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辞行
回到安州之后,赵明阳先去拜见了岳子峰。
自从平叛胜利以来,岳子峰一直忙于发布告示安抚民众、重振经济等事务,整日奔波劳碌,心力憔悴,白发也日益增多。
随着流离失所的百姓逐渐回归家园,原本冷清的街道又重新焕发出往日的喧嚣与繁荣。
街头巷尾充斥着小商贩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
眼见百姓们的生活逐渐回归正常轨道,岳子峰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稍稍松了口气。
张学三和顾氏四兄弟同样尽职尽责,协助岳子峰处理各项军政要务,这段时间着实累得不轻。
如今诸事顺遂,看几人如此辛苦,岳子峰颇为怜惜他们的付出,特意批了几天假期让他们好好休息一番。
顾氏四兄弟陪着张学三一同饮酒,闲谈间提到了赵明阳。
顾怀金兴致勃勃地表示想要前往南阳寻找赵明阳,这个想法恰好与张学三不谋而合。
然而,张学三受赵明阳所托需守护岳子峰周全。尽管当前局势稍有好转,但天下尚未完全安定,因此他实在不宜擅离职守。
但当岳子峰与顾大平闲聊时得知了这件事,他特别批准他们前往南阳去转转。
如今的安州兵强马壮、府衙人员充足,让他们不用担心。
听闻这个消息后,众人兴奋不已,纷纷整理行装,恨不得立刻启程。
岳莹儿知晓后,表示自己也要一同前去,并声称想要找李雪儿玩耍。
表面上看,她是去找李雪儿,但其实她真正想见的是赵明阳。
尽管她故作倔强地对赵明阳不理不睬,但内心深处的思念却如野草般疯狂蔓延。
当她听说顾怀金等人即将前往南阳时,便执意要求一同前行,理由是去找李雪儿玩。
岳子峰深知女儿的心思,但这种事情无法强求。
而且他还听说过,就连李雪儿也遭到了赵明阳的回绝,实在搞不懂他究竟作何打算。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多久,这群人竟然又折返回来了,并且还带回了李雪儿和赵明阳。
仅仅相隔一个多月而已,岳子峰的胡须和头发已经变得花白,脸颊也明显瘦削了许多。
看到这一幕,赵明阳不禁心头一酸,眼眶一阵潮湿。
“伯父,这才几日不见,您看上去比之前沧桑消瘦了不少,一定要多多保重身体呀!
有什么事情,可以吩咐大平他们去办,千万不要太过操劳了。”
岳子峰微微一笑,摆手让正在施礼的赵明阳和李雪儿等人快快入座。
“明阳啊,岁月不饶人呐!不服老不行啊!这才忙活了几天啊,便感到腰酸背痛不堪重负。
还好有大平和大当家在,替我分担了许多,要不然我恐怕真的难以支撑下去啊。”
接着,岳子峰将目光转向李雪儿,眼中满是关怀之意,继续说道:“雪儿啊,载明兄身体可好?他可是比我还要繁忙辛苦啊,务必要重视自己的身体啊!”
听到这话,李雪儿再次站起身来,轻盈地行了个万福礼,柔声回答道:“回禀伯父,承蒙您挂怀,家父目前身体挺好的。
他特意嘱托小女向您问好,说此次平叛之战您功勋卓著、劳苦功高。待到您将安州事务妥善处置完毕后,邀您前往南阳一叙,他要当面谢谢您。”
“哈哈,安州初定,还有些事务要处理,待几天我一定去”,又转头对赵明阳说道:“明阳啊, 我听说西夷攻势凶猛,咱们的战事不顺啊,你有什么打算吗?”
“伯父,其实我此次前来安州,一是专程探望您老人家,二来也是想与您共同商议此事。”
李雪儿心思机敏、聪慧过人,眼见赵明阳似有要事要与岳子峰商谈,于是乖巧地说道:“伯父,您与赵大哥先聊着,我去寻莹儿姐姐玩耍咯。”
言罢,她盈盈一拜,施了个标准的万福礼,随后步履轻盈地走出房间。
待李雪儿离去后,赵明阳接着道:“伯父,根据玉堂带回的情报来看,如今局势异常紧迫,叛军长驱直入,锐不可当,八大关卡恐怕难以坚守,城池沦陷已成定局,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不仅如此,上京也是一片恐慌,数万人马已调往京城方向,以确保京师安全无虞。
太子殿下得知江南平叛成功,令玉堂回江南征调精兵良将,并邀我一同前去京城,为朝廷效力。
我想我没有理由拒绝,西夷在我大武之兽行令人极为愤慨,他们杀我父母兄弟,辱我姐妹同胞,天理难容,人神共愤,实乃罪大恶极!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身为大武臣民,我等怎能坐视不管?因此我想和玉堂一起去上京御敌,这次来就是向伯父来辞行,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再回来,伯父可要多多保重。”
岳子峰深以为然,点头称是:“外敌入侵,大丈夫理应誓死报国!
名扬啊,此番上京凶险异常,你肯定需要得力可靠之人相助,身边还是自己人好使唤些。
这样吧,只要是你看中的人选,不管带谁去,带走多少人都行,一切都由你自行作主便是,无须顾虑我这边。
毕竟我这儿不过就是些日常琐碎的政务罢了,多几个人或者少几个人处理,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当前形势危急,自然是要优先保障你那边的人力需求才最为要紧。”
赵明阳说道:“多谢伯父替我着想,咱俩想到一块去了。我想带上大平四兄弟,还有学三大哥,另外再挑百十人精壮的士兵就可以了,只是他们走了之后,伯父又要受累了。”
“嗯,没问题,既然你心中已有计划安排,那就按照你的想法带人去吧,其他事宜无需担忧挂念,我自有分寸应对。你们打算何时启程出发呢?”
赵明阳略微犹豫了一番后,沉默片刻,似乎在脑海里仔细斟酌着接下来要说的话。
终于,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地开口说道:“伯父,在此前往上京之际,我心中尚有一桩至关重要的大事亟待处理。
至于这件事背后的缘由,恐怕此刻三言两语难以向您道清,待到时机成熟之时,我定会找个恰当的机会,将其中原委一五一十地告知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