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秦秀才
残阳西坠,晚风踩着云朵,轻轻吻上脸颊,令人惬意无比。
晚霞落在苏映身上,金灿灿的发丝散发微光。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余晨,一整个下午,他满脸便秘相,忍着恶心做完了几十个营养胚。
苏映知道男人不高兴了,像哄小孩一般,凑近他的脸颊,嘬了一口:
“乖啦,给你一个亲亲好不好?”
余晨愣了愣,瞧着那近在咫尺的眸子。
似乎在里面见到了万千星河,忍不住用嘴吻在了唇上。
苏映的心突然狂跳,那股心动一下子撞进了她的胸口。
此刻,时间仿佛放慢。
一秒像是比一年还要漫长。
苏映终于反应过来,推开了男人,浑身热的似乎在冒烟:
“你你你你偷袭我!”
余晨笑的见牙不见眼,“对啊,叫你不给我手套。”
苏映羞的不行,将手套脱下丢给他,噔噔噔又跑了。
余晨在后面喊:“别跑远了,一会儿要去看地哦!”
不说还好,一说苏映更羞了,脚下像是踩了风火轮,一下便没了影。
岷江之中,一条大船顺水而下。
王庆义带着王家奴仆早早的等在这里。
今天是他三弟回乡的日子,虽然同一届考科举,王三郎却考上了举人,一度进京考贡生。
两相对比之下,王庆义显然不如三弟。
等了一个下午,他有些不耐烦,不停让下人跑去前面查看。
终于,大船到了,缓缓靠岸。
小管事连忙吩咐仆役,上前帮忙搬运货物。
这就要说宋代科举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了——能进京赶考的举人一路商税全免。
王家当然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将积存了好些年的团茶都送到京城卖掉。
难怪前些日子王家招待客人连团茶都拿不出来。
船上都是京城买回来的稀罕物,甚至有两枚玻璃瓶。
玻璃早在隋朝就已发迹,有高铅玻璃和碱玻璃两种类型。
只不过早期技艺不纯熟,不如现代玻璃透亮。
其实,二十世纪国内的玻璃技艺也不够好,70、80后一定还记得那时的绿色玻璃。
王庆义在船舱忙活一阵,来到甲板上看见三弟。
他正与一个读书人谈天说地,好不悠闲。
这让王庆义心里更不爽,自己成天忙里忙外,三弟却清闲自在。
偏偏他读书不如三弟,父亲也总是向着他,这谁受得了!
王家三爷王庆孝,约摸二十七八岁,比两位哥哥小了十岁不止。
他头戴东坡巾,手持折扇,目光温雅,指着村中的风景说:
“会之请看,此地山环水抱、藏风聚气,山脉如蛟龙环绕,先祖便是看中此地风水,才在此安家立业。”
秦桧摇扇赞许:“的确好风光。”
他今年中第,考取了三甲进士,朝中授官密州州学山长。
本打算回江宁老家,却因岳祖父忌日,需跟妻子王氏回成都祭奠。
正巧搭上了王三郎回乡的船,一路南下,来到了犍为。
听王氏说,犍为王家与他们成都王家属于同宗,算是远亲,一时将关系拉的更近。
但秦桧不知道,王三郎放浪,完全是看上了王氏才答应同行。
趁着秦桧醉酒,王庆孝已经在船舱和王氏幽会过几次,战了九九八十一个回合。
王庆孝邀请道:“会之兄请,家中还有几坛佳酿,且让愚兄好生招待一番。”
秦桧很会察言观色,总觉得王三郎别有目的,却又看不出来。
但区区一个校长,为何能让一位富家公子如此款待?
这时,王庆孝亲切地对王氏说:
“弟妹来了,一起下船吧。”
王氏气色上佳,显然被滋润的不错。
她点头答应:“王三哥先请。”
王氏又看了眼秦桧,表情显然冷淡了些:
“夫君,祖父忌日还有段日子,可在此地玩耍几日再走。”
秦桧眉梢微动,似乎发现了一点端倪,却不敢往那方面想。
他刚当上前国公王珪的孙女婿,绿帽子的事实谁能接受?
不过,王庆孝的确长得英俊,比起余晨也不遑多让,没有小娘子不喜欢。
他心里不情愿,面上担忧道:
“若回成都晚了,族中其他长辈不会怪罪?”
王氏有些不耐,直言道:“夫君大可放心,族老怪不了你。”
无奈,秦桧只得跟着下船。
王庆孝在岸边等待,见他们下来,热情拉着他欣赏田园风光。
王二郎也走了过来,勉强扯出一个笑:“三弟,近来可好?”
王庆孝对待亲人一向亲近,因为他看不起家中产业,只想好好读书考取功名。
没有矛盾冲突,自然就亲近了。
“二哥!许久不见,甚是想念。”王二郎热情地抱上去。
王庆义没有这么豁达,他不仅要提防大哥,更提防三弟,生怕家业被分了去。
他勉强迎合,呵呵笑道:“我也很想三弟。”
王庆孝抓着二哥的胳膊,欣喜地介绍:
“二哥,这位是弟弟回乡途中遇到的秦秀才。”
宋代的秀才一般指读书人,或是进士,此处便是后者。
听到秀才,王庆义略感诧异,态度恭敬了些,作揖道:“见过秦相公。”
秦桧总感觉王庆义更对自己胃口,回礼笑道:
“会之有礼了,见过王三哥,这是吾发妻王氏。”
说罢,王氏礼貌一笑,福了福身子。
行不多远,遇到一对小童。
小童一男一女,正在玩角色扮演。
小男孩将右手揣进衣服里,追着小女孩喊:“姑姑,等等过儿!”
王庆孝看的莫名其妙,问王二郎:“二哥,这是?”
王庆义听过余晨的《神雕侠侣》,还专门抄录下来,闲暇时解闷。
他随口解释:“嗨,村里来了位小相公,平日爱讲些玄幻故事,咱爹都爱听。”
“哦?竟有此事。”王庆孝颇感诧异。
王庆义不置可否:“可不嘛,这小子扮演的主角叫杨过,是一个断了右臂的武林大侠”
王二郎恍然,点头道:“有趣,这人是何来历?。”
王庆义刚好要去张家找余晨,便挑起他的兴趣:
“余大郎来自广南路,文采斐然,前些时日给父亲作了首祝寿诗,连县学才子范博广都自愧不如。”
他这个弟弟在家闲不住,要是留在家里,必然天天找他辩经,他受不了一点。
不如让他知道余晨的才学,别来烦自己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