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直播从写给始皇的歌开始 > 第42章 长城今犹在(5)

第42章 长城今犹在(5)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42

    【土木之变后,明王朝元气大损,再也没有能力对蒙古族各部进行大规模的远征了。由此以后加强北方防务,修建长城防御体系便显得越来越重要。

    明朝对长城的大规模修筑,始于正统,止于嘉靖末年,历时130年。最终建成了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北京居庸关,另有祁连山东麓到甘肃嘉峪关,人工墙体的长度为六千二百五十九点六公里;壕堑长度为三百五十九点七公里;天险长度为二千二百三十二点四公里,名至实归的“万里长城”。

    前面说了,明长城多仿秦制以石块垒砌,除此之外还有砖砌法、砖石混砌法以及夯土包砖砌法。其中夯土长城是明长城早期的主要部分。史料记载,夯土墙是以木板作模,内填粘土或灰石,层层用杵夯实修筑成的,每一米造价约为一两银子,砖砌和砖包夯土的造价则更为高昂。

    而我们著名的传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就在这一时期定型,这个故事的变化从先秦杞梁妻为家族争取政治地位开始。到隋朝孟姜女哭夫哭崩秦长城。再到明朝版范喜良妻寻夫哭塌长城八百里,始皇见色起意抢民女,最后以女主角戏暴君跳海保贞操就此定型。其中的变化十分具有历史时代特色。

    这很难说这个故事骂的到底是秦皇还是隋皇明皇。不过不管是骂明皇还是隋皇,大抵都是与秦皇没什么关系的——毕竟我秦哪来那一哭就倒的豆腐渣工程啊!还见色起意强抢民女逼得寡妇跳海以保贞洁,这也不是秦汉的画风,反倒有大明那群一件人事不做的藩王的既视感。

    古代战争频繁,徭役繁重,征夫离妇之怨是传统主题,而历代的文人们到底是珍惜项上头颅的多舍生取义的少,不敢明刺当朝,只好借古讽今。结果放到有些识字不读书的那里,就只看到了明面儿上的指名道姓,便拿去佐证始皇的罪大恶极。

    然而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历史记载可能会造假,但文学作品里面流露出来的东西是掩不住的。】

    “有哪个民女能值得陛下去强抢?”有人默默吐槽。

    “若光哭声便能塌了五百里长城的,那确实值得。”另一人默默接上。

    随即两人忽觉有谁在盯着自己,抬头一看,在场文武公卿的视线全都集中在这边呢,唯有狄道侯和上首的陛下扶着额作头疼状。

    公子雲左右看了看,朝李信咧嘴一笑,露出八颗大白牙。

    这傻儿子……嬴政不忍直视地摆了摆手,示意众人继续观看天幕。

    【至于清朝……说实话up主最开始以为大约是明朝的边墙长城真的修得很好了,所以清朝没怎么修拒胡长城——当然,以清朝时期的国际局势地缘政治和满清的骚操作,有没有长城区别也不大就是了。

    然而事实是,清朝也没少修长城。

    虽有过康熙的“不修边墙”令,但只是形式大于意义,实际上清代长城的规模相当大,清人王安定在其所著《湘军记》记载:“清长城之筑,盖三晋、燕、齐以至秦筑长城限胡骑之御敌方略之延用。”

    满清周边的部族在不同时段和不同程度上曾威胁过清朝的长城沿边地区,故而清廷在沽名钓誉宣扬不修长城的同时,又不得不在某些时段维修或建造部分区域的长城——简称:偷偷的修。

    事实上清长城地域跨度之大空前绝后,除了边墙长城外,其修筑范围基本包括了淮河以北所有省份,黄河以北尤为密集,只不过建造粗糙且保存不多,作用又很单一。

    这是因为其与明长城及历代长城不同,并非用于对外防御或进攻,而是用于对内血腥镇压农民起义和民族起义的工具。

    介于如今的民族团结政策,确实是不大好提及了,故而知道的人不多,学界也不怎么称其为长城,叫“长墙”的时候居多。倒是有“绿色长城”之称的盛京柳条边还有些名声——虽然这名字同样膈应。】

    嬴政想了想,方才开口:“不称‘长城’也甚好。”免得他的长城脏了。

    起义者,仗义起兵,以从义师。虽不甚明了那“民族”何意,但女士终南数次强调的华夏民族、中华民族,想来是代指的华夏人,连民族起义都要血腥镇压,连农人都要反抗的朝廷……

    嬴政觉得自己羞与其同称皇帝号。

    回想起最初歌谣画面中被侵略被屠杀的中华、女士终南不止一次哀怨的清末险境,还有那以嘲讽的语调说出来的细节。

    是了,一切都能解释了——入主中原的外夷在以小族而临大国的自卑下,对内血腥残酷的屠杀,对外奴颜婢膝的软弱,更甚者禁锢思想,对外界的优势掩耳盗铃。以至于内乱不断而外辱不绝,这才有了女士终南所说的强邻蔑德神州陆沉……

    这样一个王朝……

    这样一个王朝,这样的人,竟成了他华夏子民的君父……

    见君王垂首神色难辨,王翦不由得担忧地唤了声:“陛下?”

    嬴政回过神来,“朕无事。朕只是……”他抿了抿唇没有说下去。他只是有些难过。但若讲出来,以他这群臣子们的性子,必然也对那满清多有嫌恶,然他们身处千年前,对后世鞭长莫及,这样的情绪就没必要影响他人了。

    不如顾好当下。

    【在长城出现的两千多年来,以长城为中心,南北文化的交流始终没有停止过。这一条古老的边墙,见证了中原文明的苦难,也见证了华夏文明的发展与融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长城文化,沿线如明珠璀璨的遗址遗迹,即体现了文化的交流,也记载着中华民族历史上文化的辉煌。

    随着时间流逝,科技日渐发展,长城在军事实用功能逐渐消退,文化精神作用不断增强。

    而我们最后一次行使长城的军事用途,在九十年前。】

    “长城啊……”对有的人来说,那是抹不去的伤痛,也是激励前行的动力。

    【腐朽的清王朝拖着中华民族跌落深渊,天朝上国物阜民丰的掩耳盗铃挡不住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清王朝的覆灭却并未让沉疴缠身的中华痊愈,昔年俯首求学的藩属国成了诛心的侵略者。

    东北已然沦陷,华北告急。在古老的长城边,无数华夏儿女奋起反抗,揭开了抗日战争史上最初的壮烈一页。】

    那场壮烈的战斗仿若还在眼前,有人轻轻哼起了传唱大江南北的歌谣。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历史的进程中自然形成,并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特别是在全民族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斗争中被世人所认同接受。面对民族的生死存亡,象征国防和民族统一的长城自然提升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唤起整个民族的抗战意识。

    那些修筑这条蜿蜒曲折的长墙的帝王将相们,大约从未想过,有一天它会与中华民族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地位。中国向联合国大会赠送的礼品是一块万里长城大型挂毯,再次表明中国人民和政府已将标志数千年灿烂文化的万里长城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一象征意义也被全世界所认同和接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