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赈灾筹粮争议多,力排众议定良策
就在李秀林忙于筹备慈善拍卖活动的这个早晨,金秋的晨曦如细碎的金粉,缓缓洒落在宫墙之上,为其镀上一层耀眼的光泽。皇宫之内,琉璃瓦在朝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仿佛每一片都蕴含着无尽的光辉。皇帝李民已端坐于宣政殿的龙椅之上,他身穿明黄龙袍,龙袍上绣着精致的龙纹,仿佛随时准备腾飞而起。头戴玉冠,冠上镶嵌着宝石,闪烁着璀璨的光芒。他的神情肃穆而庄重,目光如炬,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令人敬畏三分。
钟鼓之声悠悠响起,回荡在皇宫的每一个角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礼仪与传统。文武百官闻声而动,他们身着各色官服,鱼贯而入,各自在殿下站定,恭敬地向皇帝行礼。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仿佛经过精心排练一般,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庄重而有力。
李民微微颔首,示意百官平身。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回荡在大殿之中:“今日早朝,朕要与众卿商议河南赈灾策略,以解百姓之困,保我朝安宁。”
李民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之中回荡,犹如金石掷地,掷地有声。他详尽地阐述了慈善拍卖活动、鬻爵筹粮等计划,以及关于如何妥善安置灾民、有效防范疫情等具体措施。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流露出对百姓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的沉重责任感,令人心潮澎湃,不禁为之动容。
皇帝李民坐在龙椅上,目光如炬,声音沉稳而有力:“在筹备钱粮方面,朕知国库空虚,难以支撑。因此,朕打算通过两种途径来筹措钱粮。其一,便是慈善拍卖筹措钱粮。简言之,便是将宫中珍玩进行拍卖,让有意之人出价竞购,价高者得。”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哗然一片。百官们面面相觑,议论纷纷。一些老臣们更是眉头紧锁,脸上写满了忧虑和不解。
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马庆雨颤巍巍地出列,他的声音带着几分颤抖和坚定:“陛下,老臣斗胆直言。慈善拍卖虽能解一时之困,但此举似乎有违皇家尊严。皇室之物,岂可轻易示人?此举若行,恐百姓议论纷纷,对皇室声誉产生不良影响。”
李民微微颔首,表示理解马庆雨的担忧,但他并未动摇:“马老爱卿之言,朕已明了。然如今国家危难之际,朕不能坐视不理。慈善拍卖虽非长久之计,但确是救急之策。朕相信,只要所筹之款用于救灾赈民,百姓自会理解朕的苦心。”
然而,仍有一些大臣持反对意见。一位中年大臣站出来,声音坚定:“陛下,臣以为此举不妥。皇室之物,乃国家之象征,岂能轻易售卖?此举恐引起天下非议,损害皇室威严。”
李民听后,深吸一口气,沉声道:“朕知各位爱卿的担忧,但朕也请诸位想想那些受灾的百姓。他们此刻正饱受苦难,急需救助。朕身为天下之主,岂能坐视不理?慈善拍卖虽非上策,但此刻却是最为可行的办法。朕愿承担一切非议,只为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这番话让朝堂上的气氛稍微缓和了一些。一些原本持反对意见的大臣也开始思考李民的话,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犹豫和挣扎的表情。
皇帝李民深吸了一口气,声音沉稳地继续道:“其二,朕考虑的是鬻爵筹粮之法。”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如沸水般翻涌起来。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仿佛一片汹涌的波涛。
“陛下,此举万万不可啊!”一位大臣挺身而出,面色凝重地反对道。
“陛下,请您务必三思!鬻爵筹粮,乃是动摇国本之举,一旦实施,恐怕天下将因此大乱!”另一位大臣紧随其后,声音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陛下,鬻爵筹粮,此举不仅前所未有,更是对皇室尊严的极大损害。一旦百姓得知此事,必将引起轩然大波,对皇室声誉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又有大臣出列,他的脸上写满了对皇帝决策的质疑和不满。
李民静静地听着他们的反对和质疑,心中虽然早已有所预料,但面对如此激烈的反对声浪,他的眉头也不禁微微皱起。然而,他并未因此动怒,而是深吸了一口气,耐心地解释这一决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朕深知此举非同小可,必然会引起非议。但河南灾情严重,百姓生死存亡之际,朕不能坐视不管。鬻爵筹粮,虽非长久之计,却是目前最为有效的筹款方式。朕愿意承担这份责任,为了百姓的生计和国家的安定,朕不惧任何非议!”
金銮殿上,李民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和果决,然而,反对的声浪并未因此平息。大臣们依然纷纷出列,表达他们的担忧和不满。
“陛下,此举太过冒险,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陛下,请您三思而后行,鬻爵筹粮非长久之计,恐引起天下大乱!”
面对大臣们的激烈反对和质疑,李民深吸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的决策并不容易得到所有人的理解和支持。但他也深知,为了国家和百姓的福祉,他必须坚定自己的信念和决心。
“诸位爱卿,朕知道你们的担忧和不满。但请相信朕的决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朕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实施细则,稍后会呈给各位臣工查阅。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朕的苦心,共同为救灾出力。”
李民的话语虽然温和,但语气中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和果决。
他进一步解释道:“朕深思熟虑,针对鬻爵筹粮一事,特提出如下方案。朕决定拿出四百个县男爵位,以资国家之用。然这些爵位,不可世袭,亦无封地与经济俸禄,此乃朕之定策,望诸卿明鉴。
届时,朕将亲自主持册封大典,颁布册封诏书,以彰显朕对这些新晋爵位的庄重认可。然须明言,此爵位所赋,仅为地位之尊崇,并无实质之利益。朕此举,意在以名誉之提升,激发民众对国家之忠诚与支持,共襄国家赈灾筹粮之盛举。
至于爵位之售价,朕深思熟虑后定为五千贯。此价既显爵位之尊贵与稀有,亦虑及民众之经济承受能力,望诸卿体朕之心。
朕知此事关系重大,然朕相信,在诸卿的鼎力支持下,此鬻爵筹粮之计必能顺利施行,为国家之繁荣稳定贡献力量。望诸卿共襄盛举,同心协力,共创国家之辉煌未来。”
他相信,只要能够说服大臣们理解并支持自己的决策,就一定能够度过这个难关,为百姓带来希望和安宁。
然而,反对的声音并未因此平息。一些大臣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慈善拍卖和鬻爵筹粮都是对皇室的亵渎,会损害皇家的尊严和声誉。
朝堂之上,暗流涌动。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的气氛愈发紧张,仿佛一场激烈的较量即将爆发。李民深知此刻的局势需要他更加坚定和果断,他不能让这场争论影响到救灾的进程。
于是,他再次提高了声音,用更加坚定和果决的语气说道:“朕意已决!慈善拍卖活动和鬻爵筹粮是朕为了救灾而做出的决策,任何非议和质疑都无法动摇朕的决心!朕相信,在座的各位大臣也都是为了国家和百姓的福祉而着想,不会因为个人的得失而阻碍救灾的进程!”
在李民皇帝掷地有声的表态下,原本持反对意见的官员们开始动摇,他们的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皇帝决心的敬佩,也有对未知后果的担忧。然而,在皇帝坚定的目光下,他们最终选择了服从。
最终,李民皇帝力排众议,毅然决然地推行了这两项筹措钱粮的策略。他深知此举的重要性,也明白其中的风险,但他更清楚,为了国家的安定和百姓的福祉,他必须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