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末路
蛮军人数五万多人,迫近六万,而拦路的楚三刀、张其发又不过是区区一万人。
实力悬殊下,要彻底剿灭这一万人或许还有点耗时间,但冲开他们的包围,那还不是轻轻松松?
随着希拉伯古拉一声令下,蛮军如潮水般向楚三刀他们涌去。
楚三刀看着密密麻麻的敌人,心中却毫无惧意。
他手提大刀,身先士卒地冲向敌军。
他的刀法犹如疾风骤雨,每一刀都带走一条敌命。
张其发则率领着弓箭手们在后方支援,箭如雨下,射向蛮军。
虽然伤亡惨重,但好歹也是挡住了他们一会儿,拖延了不少时间。
张经年原本的安排张七带着四万人先杀他们个底朝天,让希拉伯古拉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到时候,楚三刀、张其发率一万人在他们后撤的必经之路上埋伏,给他们致命一击,最好能够一击必杀。
但是因为朱城伍的敏锐察觉,致使这最后一环落入了敌众我寡的境地。
张七心中发急,看到前方战起,索性撇下大军,独自加速。
然而待到他赶到时,蛮军大部队早已经冲杀出去,只留下几个武道境界相对较高的小喽啰孤军奋战、负隅顽抗。
张七气得哇哇大叫、胡子颤动,他手提长枪,拍马便向那几个小喽啰杀去。
那几人哪是他的对手,转眼便被挑于马下。
张经年马术不好,也不敢狂飙,因而到得有些迟。
先前的一万大军在六万蛮军的冲杀下,现在仅仅余下不过两千人。
张其发则在与布林达交战时一招不慎,其实就是实力不济,被刺了一枪。
好在不是要害,现在正躺在担架上。
张经年看着远去的蛮军那快要消失不见的残影,沉凝道:“我还就不相信了,传我命令,全速追击!”
此刻,倒也没有人计较张七、杨复言的职位高于张经年的万夫长,除却刚刚战斗的伤兵,七万余人打起精神,再度朝着蛮军追去。
张经年带领七万余人大军急速行军,不断逼近蛮军。
希拉伯古拉狠狠盯着这群咬住他们不放的周军,也只能下令加快速度。
两军你追我赶,仓促间都有所试探。
不久前刚刚大战,又不断行军。身体素质较差的蛮军渐渐落伍。
这样哪里能行,朱城伍终于公布了清谷关已经拿下的消息振奋军心。
先前顾及骄兵必败,怕退路太多这些底层蛮兵不肯效死命,因而颇多遮掩,没几个知道。
但是现在没那个必要了,当务之急是燃起他们进军的力量。
此时,天色渐晚,夜幕降临。
一天的疲惫总是需要修整的,张经年深谙以逸待劳的道理,也怕其中的凶险。
蛮军再不济也有六万人,他们也不过七万人。
一旦蛮军掉头反击,胜负逆转、局势颠覆其实也就在朝夕之前。
不能不谨慎。
张经年下令安营扎寨,让士兵们好好休息,同时派出斥候,密切监视蛮军的动向。
希拉伯古拉和朱城伍自然也知道张经年的顾虑,也命蛮军就地休整。
夜晚,蛮军的营地里一片安静,只有少数火把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张经年站在营帐外,凝视着远方。
与此同时,在蛮军的营地中,希拉伯古拉和朱城伍也在商议应对之策。
“我们不能让周军一直追杀,必须想办法摆脱他们。”希拉伯古拉说道。
朱城伍点点头,“大王不必担心,张经年顾忌太多,除非发生什么较大的变故,否则,明日一早他必然会放弃,带人原路返回。”
他接着解释道:“鞭长莫及,清谷关又成了我军的退路,夏青服守着四平关估计我们都到了清谷关,他才能看清局势。张经年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他也追不上。”
希拉伯古赞许地点点头。
子时,蛮军悄无声息的爬起来,摸着黑向清谷关方向奔去。
张经年得到消息,叹了一口气,没说什么。
如朱城伍所说,他放弃了继续追击。
天色渐亮,身着蛮军样式战袍的一个浑身染血的将领倒在蛮军前行路上,挡住了去路。
他正是蛮相欧阳靖文的亲卫。
他扑到希拉伯古拉身前跪下:“大王,大事不好啦,夏青服勾连建宁郡城的陈广亮击退了我军在四平关外的部署后,又联合偷袭拿下了清谷关。”
“大相一时间难以抵御,清谷关已然——”
他话没说完,便已然被盛怒的希拉伯古拉拔出身旁朱城伍的配剑插入了心脏,随即错愕地倒下。
鲜血喷洒在希拉伯古拉的脸上,显得更为狰狞可怕。
“欧阳靖文这个狗东西,误我大事,该杀!”
布林达想劝一劝,但想想希拉伯古拉的脾气,忙示意朱城伍。
说来奇怪,盛怒的希拉伯古拉也就只有他能劝住。
朱城伍眼睛微眯,只当没有看见。
他能以一个周人的身份在蛮族走到今天的地位,靠的不仅仅是谋略,还有审时度势。
欧阳靖文素日也确实看不惯他。
待到希拉伯古拉火气渐消,朱城伍忧心忡忡出声道:“大王,张经年得知此事后,说不定会联合陈广亮、夏青服一起围剿我们啊!届时,危矣!”
希拉伯古拉和身旁的将军们听到提醒,心下一惊。
希拉伯古拉急促下令:“快,督促大军,南撤!快!”
大军运作起来,却满是颓气。
昨日得知清谷关已是蛮人治下,今日竟然就没了。
这巨大的心理落差难免让人心生不满。
那边,撤军路上的张经年也在夏青服派来的人中得到这一消息,面上大喜。
“好好好!”
“劳烦你速去告知五大夫和陈将军,出兵南下、东进,与我一同狩猎蛮贼!”
送走信使,张经年随即下令大军回转,全速向南。
同时留下杨复言率领三万人继续向西追击蛮军。
两日后,张经年先一步来到南面西门江,休整半天后即刻北进。
此时局势陡然清晰,陈广亮东出,夏青服南下,杨复言西征,张经年北进。
而蛮人居中。
这或许将成为蛮族的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