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妃嫔之万贞儿 > 第60章 新皇帝的烦恼

第60章 新皇帝的烦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太和殿朝堂上,今日朝会大臣们正在为一件事争论着。

    “蒙古瓦剌部自去年几次战事后,体会到我大明的实力与威武。”

    “瓦剌如今已多次派使臣来求和。想跟我朝签订停战和平协约。开通平等互市贸易等互利之事。还请皇上考虑是否接受?”

    吏部尚书王直向皇上朱祁钰奏报道。

    “瓦剌只要诚心顺服,并保证以后不再惹起战事争端。我大明还是愿意与他和平相处,互利互惠的。”朱祁钰坐在堂上声音洪亮的回答道。

    这几个月来,朱祁钰已经越来适应做皇帝的感觉,内心也对自己已经成为皇帝,自己是天命所归越来越肯定。

    “是。微臣们经过商讨过后,也是认为此事可行。并已做出将要签订协议的相关条文事项。”吏部尚书王直答道。

    “另外瓦剌部还要求把太上皇送回。内阁们众臣一致觉得太上皇一直北狩猎(被俘),与我大明国威有损,众臣觉得理由迎回太上皇。也彰显出皇上宽容大度,无私为公的气魄。”吏部尚书王直向朱祁钰提议道。

    “臣附议。”兵部尚书于谦大人附和道。“微臣也觉得太上皇流落在外,于我大明的脸面无光。”

    “太上皇乃皇上的兄弟,一直是待皇上非常好。而太上皇亲征,也放心的把监国之重任交付给皇上,可见对于皇上的信任。”

    “于国于情,皇上都应该接太上皇回来,免太上皇再受边塞之苦。”

    听到吏部尚书王直和兵部尚书于谦两人的一番提议,朱祁钰脸色立马就不好了。

    “是朕救大明于危难,打退瓦剌军队进攻,保住了北京。同时指挥军队拒瓦剌大军于大同、宣府、甘肃、辽东境外”

    “是朕铲除王振等一众党羽,肃清吏治,惩戒贪污受贿。”

    “是朕,重整军队,加强军备实力,提拔能臣干将。”

    “朕做的哪一件事情不是为国效力?都是宣宗的儿子,朕论能力、论才干、论智慧哪一样不比我的哥哥朱祁镇强?”

    “国家兴旺发达,不是应该由能力更强更贤者居之吗?难道就仅仅因为我大明太祖的一句家训:立嫡立长,因为哥哥朱祁镇是嫡子长子,他就理所应当做这个皇帝?”

    “古有汉武唐宗他们也都是非嫡非长,也照样创出一片丰功伟绩,为世人所敬仰,为后世所传颂。朕为什么就不能带着大明往更繁荣昌盛发展?朕不服气!”

    朱祁钰在心中用力的宣泄着,呐喊着,发泄着心中的不公与不满。

    但是他的这些内心想法不能让堂下这些朝臣们知道。

    于是他整了整自己的仪容,调整好心态,不紧不慢的说道。

    “如今瓦剌虽退。但是周边的蒙古各部还是虎视眈眈。南边的安南部也有贼人蠢蠢欲动。国家还是不稳定之时。”

    “此时我朝中大臣还需打起精神,整装戒备。勤加练习,枕戈待旦的为好。”

    “太上皇想必定知道大明现在的处境,也知道朕的为难。一定会体谅朕的。”

    “只能是暂且再委屈一下太上皇。待国内一切稳定,百业兴旺,国府充裕之时,再谈迎回太上皇的事吧。”

    而吏部尚书王直,似乎没有体会到皇上的意思,又或者他是故意为之。只见他继续说道:

    “陛下天位已定,即使太上皇回来,也不会复位天下事。陛下如果能够善待安置他,待到百年之后世,定会传颂皇上的美德,以为后世帝王所称赞。”

    王直的这句话把皇上朱祁钰的心思暴露得明明白白。

    朱祁钰震怒了!只见他大声的说道:

    “你们说的都对。可是当初登基为帝,大位非朕所欲,乃天时,祖宗、宗室、和众大臣们一致推举的朕。朕并没有贪恋之意。”

    “朕如今只是考虑国家还未稳,也恐瓦剌是借着送回太上皇之意使诈,再起进攻。所以想要稍微晚些再接太上皇。还望众臣多加考虑,不要一味的逼朕!”

    “臣等理解皇上的担忧。若皇上对于接回太上皇之事恐瓦剌反击,微臣可以为皇上做出军事部署,可保太上皇顺利安全的接回。”兵部尚书于谦回复皇上道。

    “老臣附议!于谦大人提议可行。臣愿意配合。”礼部尚书胡濙附和道。

    朝堂下那些忠于孙太后和太上皇朱祁镇的一些旧臣们纷纷附议。

    “请求皇上批准接回太上皇。彰显皇上的仁慈宽厚!”

    朱祁钰看着堂下的一众大臣,一时语塞。

    他即使登上了这皇帝之位又如何?堂下的这些人虽然都叫着他皇上,呼着他万岁,说效忠于大明。但是并不听命于他。他们是朱祁镇的臣子。而不是他朱祁钰的臣子。

    他是皇帝,也是孤家寡人的皇帝。

    或许朝中有人看出了皇上朱祁钰的困境。又或许,他们想在朝中这一帮资历强大的老臣面前,为自己争一份前程。于是有人站了出来。

    “皇上,请允许臣参于谦于大人!”居庸关守将罗通站出来插话道。

    “人人都说于谦大人领导了京都守卫战,是挽大明于危难。是我朝的大功臣。”

    “可是于谦大人只是一个文官,其实并不懂军队之事,也不懂带兵打仗。说京城守卫战如何凶险,自己如何为国尽忠,实则是夸大事实,谎报功绩。为自己邀功罢了。”

    “臣身为武将。自小领兵打仗,守城护城。朝中别的大臣看不出。微臣还是一眼能看出的。”

    “于谦还趁此次京城守卫战,滥封官员。实则是培养自己的党羽势力。还望皇上明察!”

    “你你你血口喷人!你随口污蔑本官。”于谦被此人的一番言论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想不到自己的一片忠心赤诚,竟然被人曲解如此。

    “是啊。于大人的能力和本事,咱们众人都是有目共睹的。怎可如此污蔑于谦大人呢?”朝中支持于谦大人的朝臣们,纷纷在下面议论纷纷。

    “皇上,京城保卫战中被封赏者皆有功绩录可查,而且人员是否与微臣有故交,可一一查证。如果罗通大人质疑微臣的行军打仗能力,和军队管理能力,本官大可辞职,让位于罗通大人算了。”于谦义愤填膺的说道。

    “臣也认为于谦大人和王直大人在京城守卫战中有故意谎报军功之嫌。”翰林院学士刘定之,从众臣队伍中走出来说道。

    “京都德胜门之战,其实瓦剌和我明军打成平局。死伤各半。后因瓦剌军不足,瓦剌才放弃进攻德胜门。这个王直大人却在军报中并未提及。”

    朱祁钰见朝堂中有人出来为自己解围,顿时心里高兴了起来。

    “嗯。如两位爱卿所言为实,朕的确需要再重新彻查一下此事。”

    “今日朝会暂且到这儿吧。朝中大臣所说之事,朕会考虑。待一切查明。朕自会决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