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威逼利诱,请调派锦衣卫
金陵陪都,设有六部,虽说尚书的品级看似与京城相同,但实际上,一个在京城,一个在陪都,两者的权力与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
金陵的六部,虽有相同的官阶设置,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实权却大打折扣。
这两套领导班子,怎可能平起平坐?朝廷上被“发配”至金陵六部的官员,表面上官阶提升,明眼人都心知肚明,这不过是一种明升暗降的手段罢了。
在金陵,真正掌握实权、能发号施令的,乃是由金陵守备,加上守备太监、参赞机务所组成的金陵守备会议。
在这一亩三分地上,金陵守备李枢堪称地头蛇。
李枢,年约五十五岁上下,此人颇为注重保养。
在衙门内,身着一袭红色的官袍,威风凛凛,仪表堂堂,标准的官字脸,不怒自威,透着一种久居高位的威严。
以往每年年初,早早就躲在自家宅院里,衙门里那些琐碎事务统统交由手下打理,自己则等到年后才回来处理。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李枢,已失去了往昔的冷静与淡定。
一百来人的倭寇即将打进金陵,这可让他心急如焚。
金陵京营都指挥使冯昭派出的人马能否抵御住倭寇的进攻,心里实在没底。
早在十日之前,就得知有一帮倭寇登上了江南的土地。
起初,李枢压根没把这当回事,心想江南随便一个县派出千把来人,稍微对付一下,不就能轻松解决吗?
可谁能想到,命运弄人。李枢固然清楚江南地区承平日久,军备松懈。虽说驻扎在此的军队数量众多,但战力与边军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原本以为,即便如此,凭借人数优势,己方军队对付这区区一百来个倭寇,就如同一口唾液就能将其淹没般容易。
哪曾料到,真正一交手,才发现自己这边的军队简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居然连一百来人的倭寇都打不过,实在是丢尽了脸面。
倭寇见江南军队如此不堪一击,士气大振,愈发嚣张地朝着金陵这边进攻。
李枢此时压根没心思去想着如何赚取功劳、邀功请赏,他满脑子想的只是尽快将这股倭寇消灭掉,以免生出更多的事端,导致倭寇流窜至其他地方。
倘若真发生那样的情况,自己的乌纱帽恐怕都难以保住。
为了避免引起民众的恐慌,金陵对于此次倭寇来袭的危机处理极为低调。除了高层少数几个人知晓内情,其余的百姓大多还被蒙在鼓里,依旧过着平常的日子,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毫无察觉。
李枢虽身为金陵的最高行政长官,具备调动一定数量军队的权力,但要调动几万的人马那是绝无可能。
几千人马倒还在他的权限范围之内,神色严峻地对着冯昭说道:“你派出的人马务必只许胜不许败,否则谁也别想有好果子吃!若是打赢了,自然有嘉奖;但倘若打输了,你冯昭可别想逃脱追责!”
冯昭听了,心中虽有诸多不满,但此时不是争辩的时候,只能无奈地应道:“是,大人。”
这位长相魁梧的中年汉子,心里十分明白此事的严重性。不过,为了谨慎起见,没有向心腹透露倭寇精良的装备情况。
另外,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派出了自己的心腹千户沐夏,率领四千人马前去迎敌。
沐夏所带领的这支军队,可以说是金陵城中的精锐之师。每个月他们都会进行几次操练,比起其他那些养尊处优、疏于训练的老爷兵,战斗力要强上不少。
不论是冯昭还是沐夏,都认为凭借这样一支精锐部队,攻打这一百来个倭寇应该是绰绰有余。在他们看来,这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功劳,如同天上掉馅饼般幸运。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记沉重的耳光。别说冯昭这样盲目自信,就连沐夏也一直轻视了敌人。
直到一日之后与倭寇真刀真枪地硬碰硬,才深切地认识到自己这支人马的无能与窝囊。
在金陵城的锦衣卫总衙门内,武忠和王睿正面对面地互相打量着。
武忠和李枢一样,最近也是焦虑不安,其主要原因同样是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倭寇入侵事件。
“你让我出动锦衣卫去解决倭寇,是不是太高看我们了,王大人。”武忠皱着眉头说道。
王睿在金陵城刚一打开城门,就马不停蹄地朝着南京锦衣卫总衙门的方向疾驰而来。
至于为何不找金陵的正规军队帮忙,王睿心里跟明镜似的。江南的军队战力孱弱,不堪一击。
不然的话,怎么会让倭寇如此轻易地深入江南腹地?估计现在早就被倭寇打得抱头鼠窜了,事实也正如他所料想的那样。
之所以想到动用金陵的锦衣卫这支力量,是因为王睿在皇城司待过一段时间,对锦衣卫的情况有所了解。
王睿迅速拿出自己的令牌以证明身份,好在武忠并未过多为难他。
毕竟武忠自己也急需有人来帮他解决眼前的棘手难题。此前,因为轻视了倭寇的威胁,没有早点将倭寇渗入的消息上报给元熙帝,如今事情的发展远超他的想象,心中着实懊悔不已。
作为一个来自后世的人,王睿对倭寇的作战风格和特点有所了解,也清楚该如何应对。
王睿言辞恳切地对武忠说道:“武大人,如今已是火烧眉毛的危急时刻。您在金陵为官,难道就不想为陛下分忧解难吗?这一战,即便打赢了未必会有丰厚的嘉奖,但倘若倭寇攻破城池,进入金陵城,而您却按兵不动,恐怕您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
“你这是在威胁我?别忘了这里是金陵,你找我借人马,也得看我愿不愿意。”武忠脸色一沉,语气中充满了不满。
“武大人,如果您是想要找个人来承担责任的话,我愿意一力承担,所有后果都由我来负责。”王睿心中清楚武忠的想法,这种想要坐享其成却又不愿承担风险的心态,在官场中司空见惯,不足为奇。
王睿一脸严肃地说道:“大人,只需给我 150 人即可,倘若战败,任由您处置。”
“150 人?这能行吗?我可听说一百来个倭寇就把一千多官军打得落花流水。”李枢面露怀疑之色,质疑地说道。
“兵不在多,而在精。武大人您培养的手下个个身手不凡。”王睿不吝夸奖之词。
“哪里哪里,我借你便是了。还有,你缴获的倭刀,能分我一把吗?我也是个爱刀之人。”武忠说道。
“大人既然喜欢,拿去吧。这倭刀的质量确实比锦衣卫的刀要好得多。”王睿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