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那年1978 > 第39章 纠结

第39章 纠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陈力隐约记得,1979年,汉西省的高考录取线很低,文科298,理科305,就能上普通一本。

    文科221,理科237,就能上普通二本。

    其中,尤其让他印象深刻的,是燕京大学、复旦两所名校的录取分数线,如今想来,简直就不可思议。

    燕京大学因为太出名,汉西省的好多考生不敢报,生怕滚档、滑档,造成一辈子难以弥补的遗憾,所以,不少‘尖子生’暗戳戳的填报了人民大学。

    结果倒好,这一年的人民大学,在汉西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创造历史奇迹,飙升到了419分。

    燕京大学365分。

    另一个意外,则是在当年排名前三的复旦,比燕京大学更惨,汉西省的考生,325分就能考上。

    而造成这一后果的罪魁祸首,便是‘先填报志愿后考试’,害苦了不少人……

    针对这一结果,陈力大致制定了两套计划:第一,他报考燕京大学,让常书兰报考京城协和医科大,第二,一起报考复旦。

    根据这几次摸底考试,他们两个人的成绩,如果不出意外,考复旦应该算稳了。

    那么。

    要不要搏一把,冒个险,第一志愿填报燕京大学?这好像还真是一个问题啊。

    就在他一边加紧复习,一边内心纠结之际,一个偶然的小事件,让他下定了决心。

    1979年6月26日,下午5:30。

    这是一個平常的日子,天气晴朗,云霞满天,盛夏的炎热如火如荼。

    陈力、常书兰、陈翠兰三个人来到教务处,打算咨询一下学校的老师后了,开始填报志愿。

    根据陈力的‘规划’,他自己的第一志愿想填报燕京大学,第二志愿填报复旦,放开手脚搏一把。

    常书兰填报燕京协和医科大,应该问题不大。

    至于大姐翠兰,实在没办法,底子太薄,又没什么外挂,估计只能考一个普通二本……陈力建议,让她填报长安师范学院,总比师专、小中专、小师范好很多。

    而且,就算考不上长安师范学院,这不是还有一个凤城师专能兜底嘛……

    “陈力,你的信!”

    就在他们几个人走近教务处那一排平房时,高二九班的班长,28岁的‘老学长’杨振明喊了一嗓子:“《收获》编辑部的信。”

    陈力几人停下脚步。

    《收获》编辑部?不会又是退稿吧……陈力对着老学长笑了笑:“谢谢老班长。”

    杨班长快步走来,手中扬着一封信,笑问:“陈力,早就发现你偷偷写文章,也投稿了?”

    陈力接过信,说了一句玩笑话,转而问道:“老班长,你报哪个大学?”

    这个28岁的老班长,最早的一批知青,老家豫南,来到红宁县以后,既不抱怨,也不积极,整天抱着几本书反反复复的看,很让知青点的‘同仁’和当地老乡看不起。

    他从77年就开始参加高考,屡败屡战,上一次摸底考试370分,竟然一跃成了全县文科第五名。

    “我想报人大,”杨振明左右看看,压低声音,“陈力,你学习比我好,肯定不是燕大、清大,就是复旦吧?”

    陈力沉默一下,同样压低声音说道:“老班长,你没考虑一下南大、复旦?”

    杨振明摇头,老神在在的说道:“听说二中的前三名,一中的前三名,都是燕大……”

    陈力略一迟疑,又挽救了一句:“老班长,其实,能考上一个汉西师大都不错。”

    杨振明挥舞一下粗壮的短胳膊,爆发出一股子破釜沉舟的气势:“考不上人大,明年再战斗!”

    陈力拱一拱手,赞叹一句‘厉害的厉害的’,便带着常书兰、大姐陈翠兰走进教务处。

    填报志愿的人很多,分成了好几堆,围拢在各自的班主任老师身边,就像一些恓惶无措的鹌鹑。

    寒窗九年,试还没考,就要决定一辈子的命运……

    陈力伸长脖子搜寻一圈,发现班主任老胡正在给班上前几名学生讲说着什么,他没有过去凑热闹,而是找了个角落,随手撕开那一封信。

    果然是稿件录用单!

    信封里,还有一张《收获》杂志编辑部的便签,工工整整,寥寥数语,都是夸赞之言。

    便签最后叮嘱一句,如果方便的话,可以赴沪改稿、润色,来回车票食宿报销,每日补贴三块钱。

    看一眼便签落款,巴……陈力手一抖。

    好吧,算咱没出息,看见大佬名字的那一瞬间,陈力的心头,莫名的就热乎了一下。

    ‘改稿润色……来回车票食宿报销。’

    ‘每日补贴三块钱!’

    信封里还有一张稿费单,即便他心里有所准备,可是,当他看见稿费单上那一串数字时,还是暗吃一惊:‘壹仟玖佰玖拾贰元叁毛玖!’

    1992元3毛9分钱。

    他的小说25万字,心算一下,大致千字8元?

    怪不得大家都想当作家,这收入,简直就高得离谱,即便是重活一世的陈力,都感觉有点心跳加速。

    就拿公社主任杜立群来说,行政岗正科待遇,每个月42块钱工资,这一笔1992块钱的稿费,老杜得上47个月的班,大概为4年。

    如果换成眼下的陈家沟农民,想要挣到这样一大笔钱,差不多就得累死累活50年……

    “小说能发表了?”

    常书兰比陈力还高兴,眼底都是雀跃之色,凑在他耳边,低声说道:“加油,陈力哥……哥!”

    少女的发丝轻轻撩拨,让陈力痒痒的一个激灵。

    他嘿嘿笑着,悄声说道:“我决定了,上复旦!”

    有一句心里话,他没办法说出口,燕京太傲慢,那就去沪上……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那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直到2005年10月,才停止了跳动。

    常书兰毫不犹豫的说道:“行,那我就报同济!”

    陈力有些意外,侧头问道:“不考虑燕京协和医科大?复旦也可以,第一医学院也很厉害。”

    眼下,沪上最好的医科大学,的确是复旦的第一医学院,1985年前后,独立为沪上医科大;2000年左右,又合并回复旦。

    “复旦我怕考不上。”常书兰很纠结。

    陈力对着她眨巴一下眼睛,悄声说道:“听我的,保证么麻达!”

    常书兰‘嗯’了一声,不说话了。

    她的基础很扎实,尤其是数学、英语两项,都能给陈力当老师了。

    可是,要说直接报考复旦,她的心里头,终究还是很没有底气,整个人看上去就蔫吧得很。

    陈力给了她一个鼓励的眼神:“放心吧,咱俩一定能考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