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养叛军,杀大户,两难自解!
回到上书房后的萧天佐。
看着堆满龙案的纸张,眼眸不免流露出一股无奈。
有些时候。
是真想变成一个彻彻底底的昏君……
可大夏皇朝早就烂的到处都是脓疮,要成了昏君,且不说数以万计的百姓们,单是自己都没办法活下去。
萧天佐刚刚把屁股放在椅子上。
秉笔太监洪忠,又抱来一大堆来自地方上的奏疏。
“陛下,江南道水灾愈发严重,据江南道巡抚使的奏报,目前受灾百姓已达七十余万。”
“而且,大半能耕之田皆被洪水吞没。”
“今年恐怕……”
萧天佐直白道:“江南道会颗粒无收,对吧?”
“对,我们要考虑赈灾了,否则明年开春,江南道又是一场大规模民变。”洪忠说。
“户部还能拿出多少钱来?”
“奴婢去核算了一下,约莫七万两白银。”
“杯水车薪啊……”
萧天佐放下手中狼毫,双眸缓缓闭上,脑海中思绪万千。
正想着该从哪里去弄钱。
想来想去,倒是有一个法子。
“小忠子,你看这样如何?”
“实在不行,就不必等明年了。”
“找个机会,和那帮灾民接触接触,挑个可靠的人,在水灾期间聚拢成一支叛军,先对江南道的大户们血洗一遍,等熬过这场天灾,再让叛军给朕送个几百万两银子,然后朕就名正言顺的把江南叛军给诏安了?”
听到这番言语,洪忠欲言又止,但还是哑口无言。
他甚至不知道是想哭还是想笑。
萧天佐的策略,其实从实际来看是可行的,可风险实在太大。
要是玩脱了,那就等于自己养了成千上万的恶狼。
萧天佐见他这般模样,哈哈一笑。
“朕说着玩的,那么紧张干什么。”
洪忠苦涩道:“陛下,奴婢觉得……您现在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没办法,都到这种地步了,只能不择手段,要是你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说出来。”
“如果没有,就让朕的玩笑成真。”
“让灾民被迫成为叛军,不如让他们主动成为叛军,算是朕对沈云卿的拙劣模仿了。”
萧天佐的思路花样百出。
他原本是没想到这一点,但想起沈云卿资助齐州流民军的手段,便觉得不失为一个解开难题的手段。
洪忠并没有否定萧天佐的计策。
只是觉得,这并非是长久之计。
“陛下,奴婢仍然觉得,从江南道到江北道,开挖三条运河治理水患。”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工兼赈,让百姓们参与其中。”
“我们并不需要付出额外的工钱,让百姓在灾年吃口饱饭,等到运河挖成,江南将再无水患,江北也再无大旱,让两地重新化作鱼米之乡。”
洪忠的思路没有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的根本。
那么还有个问题。
开挖运河的钱从哪里来?
依照以前开挖运河的造价,每一条运河都需要最少花费一百五十万到三百万之间的白银。
即便尽量压缩成本,也少不到哪里去。
此事,只能暂且搁置。
洪忠离开尚书房后,在司礼监和随堂太监柳贤碰了面,后者更赞同萧天佐的方法。
“洪公公,你的方法是一劳永逸,但任何成本都是居高不下。”
“陛下的玩笑话很极端。”
“但只要做起来,那就是行之有效,而且我们都应该明白,天灾的根源是人祸。”
这是很浅显的道理。
如果百姓们家中年年都有存粮,就算是洪水滔天,也饿不到他们,这场天灾的影响就不会那么恶劣。
关键在于,百姓家中没有余粮。
土地都被大户们占了去,等到天灾来了,难道指着大户救灾?
他们可不会这么仁义!
因此,柳贤赞成萧天佐的想法。
养叛军!杀大户!
就算各方士族很不满,难道还能怪得到萧天佐头上么,等事后诏安叛军,又能收割一片威望。
洪忠思考明白后,感叹道:“陛下少年英才,我等远远不及啊。”
“当然了,洪公公的考虑也没错。”柳贤说。
这时,提督太监方正走来,还带着一身的血腥味,搞得另外两人直皱眉头。
洪忠疑惑道:“方公公,你这几天又杀了多少人?”
“都是沈家余孽和外戚余孽,我听你们说江南道水灾?”方正说。
在得知萧天佐的想法过后。
方正从个人角度上,可以说是双手双脚的支持。
这三个太监。
如今,在内阁尚未组建的情况下,算是大夏皇朝权力结构中,仅次于萧天佐的人了。
三人在思想上达成一致。
随即就打算再去面见萧天佐,将这个计划先给制定的周全一些。
刚刚起身,礼部尚书于贡突然造访。
这人原本是吏部左侍郎,是吴培英曾经的学生。
前天吴培英好说歹说,洪忠才奏报御前,把此人在六部中扶正了。
于贡恭敬行礼,禀报道:“三位公公,西周使者今日已达嵩京,下官已经安排他在城中的一家客栈住下,不知陛下何时能够接见啊?”
“这么快就到了?”洪忠有些诧异。
大概一个月前,礼部那边就接到消息,说是西周皇朝要来与大夏皇朝商议边关军务,来彻底划清两国之间的边界。
萧天佐前些天在这件事情上已经给出批复。
让司礼监和六部统筹商议谈判事宜。
简而言之,便是寸土不让。
洪忠本想让西周使者再等等,但此刻柳贤没来由地说道:“两位公公,我突然有个好办法,能为陛下搞来大量钱财!”
“哦?”
洪忠和方正都是满眼好奇。
柳贤微笑道:“西周的状况比我们好不到哪里去,但他们所处的地区有着大量金矿。”
“我们可以从西周借嘛。”
“而且,我感觉,会有很大可能成功。”
大虞皇朝目前处于百年未有之全盛国力,不但一直在进攻大夏北寒州的边界,同时两线开战,西周皇朝因此也非常苦恼。
洪忠迟疑道:“那要不要和陛下说一声?”
“哎呀,说那么多干什么,咱们把事情办成了,还不是给陛下省心?”
“再者说了,咱们现在是太监,又不是文官。”
“别那么书生气,做事也别循规蹈矩,能为陛下解忧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