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寻求帮助
“既然已经决定去找宋保民,那就择日不如撞日”
想到这儿,冯军立即起身回到窑洞。
只见冯军迅速地将之前从供销社精心挑选的两瓶酒小心翼翼地装进一个牛皮纸袋子里。
抱着用牛皮纸袋子包裹着的两瓶酒,冯军很快就找到了宋保民家住的那孔窑洞。
宋支书家的窑洞是最容易找的,在大队东头只有他们家的窑洞孤零零的修在了一个坎儿上。
据一起出工的老社员们讲,那孔窑洞当初还是宋保民的父亲宋荣修的呢。
由于宋荣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倒插门女婿、又不善言辞,所以当时就被分到一个不太好的位置建窑洞。说实话,当时的大队干部多少是有点欺负人的,要不然咋会给他分那么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建窑洞呢。
后来,宋荣的儿子宋保民从部队回来成为了大队干部。
宋荣曾不止一次的告诫宋保民,“队里的干部就是老百姓的父母官,就是老百姓的天啊。所以,你一定不能欺上媚下,千万不要欺负那些老实巴交的乡亲们。”
所以,即便后来宋保民成为支书,大权在握,他依然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利给自己找个好地方修建新的窑洞。宋保民的这个做法让社员们既有些吃惊又打心底里佩服。
“宋支书,在家嘛?”
冯军的声音略显紧张,他的脸颊微微泛红,那是很少见的羞涩和尴尬。
要不是为了赵蕊,打死他也不会来干这个事儿。
在他的观念里,送礼求人总带着些许的不光彩。
要是自己手那样,就是手烂了他也拉不下脸去求人。
这也实在是没办法了,为了赵蕊也顾不上脸面上的事儿了。
听见外面有人喊,正在吃饭的宋支书顺手撂下碗筷,披上老羊皮坎肩就从窑洞里走了出来。
一掀开那扇满是补丁的棉门帘,宋支书的视线就落在了站在窑洞前的冯军身上。
冯军怀里紧紧抱着一个牛皮纸袋子,看起来有些紧张。
宋支书先是微微一愣,过了片刻,他的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你不是……那个一队的……冯军嘛?”
冯军朝宋支书点了点头,声音有些颤抖的说:“宋支书记性真好,我就是那个一队的冯军。”
宋支书的目光在冯军手中抱着的牛皮纸袋子上停留了片刻,他微微皱眉,轻声问:“你这是……?”
冯军察觉到宋支书的目光,脸上露出腼腆的笑容。他解释道:“宋支书,我们这些半大孩子来到这儿,给您添了不少麻烦。您一直这么照顾我们,我心里过意不去。所以,我就寻思着过来看看您,带了点礼物,算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宋支书摆了摆手,说道:“你这孩子,太客气了。外面怪冷的,先进去说吧。”
说着,他转身走向窑洞,示意冯军跟着他进去。
冯军见状,连忙抱着牛皮纸袋子,跟在宋支书的身后走进了窑洞。
宋保民细心地观察着冯军,尽管冯军表面上轻描淡写地说是来看看自己,但他能感受到其中隐藏的深意。但是,出于待客之道,也不能将别人拒之门外。
冯军走进窑洞,一股朴实而温馨的气息扑面而来。
宋支书的婆姨,一个慈祥而热情的中年妇女,立刻起身迎接他,并招呼他坐下。
“这是一队的知青娃娃,冯军。这个是我婆姨,那两个是家里的女娃儿。”
宋支书简短地介绍完之后又回到了桌子旁继续吃饭。
宋支书的婆姨满脸笑容,热情地说:“你吃了嘛,没吃的话一起吃点儿。”
她的声音里充满了亲切,让冯军感到温暖而舒适。
宋支书的两个女娃或许是认生,只是用眼睛打量了几眼冯军后便继续吃着菜糊糊。
冯军以前都没听说过宋支书家还有两个女娃。
老大看上去应该有16、7岁的样子,她穿着一个暗红色的印花棉袄,梳着一个马尾辫,瓜子脸,大眼睛,模样看起来还挺可爱。
老二也就4、5岁的样子,一看穿的就是姐姐穿过的旧棉袄,她留着半发,圆脸蛋,眯缝眼,一边咬着玉米面饼还不忘看冯军几眼。
宋支书吃完饭,缓缓地往炕里挪了挪身体。
他习惯性地从腰里摸出了那只陪伴他多年的烟袋锅子。
将烟袋锅子装满旱烟后又反复的用手指用力地按了按,以确保旱烟被压实。
宋支书刺啦一声划燃了一根火柴,他轻轻地将火柴靠近烟袋锅子,烟丝瞬间被点燃,发出微弱的嘶嘶声。
他深吸一口,那股熟悉的旱烟味儿便充斥了整个房间,实在有些呛人。
刺啦一下点燃一根火柴将烟袋锅子点着,用力的吸了一口,嘴里吐出一股呛人的烟味儿。
那股老旱烟呛的老二不断的咳嗽,一不小心就将嘴里的饭都喷到了姐姐的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