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局势
阳平关城头。
阳平关五品守备将军李雄站在城墙上,看着城下正在缓缓退去的西辽军队。
“马上派出斥候,跟上西辽蛮子,探明情况。”李雄对着亲兵吩咐道。
“大人,昨夜西辽军列阵关前,却迟迟没有发起进攻,天亮了又突然撤退,到底意欲何为?”李雄身旁的一名千总张瑞说道。
李雄心中同样充满疑惑,昨天西辽蛮子突然出现在阳平关城下。他慌忙组织部下登楼防御,结果等了一个多时辰,西辽蛮子却迟迟没有攻城。天亮之后,城下的西辽军直接就撤了。
“怕是蛮子这一次不是在打阳平关的主意。”另一名千总徐虎担忧地说道。
李雄思索了片刻,命令道:“张千总,派出两百骑,去联络下前方的靖边寨和清平寨,再派一百骑去东安寨。”
张瑞抱拳道:“末将领命。”张瑞下了城墙,叫来手下两个把总,布置具体任务。不一会儿,阳平关的城门打开,三百骑冲出城门。张瑞亲率二百骑前往靖边寨和清平寨,手下一名把总带人去东安寨。
看见两支骑兵渐渐远去,李雄摘下头盔,提着刀走进城楼里,徐虎则继续在城头巡视。城楼里,李雄把刀和头盔往桌子上一放,盯着挂在墙上的舆图,仔细看了起来。李雄看了几眼舆图,然后坐到椅子上闭目养神,静静等待着消息。一个时辰后,派出的斥候先返回报信:“报!西辽军未做任何停留,一路快速西撤,未改变行军方向,一直撤回了伏牛河西岸。”
李雄睁开眼,一言未发,抬了抬手示意斥候先下去。
两个时辰后,张瑞也着人回来了。张瑞有些慌张地走进城楼,徐虎也跟在身后。张瑞抱拳说道:“大人,昨夜靖边寨和清平寨被西辽军攻破,两寨八百余守军全军覆没,刘千总阵亡,东安寨也损失惨重,但军寨未被攻破。”
“什么!”李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然后问道:“敌人大军进犯前方烽燧堡没有预警吗?”
“咱们的烽燧堡昨夜都被西辽蛮子袭击,守卒被袭杀,只有北岗烽燧堡烽火昨夜点燃了烽火。东安寨的把总说,昨夜哨兵看见北岗山烽燧堡亮起了烽火,马上就过来通知他,他立刻意识到出了事情,下令加强戒备,并叫醒所有人做好战斗准备。后来他们就遭到了西辽蛮子的攻击。”张瑞赶忙回道。
“烽燧堡还有活着的人吗?”李雄接着问道。
张瑞答道:“我们只在北岗烽燧堡找到两个重伤士卒,其他几座烽燧堡的士卒尽皆被杀。”
“大人,现在怎么办?西辽蛮子会不会卷土重来。”徐虎低声问道。
李雄脸色铁青地说道:“我手头总共就三千多人,现在损失了三分之一。传我命令撤回东安寨的守军,全军加强戒备,上报参将大人,请求援兵!”
伏牛河西岸,土龙城。
土龙城城楼内,一个衣着黑色貂裘的年轻人,坐在椅子上,不紧不慢地喝着热茶。两侧还坐着一众西辽将领,一位满脸络腮胡的中年将领笑着对年轻人说道:“殿下,昨夜我军摧毁了南安两座军寨,歼灭南安军千余人,我军仅损失不到四百人。”
另一位将领也说道:“殿下运筹帷幄,动用区区四千人,就攻下阳平关两座重要军寨,真乃用兵如神。”
年轻人放下茶杯笑着说道:“父皇让我来边境历练,昨夜那场夜袭只不过是练练手而已。诸位将军久经战阵,我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还得向诸位将军请教。”
两侧将领连忙起身抱拳说道:“愿为殿下效死。”
这个年轻人正是西辽大皇子拓跋恭,西辽未来的继承人。三岁习文,六岁练武,文韬武略,聪明绝顶。
昨晚的夜袭正是出自他手。他派黑鹰军先拿下十座烽燧堡,让南安军失去警戒和通信,再派人突袭三座军寨。同时派出一千余人,佯攻阳平关,给阳平关守军压力,让其不敢出来救援。
“只可惜没有拿下东安寨。”拓跋恭心里稍微有些遗憾。这时身边的黑鹰军千夫长在他耳边道:“殿下,黑鹰军昨夜阵亡了二十三人,有一些蹊跷的是其中十人都死在北岗烽燧堡。”
拓跋恭闻言,稍稍皱了皱眉头。黑鹰军是西辽最精锐的军队,一共只有六千人,平日只负责皇城的安全,极少会出现在别的地方。这次出来历练,他总共就带了五百人。“看来南安人才不少,一个小小烽燧堡还能让他折了十个精锐的黑鹰军。”拓跋恭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然后若无其事一样,继续和众将领交谈。
南安国都,临京城。
皇城金銮殿内正在举行朝会,年轻的元佑帝赵弘端坐在龙椅上,认真听着文武百官的奏报。
元佑帝赵弘是先帝第八子,天性仁厚,自幼聪慧,饱读诗书。原本皇位轮不到他,他自己也从不参与皇位竞争。前面几位皇子为了抢皇位,一个个争得头破血流。
然而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最后皇位没有传给他们其中任何一人,反倒是传给了不争不抢的八皇子赵弘手里。这倒不是因为先帝喜欢赵弘,也不是赵弘背后使了什么见不得人手段,完全是先帝命太硬。虽然先帝在位时,昏庸无道,不理朝政,沉迷美色,但是他却在位整整三十年。活生生把前面几个皇子都熬死了,加之赵弘后面的四个皇子又都早夭,赵弘就成了唯一的皇位继承人。
赵弘登基时年仅21岁。在位三年多来,在苏齐贤等人的辅佐下,赵弘锐意进取,励精图治一扫先帝朝颓废之气。他选拔青年俊才,任用能臣;免除苛捐杂税,轻徭薄赋;惩办贪官污吏,整肃朝纲;编练数支新军,整顿军备。
兵部尚书出班说道:“禀陛下,西梁府总兵奏报,十一月初六,西辽进犯庆州阳平关,摧毁两座军寨,庆州军损失千余人。”
赵弘脸色微变,缓缓说道:“令西梁府加强戒备,以防生变。”接着户部尚书也出班说道:“陛下,明年岁币尚缺十一万两。今年南方水灾,北方蝗灾,处处都要用钱,户部有心无力。”
听到这句话,赵弘脸色渐渐涨红,手紧紧抓着扶手。岁币,南安的奇耻大辱。看到赵弘情绪变化,站在最前面的内阁首辅苏齐贤缓缓开口说道:“岁币之事,稍后内阁再加商议,陛下意下如何。”赵弘看了一眼自己的老师,控制住情绪说道:“准。”
退朝后,内阁三辅以及户部尚书来到御书房,与赵弘商讨岁币事宜,一个时辰后,各位朝廷大员依次离开御书房。苏齐贤最后一个走,临走时对皇帝赵弘说道:“陛下,现在需要忍耐,切莫要意气用事。”赵弘看了自己的老师一眼,点了点头。
等到几位大臣离开,赵弘对着贴身太监魏和说道:“魏和,把御书房的人都撤了,朕要静一静。”
“遵旨。”老太监应了一声,快步出了御书房。
站在空无一人的御书房,赵弘走到墙边,掀开墙上的黑布,露出一副南安帝国舆图。赵弘眼睛通红,死死盯着舆图,愤怒地大喊到:“总有一天,朕要灭了北燕!灭了西辽!”接着御书房传来一阵打砸声。老太监站在御书房外,如老僧入定。
八十年前,大安帝国南方的福王,楚王,宁王联合起兵造反,声势浩大。短短不到一个月,就拿下了南方八州之地。朝廷两次派大军前往平叛,可却被叛军杀得大败,损兵折将。为平息这场叛乱,朝廷不得已抽调北方边军。随着北方边军大量南调,北方地区兵力空虚。北燕帝国趁此时机大举南侵,当时北燕武宗宇文拓亲率四十万大军,兵锋直指临京城。
大安帝国南方叛乱未平,北方又有强敌入侵,接连丢城失地,局势岌岌可危。
在此危难关头,魏国公杨廷弼站了出来。他统领大安残军,先后两次重创北燕大军,甚至差一点击杀了宇文拓。两次大战后北燕军损失惨重,已经无心再战,于是双方展开谈判。最后大安帝国以割让北方近半国土,岁币二十万两的代价,与北燕签订了盟约。外部稳定后,杨廷弼指挥大军平定了三王之乱。
前后近十年的战乱,大安帝国国力大损。北方三府十八州沦陷,疆域面积减少了五分之一,大安帝国变成了现在的南安帝国。
西辽原只是西北小国之一,人口不过百万。趁着北燕帝国和大安帝国大战,大安帝国无暇西顾之机。西辽吞并西北诸多小国,夺取大安西北四州之地,实力快速崛起。后来南安帝国多次派兵攻伐西辽,却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南安帝国多次惨败西辽,损兵折将。先帝朝,更是连续三次大败,出征大军全军覆没。西辽侵扰边关,成为南安帝国西北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