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意料中的意料
出了邯郸那巍峨的城门后,赵政静静地透过车窗回眼望去这个他已经生活了长达九年的地方。
赵政,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但也注定了他的童年是惨淡的。
在他刚刚出生之时,他所过的便是人质一般的生活,在他三岁的时候,他便缺少了父亲的关爱与陪伴,赵政的成长只能与母亲赵姬相依为命,在赵国苦苦待了长达六年之久。
而在此期间发生的秦赵之争,曾多次让他面临巨大的生命危险,以至于他不得不四处躲藏以寻求生路。
在赵国的艰难生活中,他还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性以及人性的丑恶,这些经历使得他的性格渐渐出现了早熟与坚韧的独特特质,也正因如此历程,才为他未来统一六国悄然垫下了坚实的基础。
……
在这辽阔无际的平原之上,一行八人紧紧伴随在一辆无比华丽的马车旁缓缓地向前行进。
而在离这辆马车的后方不远处,三人三马也在沿随着马车的轨迹缓缓而行……
“大人,天色将暮,一路行至皆荒僻无人烟,当真会有行刺者?”
眼看着夜幕降临,鲍邑问出了在他心里困扰一天的问题,毕竟从出发到现在,别说可疑之人了,连个动物身影都见不到。
李坚听出了鲍邑言语中的疑虑,转头望向赵吏,点头示意让他来说明一下。
赵吏瞬间明了李坚传达之意,只见他哈哈一笑道:
“吏之功力弗及汝等数位兄长,然于行刺之事,诸兄长或逊于吏……
邑,行刺之最佳条件其一,乃在黑夜也,因刺客最擅者乃出其不意。为达此境,有者之气息可与夜幕相融合,令人根无法能觉之。其二,因此时段乃常人精神至差之期,亦为刺客出手之最佳契机也!”(我的功力不及你们,但是论行刺这块,你们还是比不过我的……鲍邑,行刺的最佳条件之一就是夜色,因为刺客讲究地就是一割断喉,出其不意。为了达到这种境界,有人能将自身的气息融合进黑夜里,让人感觉不到,摸不着。还有一点,就是这个时间点是人的一天中精神状态最差的时刻,所以,晚上的条件才是刺客行刺的最佳时机)
看着赵吏说明了行刺的条件,李坚对着鲍邑缓缓说道:
“现可知白日之时吾令汝不必那般精神之由乎?”(现在你知道白日我为什么让你不用那么精神地观察了吗?)
在听完李坚与赵吏的回答后,鲍邑顿时愁眉苦脸地道:
“那现休息,尚来得及否?”
“哈哈哈……”
在听着鲍邑那抱怨的声音时,李坚与赵吏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一阵爽朗的笑声。
“既如此,车队止驻后,邑且休憩也,吾与吏守夜即可,白日邑观照点便是。”
(既然如此,车队驻停以后,鲍邑你休息就是了,我与赵吏守夜就行,白天你父盯紧一点就是了)
“唯。”说罢,鲍邑便向着李坚拱手作揖。
“大人,车队驻停了。”
赵吏的眼力估计是他们之中最好的,在距离他们六七里之地,赵吏都能看到了车队驻停路边,马车旁几人开始在生火。
听到此话的李坚神情开始变得浓重,道:
“夜间恐有不便,吾等与其近些暗中护之。”(晚上有很多的不方便,我们往前靠拢一些,暗地里护着他们)
…
在经过长途的奔波后,天色还未彻底暗下,赵姬便喊停了车队。赵姬是一名妇人,一路之上如此颠簸让她这副本就瘦弱的身躯多少有些吃不消。
望着眼前赵姬不适的神态,赵政对着身旁护卫道:
“既阿母不适,那今晚便驻停于此吧。”
“唯。”
只见众人应答一声以后,便开始搭建行军的简易营帐。
在那略显狭仄的马车内长久地待着之后,赵政或许也感到了有一丝轻微的不适之感,于是他缓缓地走出马车,目光静静地停留在眼前这仿佛一望无际般的广阔平原。
或许是生平第一次出如此远的门,赵政望着这辽阔无际、广袤无垠的平原,竟然痴痴地怔怔出神,很长时间过去了都未曾回过神来。
良久,赵政终于从沉思中清醒,但此时暮色苍茫。
此时身旁一名护卫对赵政拱手作揖道:
“公子,早点歇息,明日尚须赶路,今夜吾等守夜,公子与夫人可静心歇息。”
“劳烦诸位!”赵政也拱手向这群人表达谢意。
事实上,其实此时的赵政根本并不困倦,相反,他反而还显得十分精神。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地知道,此次的这一行旅途,或许会有人前来劫杀。
所以在白天赶路的那段时间里,他一直在马车里面呼呼大睡,尽情地补充着精力,以至于到了晚上的时候,他自然而然地就精神十足了。
进入了营帐之中的赵政,紧紧地握住长剑,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时刻警惕提防着“意外”的发生,因为阿母的营帐就在他的旁边。
但如果不出所料的话,那意料之中的意外终究还是会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