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新人报到
1993年8月21日,星期六,天气阴,宜宅家、纳畜,忌移徙、订盟。
当何聪慧去团结乡报到时,没有农业局领导护送,也没有亲人陪同,当然到了那里也不会有同事迎接,因为团结乡政府的人根本不知道今天会有一个新人来报到。
何聪慧就这样孤身一人踏上了征程,开始了他的或许长达二十年原地踏步的乡干部之旅。
天空灰濛濛的,有点阴沉,不冷也不热,这样的天气在炎热的8月是很少见的。
何聪慧的行李不多,一床棉被、一个铁桶、一套洗漱用品、几件换洗衣物,还有些纸笔什么的其它东西。
最显眼的是那床大棉被,那是他妈妈特意为他准备的新棉被,有十三四斤重,一个100斤的尿素袋子都装不下,妈妈于是把两个尿素袋子的边线剪开后再缝合到一起,组成了一大袋子,这才把棉被装进去。
装了棉被的袋子看起来特别臃肿,呃也特别难看。何聪慧就这样带着他的行李,一个人默默地站在路边等那趟从来没准时过的客车。
对团结乡,在去报到之前,何聪慧对它几乎一无所知。在得知自己被分配到团结乡工作,他才从亲戚朋友零零碎碎的介绍中有所了解。团结乡留给他的印象可用十个字表述--“偏远小穷少、交通不方便”。
所谓“偏”自然是它位置偏,团结乡位于汉宁县最东边。
“远”就是离汉宁新区太远,有近一百公里,客车要开三四个小时。
“小”就是团结乡全乡面积仅有82平方公里,是全县面积最小的乡镇。
“少”就是人口少,全乡8个行政村5000多人,是汉宁县人口数第3少的乡镇,另两个比他人口少的乡镇都是瑶族乡。
至于说团结乡穷,则是何聪慧综合前四点得出来的结果,有点想当然了,试想地处偏远、资源贫乏、交通不便的地方能富裕得起来么?
关于交通不便,何聪慧在报到当天便深深体会到了。
当天早上9点刚过,他就站到了公路边上去等客车,因为听说去团结乡的车是7:30从汉宁县城准时发车,大概会在9:00左右经过他们这儿,当然时间上可能提前半小时,也可能推后一小时,误差达一个半小时以上。
何聪慧还真是衰,他这一等真就等了足足一个小时,直到近10点,一辆挂着“汉宁团结乡”牌子的客车才姗姗来迟。
招手、停车、搬行李、上车。上得车来,何聪慧扫了一眼车厢,发现在最后两排居然都还有空座位,其中倒数第二排坐着一个年轻的妹子,身穿绿色连衣裙,头发上系着蝴蝶结,面容姣好、身段苗条、眉清目秀的,正歪着头靠着窗子眯着眼睛在打盹,也不知睡着没有。
也许感应到了何聪慧的目光,她的睫毛不经意的动了下。而她的正后方,也就是最后一排靠窗子的位置,也是空着的。
何聪慧想了想,选了最后一排那个空座坐下,他有点不好意思选那个女孩子的邻座来坐。
坐下后,又往前面随便瞄了一下,便眯起眼睛,一边假寐一边胡思乱想。
今天是参加工作报到的第一天,新的生活将从此开始,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呢?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自己该怎样去面对和迎接?何聪慧有点小激动、有点忐忑,更多的是茫然,慢慢就迷糊了过去,就连前面的女孩子何时下车了都不知道。
正当何聪慧神游天外时,一声“团结乡到了、请所有旅客下车”的声音把他惊醒,原来他已经在车上晃晃悠悠、半梦半醒地坐了差不多两小时。
“咦,怎么那么快就到了”再一看手上那五块钱的电子表,吓了一跳,十二点多了。
怎么坐了那么久?从我(家)到团结乡只有三十多公里啊!不过再一细想也就可以理解了,从团结乡到新区一天才一趟客车对开,车少人多,路上随招随停,二里一上三里一下的,三十多公里路程启停不下于三十次,怎么快得起来嘛。
再加上是山路,路窄弯多加爬坡,车速本来就快不起来,三十多公里开两小时实在是很正常。
何聪慧晕晕乎乎地下了车,定了定神,抬眼一看,发现车子正停在一个“丫”字路口。
从下车的这条水泥公路(“丫”的下段)再向前延伸(“丫”的右段)了约百余米就拐弯了,看不到前面什么情况。
水泥路的左边(丫的左段)是一个面积不到二百平米的墟场。对,你没看错,就是不到二百平米。
所谓墟场,就是8根高约5米的红砖砌柱上面搭了个架子,架子上再盖了些瓦片,以供赶集的人们勉强避风挡雨遮阳。
再往墟场的左边又是一条水泥路,路很陡,向前五十米也拐了弯,拐弯处右边有叉路,连着一个村子,不像是有单位的样子。
公路左边则是一些店子,饮食店、南杂店什么的都有,也不像是有单位的地方。
何聪慧下意识就顺着大公路往前走,一直走过拐弯处,看到了一条河,河上有一座小桥,沿河两岸及公路往前再看不到大一点的建筑物。
此时何聪慧直觉自己走错路了,想起下车的那个“丫”字路左边好像有一幢大楼,虽然当时没注意大楼是否有大门入口,但说不定那就是团结乡政府所在地。
于是他果断回头,心想着沿着那条陡路走上去看看再说。
果然,拐过陡路上的那个弯,一块平地几栋气派的房子豁然出现在何聪慧面前,原来这就是团结乡政府啊!
乡政府果然大气、果然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啊!原来何聪慧刚才看到的那幢大楼还真就是团结乡的办公大楼。
这座大楼高六层,下与墟场平齐,第五层则与何聪慧现在踏足的空坪平齐,空坪足有五六亩宽,没有硬化,好多边缘上绿草萋萋,荒草长得很茂盛。
大楼与空坪间有踏板(也可称为小桥)相连,人们可以从空坪走踏板进入办公大楼。
在踏板与办公大楼连接处还建了一个大门,大门两边柱子上分别悬挂着团结乡党委政府的牌子。正对大门则是上下各楼层的楼梯,进大门左边是墙,往右第一间就是政府办公室。
此时已是12点多,到了所谓的下班时间,办公室空无一人。何聪慧后来才知道,在乡政府上班,是没有明确的上下班的时间概念的。
何聪慧走进办公室,发现办公室面积不大,大概60来平吧,一进两间,中间有隔墙。
外面这间放着一张办公桌、一张茶几、一个报夹、几张凳子,还有一个大立柜,大立柜上面被分出好多抽屉,抽屉还开有一个小豁口,用来方便塞信件、文件、报纸、杂志啥的,有些抽屉正塞着这些东西。
每个抽屉上都贴了一张粉红色的标签,上面用书法笔写着抽屉主人的名字、职务,何聪慧数了一下,大概有三十多个抽屉,抽屉主人则有李乡长、黄乡长、刘乡长欧部长等,何聪慧暂时没有一一去细看。
何聪慧扫了一眼里面那间房子,发现里面那间放的是打字机、油墨、纸张、废报纸杂志等东西,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超大的大文件柜。
那打字机是那种古老的打字机,铅字打印、油墨手动印刷。
后来何聪慧他们几个年轻人经常被安排去印东西,常常弄得满手油墨,注意他们只是印资料不是打(输入)资料。打资料是要专业人士才搞得定的,当时负责打资料的是办公室李秘书的老婆,姓焦,大家都叫她焦大嫂。
办公室门口有一个水龙头,这一层也仅有这一个水龙头。隔壁就住着一户人家,何聪慧发现办公室没人时,就走出来站到了走廊上。
看着空旷的操场、冷清的政府,与他想象中热闹的政府、热情的同事完全两样,想到今后要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工作生活,心情一下子低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