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玄幻小说 > 穿越之系统逼我做方丈 > 第61章 重拾旧业

第61章 重拾旧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回到寺庙,圆华走到书案前铺开高价购来的绫绢。

    这种真丝制成的织物,通常为大名鼎鼎的画家,绘制传世佳作之时,才会用其代替纸张。圆华此刻将它取出,代表了接下来要画的东西,价值连城。

    “虽然后世多在各式各样的专业软件中制图,但是可别忘了机械制图,可是我们机械人的入门基本功!”圆华将竹尺与各种在文墨店内购得的文具,一股脑摆在案几之上,闭上双眼仔细回想,一幅冶金高炉的大致结构图,缓缓在脑中逐渐清晰。

    想起前世领导一股脑,将缺胳膊少腿的客户平面草图扔给自己,便要在一周之后让圆华交出完整的三维模型,圆华顿时就感觉头上有些发痒。

    “还好现在已经是秃头,倒也不用担心会掉头发……”圆华也算是苦中作乐,安慰了一下自己,便俯身画起图来。

    圆华手中的细支狼毫,毫毛坚挺,没有丝毫毛刺分,配合在端砚之上用徽州产的徽墨细细研磨,磨出的墨水漆黑如夜。画卷之上,狼毫画出的线条均匀流畅,结构优雅。

    圆华额头冒出些许细汗,按理说以他的武学修为,早已快到了寒暑不侵的地步,可想而知此刻其内心的紧张程度。

    圆华绘制的,便是两百多年之后,明朝著名的科学家徐霞客所发明的并立双流炼钢法,所使用的高炉原型。考虑到此时的条件,太过先进的方案恐怕无法实施,而现在的冶炼水平,圆华又不太满意。所以圆华才将自己当初查阅资料之时,无意间发现的明末瑰宝,结合后期工业革命后的高炉,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冶金高炉设计。

    将手中毛笔缓缓放下,圆华看着眼前墨迹未干的绫绢画卷,满意点头。

    “虽然有些生疏,倒也没给赵老师丢人。”圆华倏忽间又想起,那个戴着高度眼镜的小老头。每次见到他,手指总是黑乎乎的,沾满了铅笔灰和墨水。不过令人意外的是,那老赵头画的机械图,却干净得像漂亮小姑娘的脸一般,又白又好看。

    等到圆华画好图,便走到寺庙大门外,守在寺庙门口的王府管家笑呵呵迎了上来。

    “大师辛苦了,这么快便将王爷要的图给赶制出来,我朱茂真是佩服到五体投地!”唤作朱茂的管家,便是朱妙珏派来监督圆华,赶紧将炼制铜像的高炉图纸绘制出来的监工。

    其实蜀王没把圆华所说的当一回事,大明朝能工巧匠无数,这么多年来也并未有什么大的革新。虽然圆华谈吐不凡,文采斐然,蜀王内心十分欣赏,可这并不能证明,圆华比他在属地招募的那些匠户强。

    而朱妙珏则知道,这个小和尚神神秘秘的,不过他说出口的,自然是有把握之事。虽然自己的父王宠溺自己,搜罗了天下神兵利器,不过没有一把是合她心意的。

    倒也不是说明朝没有欧冶子一般的名匠,实在是大多数神兵利器多为男子设计,无论是长度还是外形,在朱妙珏手中总是有违和之感,小妮子一直以此事为人生一大憾事,而材料获取与铸造都讲究机缘,那些名气大的工匠,又一个个都是些牛脾气,拉着不动,打一下还倒退。便是将刀架在脖子上,也没法让人给你全心全意打铁。

    所以圆华说要开铸造炉之时,朱妙珏比谁都积极。回府第一件事,便是将自己手下做事的管家,给指使出去。管家被派来守在定林寺之外,就等着圆华的图纸出来便要取回去开工。

    在外人面前,管家自然不能说这是自家郡主心急火燎,便只能扯蜀王的大旗。不过嘴角的一丝苦笑意味,却是将自家主子卖了个干净。

    圆华微微一笑,随后将手中画卷交到管家朱茂手中,郑重道:“此图意义重大,朱管家一定要亲自交予王爷手中!”

    原本还笑容满面的朱茂,察觉到面前年纪不大的方丈认真的语气,只觉自己手中捧着的,仿佛有些烫手一般。

    圆华瞥了马车上的车夫一眼,神色又放松下来,朱管家张开嘴巴回头瞧了赶车的老许,随后又看向圆华,见圆华微微点头,便告辞爬上了马车。

    回程的路上,车帘后的朱茂几次三番想张口询问,却是赶车的老许先开了口:“八品以上,按佛门的算法,该叫诸天境,不过这小和尚内气充沛,天庭饱满,恐怕实力不输七品高手,小小年纪,真是后生可畏啊……”

    管家朱茂还是没出声,记得自己在蜀王军中的堂侄,自小便跟着军中的老叔叔打熬身子,与圆华大师一般年纪,到现在也就刚刚入门进入九品。

    “呵,就你那废物侄子也配与人家比较,据说那小子满打满算,习武也才一旬的功夫,刚刚我与他对视一眼,他便看穿了老夫的修为,就这份不显山不露水的心性,难怪能小小年纪就坐到了方丈的位子。”赶车的老许打了个响鞭,马车再次加速。车中的朱茂冒着冷汗,不自觉攥紧了手上,装画的檀木盒。

    反观寺庙内,交完图的圆华一身轻松,重操旧业的感觉玄之又玄,那种定期交稿的压力和绞尽脑汁的思考的过程,让圆华身心俱疲。而此刻交稿之后,圆华来到了后厨,用小麦面粉开心的做起了拉面。

    厨房里的圆柱还是第一次见师兄下厨,而且还是他从未见过的做法。这种山西的面食在南京也有,不过这些饭都吃不饱的孩子,没见过这种吃食也算正常。

    圆华和面揉面用上太极内功,手上的面团在内气运作间上下翻飞,高速旋转的过程中,杂质不断飞出,一颗松软弹抖的完美面团便在案板之上缓缓摊平。

    掺上发酵所需的酵母,圆华又使出佛门功夫里刚猛的力道,将面团狠狠摔打。摔得面团七荤八素之后,便将面团放在竹帘之上,往锅中倒上清甜的山泉水,又抓上一把晒干的蘑菇干,撒上些许细盐,熬起了面汤。

    “师兄,为什么面团摔了半天,要放在竹帘上放一会?”对美食研究非常上心的圆柱好奇问道,眼见师兄摔好的面团慢慢变软,圆柱用手戳了戳,对这种新鲜吃法 有些好奇。

    “面团被摔晕了,把它放那儿醒一醒。”圆华故意逗一逗自己这个胖乎乎的师弟,不过这个环节为什么叫醒面,自己好像也不太清楚。

    “原来如此,那怎么才算醒了呢?”圆柱用心记着每一个步骤,提出了新的疑问。

    “面团睡醒了会变大变软,而且弹性十足,这个时候便能抻面拉面了。”说话间,圆华起身,见面团醒得差不多,便将面团掐成四块,圆柱也分到一块,有模有样地抻起面来,三拉一打,拉到合适的粗细,便将剩下得都交由圆柱接手。

    圆柱练武天赋不错,做饭得天赋更佳,很快便像在兰州拉面干了十年得拉面师傅一般,动作娴熟又充满美感,见师兄对自己频频点头,圆柱心里喜滋滋得,干起活来也更卖力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