。
这一招叫舆论战,是他从朱由榔那里学来的。通过散布大量似是而非的消息,用来瓦解敌人的意志。
当初朱由榔在贵阳时,就是通过舆论战瓦解了孙可望的军心,从而一举平定了叛乱。
如今,桂林城中的气氛紧张而压抑,大明军队围而不攻,守军也不敢出城,形成了一种奇怪的对峙状态。
突然,一个圆球从城墙上飞过,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却在还未落入城中时就炸裂成数十个碎片,像蝴蝶一样在空中缓缓翻飞。
连续几日,李定国的军队像不疲倦的信使,将一张张宣传单不断地送入桂林城中。全节对此已是无动于衷,他心里明白,李定国爱投就投吧,这些纸张终究不过是风中的尘埃,难以撼动城墙的坚固。
传单上的内容五花八门,既有描绘明军英勇无畏、光芒万丈的篇章,也有揭露满清腐败黑暗、不堪入目的记述,甚至不乏一些城中官员的丑闻和花边新闻……
一个年轻的士兵,名叫“小福建”,他抬头看去,正好被一张写满字的纸盖在脸上。他胡乱扒开,却对上面的字一窍不通。
耐不住心中的好奇,小福建悄悄把这张纸收了起来,准备找机会问问队里的“老西北”,让他读给自己听,也许那里有他一直在寻找的答案。
小福建找到了老西北,他将那张纸递给了这位老兵。
“大明晋王谕令:全节将军及桂林城内所有守军,明君已复位,天命所归,尔等若能弃暗投明,即刻开城投降,晋王将既往不咎,保尔等性命无忧,且有厚赏。若执迷不悟,继续顽抗,城破之日,便是尔等身首异处之时。望尔等深思熟虑,速作决断。”
纸片上的文字,如同晨钟暮鼓,震撼着每个士兵的心灵。
天上掉下来的纸片也被全节发现了,他看完之后脸色铁青。他下令将所有传单收集起来,当众焚烧,试图以这种方式来消除士兵们的疑虑和恐慌。
漫天飞舞的纸片,对全节而言是一道道催命符,对小福建这样的士兵而言,却是一线希望。
火光中,那些文字似乎已经深深烙印在了士兵们的心中。
夜晚的营帐里,低语声此起彼伏,士兵们交头接耳,讨论着传单上的内容,讨论着他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