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这跟明抢有啥区别
34
“单穆公。”作为汉武帝的钱袋子,桑弘羊当然不会不知道“子母相权”的问题。
“古者天灾降戾,于是乎量货币、权轻重以振救民,民患轻则为之作重币以行之,于是乎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若不堪重,则多作轻而行之,亦不废重,于是乎有子权母而行,小大利之。今王废轻而作重,民失其资,能无匮乎……绝民用以实王府,犹塞川原而为潢汙也……夺之资以益其灾,是去其藏而翳其人也。”
【《国语》中记载,春秋时期单国国君单旗在劝谏周景王铸大钱时提出的‘子母相权’理论,首次提出了轻重概念,认为轻重两种货币应该并存。
“权轻重以振救民”,而且依时而变异,“民患轻则作重币以行之” 如果货币过重,使民 “不堪重,则多作轻以行之,亦不废重。” 一旦这样做,使轻重币子母相权,并行不悖,就可以“民皆得焉”,“小大利之”。
单旗所说的轻重,是指货币对商品的不同比价,并不是指货币本身的轻重。
他认为要根据社会需要发行轻、重两种货币,从而构成了货币体系,如果 “废轻而作重”,货币体系便被破坏了。用现在的话来说,单旗反对的是周景王对货币体系的破坏,论证了货币体系存在的必然和必要。
单旗所处时代是春秋末期,在那个时候商品经济已经以空前的态势发展起来,“随着流通中商品价值总额的增加,” 自然需要 “使价值较低的金属变成辅币,使价值较高的金属变成货币”。
贱金属充任的辅币用于零星小额交易,贵金属充任的货币用于大额交易,在商品经济处于上升的时候,是必不可少的。】
终南说得浅显,显然她并非专门研究此项的,但历朝历代不乏这方面的人才,只略一思索,便知其道理所在。
【然而春秋战国诸侯割据征伐的局面,注定了这个时代货币的独立性、 割据性,无法形成统一的完整货币体系。这种混乱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什么时候呢?】
她小小地卖了个关子,这来自“小粉丝”的偏爱,叫人不由得会心一笑。
秦人们带着一丝对后辈特有的宠溺,在心底为她补充上回答:“自然是陛下统一六国了呀。”
【那自然是始皇帝陛下扫六合一统天下了。
天下一统后,在统一文字车轨、度量衡的同时,货币也统一了,秦王朝把货币分为两等,黄金为上币,以镒计,属称量货币;铜钱为下币,是重如其文的 “半两”铜铸币。这样,由国家法令规定,“价值较低的金属”铜变成了“辅币”,“价值较高的金属”黄金则变成了“货币”。
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货币体系就这样建立起来了。这一制度,一直沿用整个金属货币时期。而起其“统一”思想,依旧影响我们现代的货币政策。
不过有意思的是,秦半两某种程度上似乎也具有一些代用货币或者信用货币的特质。】
专业术语太多,历朝的君臣们大多听得云山雾罩,只好先记下来,寄希望于女士终南后续能够讲解。
“后世人这是什么都要学吗?!”人都要麻了,经史子集也就罢了,怎么还有这等事啊!
这等,国之命脉的帝王之事……
【秦律规定了“半两”的形状、大小和重量,但是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由于各种现实因素,秦半两的重量大小无法保证全部符合规定,于是秦律也规定,只要形制符合规定的,都是合法的货币,无论新旧磨损、大小、轻重,都是半两钱,官商皆不得拒收和折价。
所以,实质上秦半两的价值并不在于其金属价值,而是依赖国家公信力推行的,人们信任这种货币,并不是如信任黄金一样信任的是它的实质价值,而是信任这个国|家|律|法和政|府的信誉。
他们信任朝廷不会让自己手里或轻或重新旧不一的钱币成为没有价值的破铜烂铁,甚至不担心会因为长久使用造成磨损而有损其实际价值。
就如同我们如今一般,甭管硬币纸币新的旧的甚至是烂的,亦或者是电子货币,都是人|民|币,不能拒收不可打折。
这难道仰仗的是那几张棉纸或者金属镍吗?亦或者系统里虚无缥缈的数字?】
“这不是应当的吗?”秦人觉得非常不解。
“依这许久来之所讲,女士终南素来严谨,从不信口开河,她若这样说,想来后世当真出了此类事。”有人这样说,然后更为不解。
钱币在使用过程中磨损多正常啊,难道那就不是钱了吗?还是说磨损后的半两就不是半两了?咋滴,你家人老了就不算人了吗?
人家用价值半两钱的东西换到了钱币,难道因为钱旧了回头又不算这么多,没这道理啊。
秦人:那跟明抢有啥区别[指指点点]
沉默,今夜到了明宫。
朱棣头疼地按着额角,示意翰林们赶紧记,回头再商议。
他就知道,他就知道,只要提到经济与货币,大明定然逃不脱被骂——虽然终南女郎没明着说明朝,但这跟指着鼻子骂有什么区别!
“破铜烂铁”“折价”“磨损”“拒收”
想到亲爹定下的那些宝钞之策,朱棣已经连感叹的力气都没有了。难怪大明经济能媲美宋之三冗呢。
朱棣微笑jpg
如果爹也能看到天幕,希望他老人家不要生气吧。
虽然可能性不大。
那就希望那会儿自己已经就国了吧。
其实洪武年间的朱元璋也没大生气。毕竟被天幕阴阳怪气很多次了,多少也习惯了——才怪!
老朱对天幕上说的不屑一顾,宝钞本就是因宫中缺铜而发行的,若是不限制百姓用宝钞缴税那还如何回收铜?
且旧钞用了那么久,即便并未损坏,成色也差了很多,如何比得上新钞。难道你家放了几年的旧布匹比得上新织的吗?
老朱:我大明自有国情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