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那年1978 > 第33章 风波

第33章 风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就在陈力为生活费犯愁,为提高数学成绩而‘头悬梁、锥刺股’时,红宁县,又发生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苦水公社的头头,张朝阳他爸,张富团同志,因为某些不为人所知的问题,出事了。

    紧接着,他儿子,苦水镇公社供销社营业员张朝阳,也出事了。

    同时出事的,还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人物:陈耀荣。

    陈耀荣的问题,是生活作风、私吞生产队财产。

    在这个年代,这两条,都很要命。

    一个星期后,他的小儿子陈抗美,曾经的陈家沟会计,在课堂上被带走问话,说是配合调查。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陈抗美是个软蛋,进去后,被拷在单杠上冻了几个小时,人家还没顾得上问话,就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招认了。

    据说,负责办案的同志都懵圈了。

    让你进来一趟,配合调查你父亲陈耀荣的问题,结果倒好,你倒豆子似的,把自己在两年前看电影时,调戏邻村少女李红卫的事情,一股脑儿的就给招了。

    而且,还不止这些。

    陈抗美被吓破了胆,就连小时候偷看他老爸和六嫂子搞破鞋、八月十五偷瓜、九月十三往邻居家扔砖等烂事,也说了個七七八八……

    ……

    陈力的生活,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跟以往一样,他每天早出晚归,刻苦学习,到了周末的时候,在县城的大街小巷溜达,乐此不疲。

    对于他的这一‘恶习’,常书兰、陈翠兰几人都很是不解,不过也没说什么。

    反正,在他们几人的印象中,陈力这家伙,从小就喜欢一个人瞎逛,如一条独狼。

    用常书兰的话说,既然他愿意闲逛,那就让他逛去,只要不耽误学习就行了。

    唯一的变化,就是他们租住的院子里,各种各样的零碎物件,肉眼可见的变多了。

    小到钉子、铁锨头、洋镐把、水烟壶,大到一根树桩,几截松木椽,都是陈力在闲逛时,一样一样捡回来的‘破烂’。

    其中有些小物件,经过陈力的两只手,略加修理,便能用上。

    比如,炕桌,书架,笔筒,藤椅,以及他们几个人日常所用的茶壶、水瓢等,不仅好看,还很好用。

    再比如,一些旧报纸,字画,线装书,香炉,装了几大箱子。

    尤其过分的,是有一天陈力回来,竟拉了一架子车戏班子的老物件,六大箱子,装得满满当当。

    陈力专注的整理这些‘破烂’的时候,常书兰、陈翠兰几个人就在旁边看着,都看傻眼了。

    这都是些什么嘛?

    唱戏用的衣服,生丑净旦末,行当齐全,花花绿绿的,看的几个人心惊肉跳。

    这可是妥妥的‘糟粕’唉。

    陈力却说,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戏班子的全套衣帽、服装和首饰,是1927年前后,苏沪一家很出名的戏曲服装厂生产的,纯丝绸,纯手工刺绣,应该快成绝版了。

    有些话,他真没办法说。

    总不能说在一年半载后,传统戏剧复兴,全国大大小小剧团如雨后春笋,国家级的,省级的,地级的,县级的,突然就冒出来了一千多个。

    京剧团,秦剧团,豫剧团,越剧团,黄梅戏,陇剧……戏剧行当,一派繁荣。

    甚至,就连陈家沟那样的穷山沟,竟然都勒紧了裤带,组建了一个‘村级秦剧团’,聘请原县剧团一个‘死龙套’当导演,教村民们唱大戏,简直就离谱。

    这些剧团‘复活’后,服装、头饰、道具和乐器,一时间成为抢手货,据说,江浙、苏杭和沪上的戏曲服装厂,没日没夜的加班,都有些供不应求。

    一套普通工艺制作的戏服、头饰,随随便便都要七八百块,更别说他手头这一套‘老古董’。

    他隐约记得,上一辈子,他回家探亲时,听大伯陈耀祖说过一个古今,讲的便是他手上这一套‘老古董戏服’。

    大伯说,1942年,长安城一个著名的戏班子里,师兄师弟俩闹别扭,当师兄的雷师傅,本来是老班主的儿子,天生一副好嗓子,就算在长安城都算一号人物,艺名‘叫天雷’;

    结果,当师弟的不地道,为了戏班子里一个‘刀马旦’小师妹,给师兄的酒里下耳屎,坏了雷师傅的嗓子;

    雷师傅大怒,将师弟打折了双腿,赶出了戏班子。

    后来,戏班子日渐没落,雷师傅在长安城混不下去,便干脆解散戏班子,带着六口大箱子,黯然回到红宁老家。

    再到后来,约莫1982年前后,汉西省秦剧团下乡演出,红宁县文化馆一个人,拿出‘祖传的一套戏箱’,转手卖了900块钱。

    前尘往事如烟,已不可深究。

    陈力只知道,这一次卖给他‘戏箱’的人,还真是县文化馆的人,好像姓侯,嗜酒如命。

    为了这六口大箱子,陈力付出了满满一坛‘锁阳杜康’,价值40块钱。

    按照斤数计算,其实有点小贵,差不多一斤八分钱,比普通破烂贵多了……

    “你们几个人,安心念书就好了,”整理一遍六口大箱子,陈力很高兴,“我们几个人上大学的费用,很快就能攒够了。”

    这让常书兰又是生气,又是心疼。

    生气的,是家里太穷姊妹多,自己又没啥本事,拖累了她的陈力哥;心疼的,自然是担心陈力过得太委屈、太苦,这是不公平的。

    然而,当她柔声细语的说出这些话时,陈力却咧嘴笑了。

    “你呀,好好念书就行了。”

    陈力告诉她,千万别小瞧他捡回来的这些破烂,其中有些小玩意儿,再过三五年,估计就能在京城换一套独门小院。

    常书兰肯定不信啊。

    不要说京城的独门小院,据她所知,就是在凤城、长安城,一间不足八平米的筒子楼宿舍,就让多少人羡慕的想骂娘。

    不过,让常书兰颇为欣慰的,是自从捡回来那几大箱子‘戏曲服装首饰’后,陈力收手了。

    每天早晚两个4公里的越野;

    每天死磕数学三小时,硬背英语一小时;

    每天早自习时间,跑到县一中‘公告栏’那边,花二十几分钟时间读报纸新闻……积极适应当下的语境,算是对语文、政治、历史和地理几门功课的提高和升华。

    至于剩下的时间,陈力打算全部用来写小说。

    出名什么的,他暂时还没想过,关键是想挣一点稿费,补贴家用。

    他要抄的……咳,他要改写的,是上一辈子他很喜欢的一部电视剧,很热血,很主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