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皇后归来
在成功收编孙可望麾下七万士兵之后,原本兵力有限的贵阳城,眨眼间就拥有了整整十万兵马!
然而,贵阳城犹如一个小巧玲珑的摇篮,面积狭小,资源匮乏,根本无法满足如此庞大军队的日常所需。更何况,这十万士兵中相当一部分本应驻守于贵州各地,只是被孙可望紧急召集至此。如今战事稍息,他们自然需要返回各自岗位,继续履行守卫疆土的重任。
朱由榔当机立断,决定对这十万大军进行整编。
他将其中的三万精兵留在贵阳,分别由马宝、马维兴、马进忠、李昂、武大定、岑武各领五千,其余兵马则分别派往贵州各地,镇守要害之地。
冯双礼带领三万兵马驻守镇远府,祁三升带领两万兵马驻守遵义府,白文选带领两万兵马驻守都匀府。三支兵马互为呼应,拱卫贵阳府。
靳统武带本部兵马回归李定国麾下。
永历八年的六月二十日,天空如洗,阳光明媚,和风轻拂,带来了阵阵清爽。
大战已经过去半个多月,城中的生活秩序也已恢复如常。在这半个月里,朱由榔多次与孙可望谈心,使得后者每次见到朱由榔便心生畏惧,避之唯恐不及。
虽然如此,孙可望也基本明白了皇帝的想法——不会杀他,但是会提防他,绝不会让他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他深知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如勾践一般卧薪尝胆,静待时机。
除了和秦王谈心,朱由榔还醉心于研究蒸汽机,但是捣鼓良久,依然没有头绪。他只知道蒸汽机的原理是“烧开水”——以沸水产生的压力驱动活塞进行工作。然而,即便绘制了数十页的草图,依旧未能取得一点成果。看来,自己在工程这块确实没有天赋啊。
他遣人网罗全城工匠,将自己的构想和盘托出。然而,这些工匠却觉得他是痴人说梦,开水岂能有多大能耐?除了让人烫手,还能耕田?还能驮物?还能载人?若不是看在眼前这些人是皇帝的份上,他们恐怕早就撂挑子不干了。
经过这一番闹腾,朱由榔算是明白了,这个时代的工业基础不过是略有苗头罢了,与他的期望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尤其是在这兵荒马乱的世道下,无数的设备和技艺都如断了线的风筝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不过,这些天的忙碌也并非一无所获。在与工匠们的交流中,他惊喜地发现,贵州虽物产匮乏,但矿产资源却极为丰富。据工匠们所言,这里蕴藏着大量的铁矿、铜矿和煤矿,这一发现重新点燃了他心中的希望之火。
与此同时,“天威军”已经扩编至五千人,仍由李昂统率。
在这次守卫战中,“天威军”不是守城的主力,因此伤亡不多,却也死伤了百余人,他们中的许多人与朱由榔有着或近或远的血缘关系。
乱世人命如草芥,天子的亲眷尚且如此,更何况普通百姓呢?
这场内讧导致了三千余人死亡,两千余人伤残,五千多人的有生力量在内讧中被消耗,令人痛心疾首。
对于那些不幸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将士,朱由榔下令向阵亡者家属发放抚恤金。同时,派人在贵山南麓修建一个颇具规模的陵园,将他们合葬在一起。他命人将每一位死难者的姓名镌刻于石碑之上,希望他们的名字能够被后人所铭记。
然而,当陵园的碑文逐渐完善,一个令人心酸的现实却浮现出来。在三千多名牺牲的将士中,仅有一千余人的名字得以留下,而剩下的两千多人,却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下,仿佛他们的存在从未被人所知。
这不禁让朱由榔感慨,数十年的战乱不仅夺走了无数生命,更让这些英勇的战士与他们的亲人、朋友渐行渐远,最终化作了一个个无名的孤魂。
面对着无数因战致残的士兵,朱由榔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哀愁。他们曾是战场上的雄狮,如今却因伤势而失去了昔日的荣光。他深知,这些士兵为大明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理应得到更好的归宿。
于是,朱由榔下令建造“荣养院”,一个专门为这些士兵提供归宿的地方。他准备将这项重任交给皇后王少姬,她以女性的细腻和关怀,确保荣养院的每一项安排都充满温情。朱由榔的随从和眷属并不多,内府的预算也相对充足,足以支持这一举措的初期运作。况且这几年孙可望在贵阳囤积了不少财富,大多都是大西军南征北战积累下的家底,现在也全部被朱由榔收入囊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由榔计划通过其他手段,确保荣养院能够持续运作,为这些士兵提供长期的支持。这一举措,无疑在军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朱由榔的仁慈,让他在军队中获得了巨大的威望。
在过去,对于那些伤残的将士,往往只会提供一些微薄的遣散费,将他们送回家中,任由他们自生自灭。而在兵荒马乱的动荡年代,他们更常常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由于失去了谋生的手段,往往会面临着凄凉的余生。
然而,朱由榔的这一决策,改变了这一切。他不仅为这些士兵提供了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给予了他们尊严与希望。在荣养院中,他们不再是被遗弃的战士,而是被尊重和关怀的个体。这里,他们可以安心休养,回忆往昔的荣光,展望未来的生活。
朱由榔的这一行为,是对那些为国捐躯者的最好慰藉。他的仁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这些士兵的前行之路,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的光芒。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朱由榔在军中的声望,更在民间传为佳话。
而此次勤王事件的“罪魁祸首”叶应祯、张胜、陈罗汉三人已被处以极刑,对他们的家人却没有过多追究,只是取消了他们原有的待遇。这一做法,赢得了六部官员的一致赞成,也让贵州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松了一口气。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叶应祯三人只是替罪羊,皇帝陛下现在还不会动秦王。
……
随着晨曦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棂,朱由榔从沉思中回过神来。他站起身,舒展了一下因长时间研读而略显僵硬的身躯,目光再次投向桌上摊开的草图。尽管多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他的心中却并未生出放弃之念。他知道,一旦蒸汽机出现,将会让整个大明实现质的飞跃。
最近几日他醒得特别早,这个时代,晚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他又不喜欢听曲看戏,睡得早,自然起得早。
不久前,王坤神神秘秘地告诉他,在他的寝宫里准备了一份惊喜。
他满怀期待地赶去,却意外地发现,所谓的惊喜竟是一位眉清目秀的少女。他心中挣扎着,是否该洁身自好。毕竟,王少姬才离开他一个月,而他在这个世界的初次美好也是与王少姬共度。
他的内心,实在难以接受那种三妻四妾的所谓传统观念。甚至觉得这是对女性的歧视。
然而,眼前的少女躲在被褥之中,只露出一双清澈的眼眸,令他不禁心神荡漾。
“我毕竟是皇帝!”朱由榔在心中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借口,决定欣然接受这份意外之喜。
作为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文明人,他觉得有必要与这位少女进行一番得体的交谈。
起初的对话十分愉快,少女家世清白,容貌秀丽,言谈举止落落大方。当他准备沐浴时,他随意地问了一句:“不知姑娘今年贵庚几何?”
“回陛下,今年正是及笄之年。”少女轻声回答。
“及笄?那不就是15岁?还未到成年之龄?”他心中一惊,所有的念头顿时烟消云散,他连忙找了个借口匆匆离开,并嘱咐王坤小心翼翼地将少女送回家,同时严厉告诫他以后不得再自作主张。
听到这个命令,王坤的眼睛瞪得像铜铃,心中暗自惊讶:皇帝这是怎么了?性情大变?
皇命难违,王坤只得遵命行事,将少女送走。
那一夜,朱由榔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今日,皇后携两位皇子即将抵达贵阳。
皇后和皇子是在晋王李定国、泰国公刘文秀和黔国公沐天波护送下前来。她本是在马吉翔护送下前往南宁,后来李定国整饬云南兵马后,得到皇帝旨意,回贵阳议事,便派人将她们从南宁接上,一路前往贵阳。
考虑到旅途的艰辛与长辈的年迈,两位皇太后已被妥善安置在昆明,那里的气候宜人,生活条件亦较贵阳优越。
信使的马蹄声在宫门外急促地响起,打破了午后的宁静。朱由榔从书案前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他站起身,理了理龙袍,步出了御书房。
午后的阳光下,朱由榔带着秦王孙可望和六部官员已经在城门外等候。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远方,期待着那即将到来的銮驾。
终于,地平线上出现了一队人马,旌旗招展,车马辚辚。朱由榔的心跳不由加速。
随着车队的临近,朱由榔迈步向前,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看到了皇后的车驾,看到了那熟悉的旗帜,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
车队缓缓停下,皇后的车帘被轻轻掀开,一位端庄华贵的女子缓缓步下马车。朱由榔快步上前,两人的目光在半空中交汇,无需言语,一切情感都在这深深的一眼中传递。
朱由榔轻声说道:“少姬,你一路辛苦了。”
王少姬微微一笑,回答道:“陛下,能与您团聚,一切辛苦都值得。”
随后,朱由榔转向李定国,感激地说:“这次皇后和皇子们能够安全抵达贵阳,多亏了王兄的护送。”
李定国微微躬身,回道:“陛下,保护皇室安全是我等的责任,我只是尽了本分。”
刘文秀与沐天波迈步向前,正欲行跪拜之礼。朱由榔却轻轻抬手,止住了他们的动作:“两位爱卿免礼,朕已颁旨明言,我大明子民可跪天跪地跪父母,不可跪官跪鬼跪神明,你们莫要抗旨哦。”
两人相视一眼,只得依言站直身躯。他们往昔曾往安龙府觐见过天子,然而眼前的朱由榔与他们记忆中的形象迥异——那曾经的阴郁与孤独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份从容的自信。显而易见,昔日的天子不过是在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沐天波心中忽地闪过楚庄王“一鸣惊人”的典故,他意识到,朱由榔此前的低调或许正是在默默积累力量,如今,他正如楚庄王般,准备展翅高飞,一鸣惊人。
春秋时期楚庄王即位后三年未发一令,看似不理朝政,实则暗中观察、积蓄力量。当大臣伍举以谜语形式劝谏,称有鸟三年不飞不鸣,楚庄王回应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表明自己正等待时机。半年后,楚庄王开始亲政,果断改革,迅速使楚国强盛,并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朱由榔所面临的困境,实则比楚庄王当年更为严峻,然而他竟能在孙可望的铁腕监控之下巧妙布局,寻找到逆转的契机,并最终取得成功。这一切,仿佛是天意对大明王朝的特别眷顾,让沐天波不由感叹,大明气运未尽,天命所归。
孙可望与六部官员依次向前,向皇后王少姬恭敬地请安,而王少姬则以温文尔雅的姿态一一还礼。
礼毕之后,朱由榔轻挽着王少姬的手,两人并肩走在队伍的最前方,孙可望、李定国紧随其后,沐天波、刘文秀则位列再次,其余官员按序跟随,步伐稳健地步入了贵阳城。
李定国眼角的余光不经意间扫过了身旁的孙可望,只见他目光坚定,紧跟着皇帝的步伐,一丝不苟。李定国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感慨,暗自叹息。
紧随其后的刘文秀,目光在自己的义兄孙可望和李定国身上游离,眼中闪过复杂的情绪。
城内的百姓们已在此等候许久,当他们目睹皇帝与皇后携手同行,步入城门的那一刻,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他们宛如天造地设的一对,金童玉女般的形象映入众人眼帘,那超凡脱俗的气质,正是人间难觅的天作之合。
目睹此情此景,李定国、刘文秀、沐天波三人心中不禁对朱由榔再次刮目相看。在这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皇帝如此深得民心,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实乃圣明之君。
行至行宫,朱由榔挥手示意,立刻有宫人上前,恭敬地引导着皇后及众臣进入宴会厅。朱由榔亲自扶着王少姬落座,随后对众人说道:“皇后今日能平安归来,全赖众卿家的努力。在此,朕略备薄宴,以表谢意。”
宴会厅内,灯火辉煌,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佳肴美馔,香气四溢。朱由榔举杯,向在座的每一位臣子敬酒,他的目光中满是赞赏。孙可望此时也露出了一丝释然的微笑,他知道自己的败的不冤,朱由榔确实是一位很有手段的君主。
宴会在欢声笑语中持续到深夜,当最后一位宾客离开,朱由榔和王少姬携手步出宴会厅,月光洒在他们身上,如同披上一层薄纱。夜空如洗,繁星点点,一轮明月悬挂在天际,照亮了宫中的花园,花香伴随着夜风,轻轻摇曳。
他们漫步在花径上,周围是盛开的牡丹和芍药,花香浓郁,让人心旷神怡。朱由榔轻轻握着王少姬的手,感受着她手心的温暖,他的心中充满了宁静和满足。
“少姬,你可知道,这花园中的每一朵花,在我眼中都不及你的美丽。”朱由榔柔声说道,他的目光深情而真挚。
王少姬闻言,脸上泛起了淡淡的红晕,她轻声回应:“夫君,你的话语总是这般动听,让少姬心中既感动又惭愧。”
他们走到一座小巧的亭子前,朱由榔引着王少姬坐下,亭子周围是一片竹林,竹叶在夜风中沙沙作响,宛如自然的乐章。月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在两人身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朱由榔望着王少姬,她的容颜在月光下显得更加清丽脱俗,他不禁心生感慨:“这段时间,朕忙于国事,没有及时将你接过来,你可曾怪朕?”
王少姬轻轻摇头,她的眼神中充满了理解和支持:“夫君肩负天下,少姬怎会怪你。我只愿能在这花前月下,与你共享这份宁静。”
朱由榔心中一暖,他深知王少姬的善解人意,这也正是他深爱她的原因之一。他轻抚着她的秀发,说道:“朕答应你,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朕都会与你携手共度。”
王少姬依偎在朱由榔的怀中,感受着他的体温和心跳,她的心中充满了幸福和安宁。她轻声说道:“有夫君在,少姬便无所畏惧。”
月光下,两人的身影在亭子中显得格外温馨和谐。周围的花儿在夜风中轻轻摇曳,似乎也在为这对帝后的爱情祝福。
两人似乎有着说不完的话语,如绵绵江水,从深夜一直流淌到凌晨。当朱由榔提及自己正在研究一种名为蒸汽机的物件时,王少姬如变戏法般,给他拿出了一本《新制诸器图说》。据说,这本书乃是万历时期一个名叫王徵的人所著,里面详细记录了许多充满奇思妙想的器械。
“少姬怎会知晓朕需要此物?”朱由榔满是欣喜地问道。
王少姬俏皮地眨了眨那双如秋水般的眼眸,柔声说道:“自从得知夫君对这类书籍情有独钟,妾身便遣人四处寻觅。此书便是妾身于南宁所得。”
朱由榔凝视着眼前的这位宛如宝藏般闪耀的女孩,心中涌起无尽的幸福,仿佛沉浸在一片温暖的海洋中,那是一种如痴如醉的感觉,仿佛时间都为之停滞。
她的美丽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令人陶醉,如诗如画;她的笑容如春风般拂过,温暖着他的心房,如痴如醉;她的眼眸犹如清澈的湖水,透露出温柔与聪颖,如梦如幻。
在朱由榔的眼中,她就是上天赐予他的最珍贵的礼物,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悦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