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从零开始的海军和复兴之路 > 第7章 皇帝驾崩,勋贵反扑

第7章 皇帝驾崩,勋贵反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夜色如墨,皇宫深处,灯火阑珊。皇帝寝宫内,龙榻之上,面容憔悴的皇帝正紧闭双眼,脸色苍白如纸。他的身旁,一位侍从手捧一只精致的玉盒,盒中装着传说中的“红丸”,那是皇帝为求长生,命人炼制的仙丹。

    “陛下,红丸已至。”侍从低声说道,双手呈上玉盒。

    皇帝微微睁开眼睛,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他伸出手,颤抖着接过玉盒,轻轻打开。一颗色泽鲜艳、散发着淡淡香气的红丸映入眼帘。皇帝毫不犹豫地将其放入口中,闭上双眼,仿佛在感受那长生不老的力量在体内涌动。

    然而,不过片刻,皇帝的脸色突然变得异常痛苦,他捂住胸口,剧烈地咳嗽起来,旋即开始吐出血来。侍从们惊慌失措,纷纷上前搀扶。

    “快……快传太医!”皇帝艰难地吐出几个字。

    太医们闻讯赶来,一番诊治后,大惊失色,询问服侍皇帝的太监:“陛下刚才到底吃了什么,为什么陛下的脉象如此急促且紊乱?”

    侍从显然吓得不轻,哆哆嗦嗦地答道:“我等只是…只是将方士所炼制的丹药给呈了上来,陛下再无其他饮食了,我等万死,万死。”说罢就疯狂地磕起头来。

    太医气急,只得用猛药吊起皇帝的一口气,但是皇帝身体的亏空过大,终究是无力回天了。

    此时皇帝也自知时日无多,连忙召集8位大臣前来进行托孤,此时储君年仅19岁,诸多政务还需要这些老臣来辅佐。

    过了一段时间,8位大臣纷纷赶到了养心殿中,众臣纷纷下跪,匍匐在地,恭听圣谕。

    皇帝强打起精神,慢慢地说道:“朕之太子年幼无知,尚需诸卿辅佐。朕将太子托付于你们,望你们能尽心竭力,辅佐新君,共保我大好河山。”皇帝的声音渐渐低沉。

    “臣等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众托孤大臣齐声应诺,声音中已带有悲意。

    皇帝满意地点点头,又转向身旁的太监:“去,将朕的遗诏取来。”

    太监领命而去,不一会儿便捧着一卷黄色的绸缎回来。皇帝挣扎着接过遗诏,用尽全身力气在上面写下最后一道旨意,他死后,诸位嫔妃需要给他守陵10年,之后剃发为僧。

    写完遗诏后,皇帝仿佛卸下了所有的重担,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然后缓缓躺下,闭上了眼睛。

    皇帝驾崩了。

    …………

    秋风如刀,削去了清晨的薄雾,金色的阳光被铅灰的云层严严实实地盖住,只透出些许微光,在寂静的皇宫之上勾勒出朦胧的轮廓。一夜之间,原本熠熠生辉的宫殿仿佛被一层厚重的白纱所笼罩,空气中弥漫着肃穆与哀伤的气息,如同凝固的悲怆。

    皇宫的每一块砖石,都似乎披上了冰冷的丧服,无声地诉说着那位至高无上的皇帝已然驾崩的消息。昔日的繁华与喧闹,此刻化为一片死寂,只剩下宫女和太监们,低垂着头,匆匆而过,连脚步声都显得格外沉重,仿佛连风都在为这逝去的时代哭泣。

    皇宫深处,紧闭的宫门仿佛印证着不堪与落寞。在这萧瑟的秋风中,那些曾经的辉煌与荣耀早已化为尘埃,随风飘散。无尽的哀愁和沉重的责任,如同冰冷的秋风,无孔不入地侵蚀着每一个人的内心。

    秋风掠过,枝头仅存的枯叶也随风飘落,带走了的最后一丝过去辉煌痕迹。皇宫之外,是满目疮痍的国土,洋人的炮火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肆虐,硝烟弥漫,战火连天。

    在灵堂上,太子身披缟素,跪在先帝的棺椁之前。此时他年仅十九岁,本应是青春年华,却在这国家内忧外患之际,被迫担起沉重的担子。他心中充满了无助和挣扎,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恐惧与迷茫。

    “国一日不可无君,请殿下速速登基,如此国家方可安定,社稷方可安定!”八位顾命大臣跪在太子身边,他们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但眼中却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太子抬头,目光中满是挣扎与痛苦。他紧咬着牙关,试图从悲伤中挣脱出来。他深吸一口气,缓缓站起,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孤明白了!”他沉声道,“诸位爱卿请起。孤这便登基为帝,继承父皇遗志,保我朝万世基业!”

    新帝登基,皇宫中一片肃穆。然而,暗流涌动,旧派文武集团开始蠢蠢欲动。他们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试图在新帝面前展示自己的实力。而顾命大臣中的大多数人,也不过是这些集团的代言人而已。

    终于,在新帝登基后的第一次早朝中,他们终于按耐不住自己的心,开始进行对洋务派官员反攻倒算。

    “陛下,奴才有要事上奏!”工部尚书首先发难,他的声音尖锐而刺耳,“那些洋务派大臣无视我工部的命令,私自学习蛮夷的奇技淫巧,这是对我天朝的背叛!请陛下下诏阻止他们!”

    “荒谬!”李中堂愤怒地反驳道,“洋务运动乃是为了吸收外国先进技术以振兴我朝!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学的知识只是为了学习外国先进的经验,我看你只是因为现在许多新修的民间工厂不听你的调遣,所以才有这种想法,假公济私而已,你不过是因为自己的利益受损而在这里胡言乱语!”

    户部尚书愤怒地嚷到:“李中堂,你们引进的洋枪洋炮,不过是助长了外敌的气焰!我们堂堂大国,岂能依赖外物?”

    其他大臣也附和道:“这简直是对祖宗法制的亵渎!我朝岂能走这歪门邪道?”

    “你们洋务派,不过是想借此机会中饱私囊,哪里是为了国家?”

    此时张学府站出来,缓缓说道:“诸位大人,国家危在旦夕,我们引进技术,是为了自强。这并非背离祖宗,而是与时俱进。”

    “我们深知祖宗之法不可轻变,但时代在变,若我们不思进取,只会落得亡国之祸。”

    “至于中饱私囊之说,更是无稽之谈。我们所作所为,皆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

    新帝眉头紧锁,他深知这场争论背后所隐藏的势力斗争。他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开口:“诸位爱卿各有道理,但朕认为更重要的是国家的安定与发展。至于洋务运动之事,朕会亲自调查并做出决断。”

    “陛下,奴才认为诸位大人和李中堂各有道理,而今我国也有向好转变的迹象,洋务运动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而今并非议论洋务运动得失之时,依奴才看,更重要的事情是削减各个剿匪官员手中的军队数量以及他们手中的军权,防止这些人拥兵自重。”一位顾命大臣拉起架来,顺带提出了新的议题。

    “嗯,那就依爱卿所言,说到这个,李中堂,你的新军练的如何了?”新帝说道。

    “启禀陛下,臣早已将新军训练完毕,已经可以向陛下展示他们的军容了。”李中堂答道。

    “好!那就烦请爱卿速速将新军派往新都来拱卫京师,”这位自幼经历那场动乱的皇帝,此时如同先帝一样,也有着很强的被害妄想症,“以后的新军训练由朝廷进行,就不劳爱卿费心了。”

    “臣叩谢陛下隆恩。”李中堂无奈地答应道,他知道,这位皇帝已经不复先帝一般对他信任了,但终归是保住洋务运动以来的心血了,没有让这些腐儒破坏了国家大事。

    退朝后,李中堂便向我发电,要求我将现已训练的新军悉数派往新都,并且宣布以后训练新军事宜不再由我执行。

    在接到这份电报后,我冷笑一声,这群家伙终于动手了。但以目前的局势来说,并不是革命的最好时机,我只得谎报练兵数量,并通过各种借口留下了1万余人的兵力,将剩余兵员送往了新京,共计四万余人,同时也在其中安排了我的亲信,待时机而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