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茶韵竹筒寄深意 传世佳作映才情
就在几位护卫忙碌地将茶叶一箱箱搬运至院子的过程中,张小强与萧公公并肩而坐,开始深入讨论起炒茶生意的相关事宜。张小强充满好奇地问道:“萧老丈,关于后续茶叶的采摘、运输,以及炒制、包装等环节,不知黄员外有何具体规划呢?”
萧公公微微一笑,回答道:“张公子不必担心,黄员外已经做出了周密的安排。采摘和运输方面,会有经验丰富的专人负责,确保茶叶的新鲜与完整。至于炒制和包装,黄员外对你寄予了极高的期望。他希望你能凭借精湛的炒茶技艺,将这些茶叶制作得尽善尽美,成为市场上的翘楚。”
萧公公从袖子里拿出一张纸条,递给张小强说道:“张公子,这是黄员外在西市一个商铺,之前也是售卖茶饼,现在正空置着,黄员外的意思是可以先把这个商铺作为炒茶的售卖点。”
张小强接过纸条后,心里十分激动。他感激地看向萧公公,说道:“太感谢黄员外了,我正愁没有地方可以售卖炒茶。也多谢萧老丈代为传达黄员外的意思,这样我们便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了。请黄员外放心,我定会竭尽所能,全力以赴,不辜负他的期望。对了,我这边刚制作了几个竹筒用以包装茶叶,您请稍坐。”
张小强热情地邀请萧公公至一旁稍候,自己则转身回到房间,小心翼翼地捧出五个竹筒。这些竹筒,乃是中午时分陈老匠人和陈大柱两位大师亲手打造,此刻正静静地躺在石桌上,仿佛五位清雅的君子,散发着一种清新而淳朴的气息,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他指着这些竹筒,向萧公公介绍道:“萧老丈,您请看,这些竹筒,每一件都是匠心独运的艺术品。它们的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纹理清晰如丝如缕,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匠人们的精湛技艺和深厚情感。配以我精心镌刻的诗句,相信定能将炒茶的档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萧公公闻言,立刻凑近仔细观察这些竹筒。在阳光的照射下,竹筒散发出淡淡的光泽,宛如翡翠般晶莹剔透,更显得清新、淳朴而高贵。他忍不住伸出手,轻轻抚摸竹筒的表面,那细腻而均匀的纹理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萧公公心中惊叹不已,这些竹筒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能与茶叶相得益彰,相得益彰。他深知,在达官贵人,尤其是文人雅客中,这样的茶器定能引起极大的关注和赞誉。
张小强略作沉思,继而道:“诚然,眼前这些竹筒确实堪称精美绝伦,但若是想要实现批量打造,仅凭陈老匠人和陈大柱两位师傅的巧手,恐怕人手略显不足。因此,我思忖着,是否可以请黄员外协助,再寻一些技艺精湛、品性可信的木匠共同参与制作。这样既能确保竹筒的数量得到保障,品质上亦能维持一贯的高水准,更能让更多的茶友有机会欣赏到这些别具一格的艺术品。”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另外,关于竹筒的制作,我有一个提议。黄员外在寻找木匠时,不妨让他们先参照眼前这些竹筒的样式进行打造。请您稍候片刻,我将再书写一些诗句,交由您代为转交。这样,每一款竹筒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在品味茶香的同时,也能领略到诗词之美。”
萧公公听后,频频点头表示赞同,并承诺会将张小强的建议悉数转达给黄员外。
张小强专心致志地书写着诗句,笔尖在纸上翻飞跳跃,宛如游龙戏凤,不一会儿便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般地写下了一行行诗句。他递给萧公公,同时指着桌上的竹筒,自豪地介绍道:“萧老丈,这些诗句我特意用草书书写,您瞧,可直接拓印到竹筒上,与这些竹筒相得益彰。”
萧公公小心翼翼地接过纸张,只见上面字迹犹如龙蛇盘踞,气势磅礴。他逐句诵读,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独特的韵律和气息:“淡香飘处轻风引,雪满山城爱日长”、“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意爽飘欲仙,头轻快如沐”、“清香盈齿颊,甘味溢心脾” 、“入口淡香微似酒,回甘清味胜香茸”、“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雪魂”、“却被清香破幽梦,了无俗梦到人间”、“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闲吟工部新来句,渴饮毗陵远到茶”、“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杯里清香浮逸韵,壶中春色起精神”……随着诗句的展开,他的心跳也随之加速,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充满茶香与诗意的世界。
每读一句,萧公公的内心都为之一震。他手中的纸张仿佛变得越来越沉重,每一个字都像是千斤重锤,重重地敲击在他的心上。他的表情从最初的惊讶逐渐转变为深深的震撼,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难以言喻的激动与赞叹。
张小强的才华深深地震撼了萧公公。他从未见过如此年轻之人,竟能在一瞬间创作出如此多充满灵性的诗句。这些诗句不仅赞美了茶香的馥郁,更融入了诗人的深情与体悟,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这些诗句虽然只是残句,但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厚的诗意和茶韵,仿佛能让人置身于茶香弥漫、清幽雅致的仙境之中。配合着张小强那龙飞凤舞的草书,更是将诗意和茶意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人叹为观止。
当萧公公读到最后一句“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时,他已经完全沉浸在这美妙的诗句之中,无法自拔。他抬起头,望着张小强,眼中满是敬佩与赞赏。他的内心在震撼中逐渐平复,但那种激动与赞叹的情绪却久久无法散去。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将纸张小心翼翼地折叠起来,放入怀中,仿佛珍藏着一件稀世珍宝。他忍不住赞叹道:“张公子真是才华横溢,这些诗句句句惊艳,让人拍案叫绝。你的草书更是一绝,与这些诗句相得益彰,堪称珠联璧合,真是妙极!”
张小强见萧公公那震撼的神情,心中也不免有些惴惴不安。这些诗句,在他所熟知的后世中确实流传甚广,但在此时此地,却未曾有过任何记载。他深知,自己的才华与这些传世佳作相比,仍显稚嫩,自己不过是做了一回时间的搬运工而已。因此,他连忙摆手,以谦逊的语气说道:“萧老丈过誉了,这些诗句只是些残片,远不足以担此盛誉。”
随着最后一筐茶叶的安置妥当,萧公公也准备启程离去。张小强亲自送他至门口,再次表达感激之情:“萧老丈,今日之事,若无您的鼎力相助,实难成事。我必尽心竭力,将这些茶叶制作得尽善尽美,以报黄员外之厚望。”
萧公公微笑着颔首致意,怀里揣着那张写满诗句的纸张,手中还拿着一只制作精美的竹筒,随后驾着牛车缓缓离去。张小强站在门口,目送着那渐行渐渐远的牛车,心中充满了期待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