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谋士
朱三行刑后,只简单确认了惠娘等人的安危,便不再过问。倒不是他不思念女人的温柔乡,而是内心真正开始忧虑起来。原本拥有三万雄兵的大军,经过敌人一次突袭,死伤加逃兵竟不到万人。审讯俘虏得知,邓州城内仍有三四万唐军。此时已不再是能否攻下邓州的问题,而是担心唐军发现己方实力羸弱后主动出击。
为防敌军察觉,朱三不敢返营休息,而是亲自率众在外修筑大营,务求重振声势。让外人觉得兵力依然如故,使邓州守军不敢轻举妄动。
正当朱三与士兵一同将木楔砸入木柱时,一名士兵跑来禀报,说外面有个书生自称具备管仲、诸葛亮之才,正是将军所需之人。朱三听罢,顿时怔住。心想,这世上的诸葛亮、管仲竟如此泛滥?
虽怀疑只是饥不择食的文人信口开河,但朱三确实需要文士帮忙阅读那些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书信。
不一会儿,书生被带到跟前。只见他右手执一牌匾,上书“代笔“二字;左手紧攥一个破旧的小箱,下层几近散架,草绳勉强系住。
书生正欲行礼开口,另一士兵匆忙赶来:“报将军,邓州刺史张民派人送来降书!“言罢呈上一册白纸。朱三略翻数页,皆是文言繁复,不甚了了。索性将册子抛给书生,道:“先生,望赐教我当如何应对。“
书生初来就见朱三如此信任,竟将机要文书交由己阅。颤抖着展开降书,仔细审阅。
片刻,书生瞥了朱三一眼,似在下定决心,突然开口:“将军,此书千言万语,其实只有一个意思。“见朱三并未打断,示意他继续,书生咬牙道:“无非是引诱将军入城,伺机加以杀害。“
朱三闻言,手中砸木楔的石锤应声而落。他双手抓起降书,狂乱地再次阅览。果然,无论降书如何表达投诚之意、许以重赏,都以朱三率众入城为条件。
细读完毕,朱三凝视书生,愈发觉得此人非同寻常。追问道:“依先生之见,我该如何应对?“
书生沉吟片刻,凝视朱三,缓缓说道:“今将军亲自筑营,想必昨夜偷袭损失惨重,恐他人察觉才不得不如此。“见朱三默然干活,并未反驳,书生知己言中的,遂继续分析:“以将军现有兵力,难以攻克邓州,甚至惧怕城内唐军反攻。若此时拒绝,无异于与敌决裂,势必会逼得他们背水一战。将军今后恐难安心招兵买马、筹集粮草。不如假意应允,佯作上钩,再围绕受降时间反复拉锯。继而以黄巢天下大将军之名,慷慨封赏城中官员,使其心动。待将军休养生息,敌人沉醉于虚名时,我们再杀他个措手不及,岂有失手之理?“
朱三听罢,再次惊诧地打量书生。旋即丢下工具,匆忙取过身旁士兵的饮水,浇手上猛搓数遍。待手净,紧握书生之手,问道:“先生乃我救星!敢问如何称呼?“
书生谦逊答道:“鄙名敬翔,将军可唤我子振。我以代笔写字、操持祭祀为生,已数日未进食,还望将军赐我些许饭食。“
朱三闻言,立即吩咐左右:“速去请惠娘备饭,我有贵客相邀!“一传令兵听罢,急奔将军营帐。朱三携子振疾步同往。
进入朱三营帐,桌上早已备好丰盛佳肴。惠娘等女眷因未着体面衣裳,只得将食物端上便躲入帐内,不敢露面。
子振似是饿极,顾不得仪态,上前就是猛吃。待进食稍歇,朱三问道:“先生,我有三事相询:一是如何回复邓州官军;二是明日如何招兵买马;三是今后当如何行事,方能在乱世中迅速崛起,而不致殒身。“
子振正欲作答,奈何口中饱嗝不断。少顷,方道:“见将军气宇轩昂,天门高耸,行如云龙,声若春雷……“
朱三拍案而起,持刀砍向桌面,厉声道:“子振,我视你如兄弟,莫再说这些恭维奉承!再犯休怪我不客气。直言你的良策。“
子振被桌上重重一刀震慑住,不敢再阿谀奉承,端坐说道:“邓州之事,我来代笔即可。至于其他,将军当明白,这天下非一人之力可得,而需融合各方势力,借助一切可用之力,方能登顶。将军须顺应天时,借势而上,方可如愿。若逆天而动,必遭打击。“
朱三听至半途,便打断道:“太过复杂,只说我当前要务!“
子振饮水润喉,续言道:“当下将军须向属下明示己志,戒除秽物,打造正义之师,代天行道,伸张正义。将俘获妇女尽数释放,使天下知将军不欺弱小。“
朱三再次拍案,震声如雷,对子振喝道:“禁止食用秽物,你不言我自会做。但你以为跟随我冒死造反的将士,仅为做你口中的正义之士?岂无更重要的缘由?“
子振吓得瑟瑟发抖,连忙跪地求饶:“将军息怒!我方才所言皆是反面例证,万万不可照办!且我还有良策,定能助将军所求,又不失初衷,顺应时势,直上云霄!“
朱三见子振惊慌失措,不禁大笑:“先生大才,你我联手,必将纵横天下,建功立业!快将计策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