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逆袭:朱由榔的超燃奋斗 > 第28章 路线之争

第28章 路线之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朱由榔清了清嗓子,声音在朝堂内回响:“诸位卿家,今日召尔等至此,盖为议我朝之形势,谋未来之大计。夫天下之事,非一人之智所能独断,亦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成。故朕欲集思广益,广纳良言。今国家之形势,犹如舟行于江河,既有顺流之利,亦有逆水之难。故须审时度势,以定方针。”

    朝堂内顿时响起了一片低沉的议论声,但很快又恢复了宁静,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朱由榔身上,等待着他的下文。

    朱由榔继续说道:“自朕登极,世途多舛,幸有卿等竭诚尽力,同心协力,以保社稷。然天下未尽泰然,外患内忧犹存。朕望诸位卿家,各抒己见,勿以人微言轻而自馁,亦勿以位高权重而自满。须知,一言之发,或可定国是,一策之出,或为安邦策。望诸位卿家,以国家为重,以民生为念,各尽其职,各展其才。”

    李定国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孙可望也正襟危坐,神色肃穆。朝堂上的气氛庄重而紧张,每个人都知道,接下来讨论的每一项决策,都可能影响到大明的未来。

    朱由榔的目光在朝堂上缓缓扫过,最后停留在李定国身上:“王兄,你是朕的左膀右臂,先说说你的看法。”

    李定国闻言,站起身来,向朱由榔行了一礼,然后转向群臣,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启禀陛下,臣以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伐清。今我朝兵多将广,士气如虹,正宜一鼓作气,乘胜追击。”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自先帝以来,我朝历经战乱,民不聊生。清军屡次犯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此仇此恨,岂能不报?此辱此耻,岂能不雪?”

    李定国的声音愈发激昂,他的目光如炬,扫过每一位臣子,仿佛要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焰:“赖圣上英明,励精图治,使得我朝国力日盛,兵强马壮,粮草丰盈。兵士训练有素,士气高昂,战马膘肥体壮,装备精良。反观清军,自恃强盛,连年征战不休,兵士疲惫,将领困顿,军心不稳。清虏剃发易服,民怨沸腾,天下士民无不翘首以盼王师。”

    李定国最后转向朱由榔,目光坚定:“陛下,臣愿身先士卒,为国捐躯,誓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请陛下准臣之请,让臣带领精兵,北上伐清,以正国威,以安民心。”

    他的话语在朝堂内引起了共鸣,许多大臣点头表示赞同。

    朱由榔满意地点了点头,示意李定国坐下,然后转向孙可望:“秦王,你有何高见?”

    孙可望站起身来,他的眼神深邃平静,语气中透露出一股从容不迫的力量:“陛下,臣深感晋王之言甚是,此乃天赐良机,以伐清为国之大计,臣附议。”

    随着孙可望的话语落下,朝堂内的气氛变得更加热烈。武将们,如靳统武、武大定、李昂等,纷纷支持伐清,他们的声音如同雷霆万钧,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臣等附议!”

    “臣反对!”一个突兀的声音响起,朱由榔顺着声音看过去,原来是黔国公沐天波。

    朱由榔的目光落在沐天波身上,他的眉头微微一挑,示意他继续发言。沐天波深吸了一口气,他的声音清晰而坚定,穿透了朝堂上的热烈气氛:

    “陛下,臣虽非不赞同伐清,但当前大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西南地小人稀,人口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加之连年战乱,百姓疲惫,物资匮乏,民生凋敝。更兼之,边疆少数民族矛盾频发,若此时再起兵伐清,恐怕会加剧内部矛盾,引发更大的动荡不安。”

    沐天波顿了顿,继续说道:“臣认为,当前之计,应以休养生息为主,稳定局势,恢复经济,增强国力。待时机成熟,再图后效。我们不能因为一时之热血,而忽略了长远民生。”

    朝堂上的气氛因沐天波的发言而变得凝重。

    朱由榔沉思片刻,他知道沐天波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作为一国之君,他需要权衡利弊。

    “黔国公,你的意见朕已听到。”朱由榔缓缓说道,“朕深知大明目前的确面临诸多困难,但时机稍纵即逝,错过今日,可能再无机会。然而,你的担忧也不无道理。”

    朝堂之上,刘文秀步履沉稳地出列,他的声音铿锵有力,穿透了朝堂的静谧,“陛下,臣以为晋王与黔国公所言皆有其理。然非常之时,需行非常之事。臣建议,可采取一个折中之策,既能稳固内部,又能对外展示我们的决心与力量。”

    他的目光坚定,继续说道:“首先,对内修养生息,恢复民生,增强国力。对外则要展现出进攻态势,让清廷不敢轻举妄动,随意兴兵。这不仅是对清廷的威慑,更是向天下士民表明我们的决心与立场。”

    刘文秀稍作停顿:“其次,臣建议下旨召请福建的郑成功、浙江的鲁王、张煌言、李来亨等各方英杰,共同参与伐清。这样既能分散敌军的注意力,又能集结更多的力量对抗清廷。然后,再根据形势的变化审时度势,或派遣精锐部队进行精准打击,或集结大军进行大举进攻,以求取得最佳战果。”

    “同时,西南之地,物产贫瘠,无法支撑大军长久作战。故而需尽快攻取一富饶之地,方为长久之计。广东物产丰饶,贸易兴盛。四川天府之国,地大物博。都是上佳之选,得其一可解燃眉之急,若两者皆得,粮草薪饷则无忧矣。”

    在刘文秀的提议之后,朝堂上的气氛变得更加热烈,大臣们纷纷交换着意见,各抒己见。

    朱由榔静静地听着,他的目光在每一位大臣的脸上扫过,试图从他们的言谈中捕捉到更多的信息。

    终于,朱由榔站起身来,他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回荡在朝堂之中:“诸位爱卿,朕深知你们对大明的忠诚与担忧。泰国公的提议,朕认为甚为中肯。我们既要稳固内部,又要对外展示大明的决心。”

    随着皇帝的话语,朝堂上的喧嚣逐渐平息,诸大臣均安静下来,他们知道皇帝已经有了决断。

    朝堂之上,朱由榔的声音再次响起,他的话语中充满帝王的威严:“众卿听旨:现命秦王坐镇贵阳,负责处理日常政务,开荒垦地,筹措粮草。”

    朱由榔的目光如炬,他继续宣布:“晋王,朕命你领广西兵马,攻略湖广。”

    接着,朱由榔转向泰国公:“泰国公,朕晋封你为蜀王,命你领云南兵马,攻略川蜀。”

    最后,朱由榔的目光落在黔国公身上:“黔国公,朕命你安抚各地少数民族土司,招募年轻俊杰,以为后援。”

    “朕希望诸位爱卿能够同心协力,各司其职,早日光复大明江山。”

    “臣领旨。”

    接着就是一些日常的奏报,现在大明仅余西南一隅,故而奏章不多,很快便处理完毕。

    当朝会的钟声敲响,宣告着朝会的结束,群臣纷纷从文华殿中步出。

    见朱由榔仍对孙可望委以重任,李定国和刘文秀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他们对视一眼,彼此的眼中流露出一丝释然。李定国轻声对刘文秀说:“大哥得此重任,可见陛下对他寄予厚望,我们亦可安心。”

    刘文秀点头回应,语气中带着几分轻松:“是啊,陛下英明,知人善任,大哥定能不负所托。”

    朱由榔缓缓步出了文华殿,沿着宫中的长廊,步履沉稳而从容。不久,他便抵达了御书房,只见沐天波已在那里恭候多时。

    在朝会散去之时,太监王坤急匆匆地找到了沐天波,传达了皇帝的旨意:“黔国公,陛下宣你御书房觐见。”这突如其来的宣召,让沐天波心中既感到意外,又充满了期待。

    沐天波出身于沐家,是开国功臣沐英的后裔,世代镇守云南,威望显赫。他因父亲沐启元去世而世袭黔国公爵位,担任征南将军。当大西军占领四川后,沐天波果断征调汉族和土司军队,派出武定的李大贽前往滇川边境防守,力图阻止大西军的侵入。然而,由于李大贽的贪墨和残酷,激起了当地彝族土司的反抗,引发了沙普之乱。在局势动荡之际,他不得不邀请孙可望等入滇,借助大西军之力平定了叛乱。到了永历元年,孙可望率大西军进入云南并掌权,出于对沐家在云南深厚声望的考量,保留了沐天波的国公待遇。

    沐家世代忠诚于大明,沐天波亦不例外,他的忠心如同磐石,坚不可摧,至死不渝。

    看到皇帝到来,沐天波躬身行礼,朱由榔快步上前,将他扶住。

    “黔国公莫要多礼,朕心知,朝廷衮衮诸公,唯有黔国公真心待朕!”

    沐天波感受到朱由榔双手的温暖和力量,内心涌起了一股复杂的情绪。

    大明的江山曾经辉煌无两,如今却风雨飘摇,他心中不禁泛起了一丝悲怆。想到皇帝曾经沦为“囚徒”,历经坎坷,沐天波深感自责,自己作为臣子,竟未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守护社稷,这让他感到无比愧疚,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想到这,他眼中泪水如断线般夺眶而出,声音哽咽:“陛下,臣深受皇恩,自当以死相报。陛下的信任,是臣最大的荣耀。”

    朱由榔点了点头,松开手,退后一步,认真地看着沐天波:“黔国公,朕今日召你,并非仅为了表达朕的信赖,更是有重要之事需你亲自去办。”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云南边陲,虽暂时平静,但朕心知,那里的局势依旧复杂,需要一个既有识人之能,又能够安抚民心的人。”

    沐天波立刻明白了朱由榔的深谋远虑,圣上这是打算悄无声息地对朝廷官员进行重新布局。云南、贵州的官员多数是孙可望所任命,虽然孙可望如今已失兵权,但他在朝中的势力仍旧根深蒂固。

    朱由榔希望通过渐进的手段,如温水煮青蛙般,逐步调整朝廷的人事,削弱孙可望的影响力。

    “陛下,臣愿担此重任。云南是臣的故乡,亦是大明的疆土,臣定会全力以赴,不负陛下所托。”

    朱由榔满意地微笑:“朕知道,有公在,云南定能稳如磐石。此外,朕还有一事托付国公。”

    “请陛下示下。”沐天波恭敬地应道。

    “南越之地素为我大明藩属,今国事动荡,恐边疆不宁。朕希望国公在巡视云南的同时,也兼顾南越,确保那里的安宁,防止外患乘虚而入。”朱由榔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边疆稳定的忧虑。

    沐天波沉思片刻,然后答道:“陛下,南越之地虽然遥远,但其关乎我大明安危。臣将亲自前往,了解当地情况,加强边防,确保藩属之地不受外界侵扰。”

    朱由榔微微颔首:“此外,朕听闻南越诸地,常有西方异人出现,朕希望你能多加留意,若有所发现,即刻遣人请他们至贵阳。”

    “臣遵命。”沐天波的回答简洁有力。

    说话间,已到了午餐时分,朱由榔邀沐天波共进午膳。

    因为知道皇帝的习惯,王坤早早便又添了一副碗筷,准备妥当。

    看到两人走来,皇后王少姬款款起身,向沐天波行礼,仪态万千,尽显皇后的端庄与威仪。

    沐天波大感震惊,连忙还礼,心中对皇后的尊重与敬意油然而生。

    午餐很简单,两荤两素一汤,加上热腾腾的白米饭,朴素却不失精致。这场景让沐天波心中又生出了愧意,他暗自思忖,都是做臣子的无能,居然让皇上与皇后吃这么简陋的餐食。

    似乎看出来他的想法,朱由榔微微一笑,说道:“黔国公,不必如此,朕与皇后并不在意口腹之欲。况且大明如今正处在艰难时刻,朕更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沐天波听后,心中的愧意稍减,但更多了几分对皇帝的敬仰:“陛下圣明,臣定将陛下的教诲铭记于心,为大明中兴竭尽全力。”

    用餐期间,君臣间的谈话轻松而坦诚,朱由榔不时询问沐天波对云南及南越事务的看法,沐天波也毫不保留地陈述己见,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朱由榔听得认真,不时点头赞许。

    期间,朱由榔兴致勃勃地询问起火器的事,沐天波果真是此中行家,如江河之水般滔滔不绝地聊了半日。然而,沐天波虽长年沉浸于此道,却有些墨守成规,鲜有创新之举。这不禁让朱由榔大失所望。不过,听闻沐天波有一个专门制作火器的工厂,朱由榔喜出望外,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得知皇帝对醉心于火器,沐天波此次来到贵阳,在队伍中携带了三千余支火铳和充足的弹药,这些是他多年来精心储备的物资。

    朱由榔得知此事,心中大喜,他深知火铳的威力,这批武器的到来,无疑将使天威军如虎添翼,战斗力大增。

    朱由榔对沐天波自然大加赞赏,有了这批火铳,他天威军的远程部队计划将向前迈进一大步。

    饭后,沐天波起身告辞,朱由榔亲自送他至殿外。夜色中的行宫宛如沉睡的巨兽,显得格外宁静,唯有月光如轻纱般洒在宫殿上。

    沐天波心中如波涛汹涌般,皇帝的礼遇和信任如春风拂面,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他心中燃烧,让他更加坚定了为国尽忠的决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