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生活散记·宜春这两年(6)
宜春生活散记·宜春这两年(6)
易中生
这个月的14日,挑了30路这样一路能到宜春城区西部最远的城市公交,一直乘坐到终点袁河铁路大桥,想到这里看看农村的景象,特别是想看看稻子长势怎样。
这样几十年,尽管一直生活在小城市,离真正的农村也不会超过十里路,但在印象中并没有近距离接触过水稻。据说现在水稻一造就可以收获千斤以上,这与当年我在农村种田时很不一样,当时的说法是跨纲要,也就是在我们长江以南亩产达到800斤就算达到纲要要求,超过800斤就跨纲要了。为了获得高产,当时各生产队还按上级要求组织科研组进行示范耕种,但也就是亩产1000多斤。而到去年,听我一熟人说,现在亩产两千斤并不是很难的事情。所以趁着现在这可接触到农田并在这夏收前夕实地去看看,也算了结了一个心愿。
在公交上就与司机交谈,他说,这条线路的主要路段尽管都在城外,但想看到种水稻的农田不容易,主要是种蔬菜等农作物。我想不至于没有一点吧。上车后,我一双眼总盯着窗外,确实如司机所说,有的地方有那么一小块是花圃,种着苗木,而有的地方是塑料大棚,种着引进的水果,当然看得多一些的是辣椒豆角茄子这样常见的蔬菜。一直到下车,也没有看到稻田。司机提醒我,到袁河大桥上去看看有没有人钓鱼,我向前走了百十米,看到的是河水漫流,并不见钓者踪影。回到车边,正有一老者手执锄头与司机交谈。我只是问了一句,他说,稻田有,但在村那边。我也没有多说,要徒步,也起码三两里,只好作罢。
现在农村种植,几乎都是单打独干,没有形成某一方面的独特优势,也就是没有拳头产品,使用的耕作技术并没有与时俱进,特别是这些传统蔬菜,几乎没有任何改进,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哪些没有多少光泽怪头怪样的几乎就是本地生产的。就是有些外地引进的品种,也没有大面积种植,还是小打小闹,所以不管走到农村的哪个角落,很难看看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到过彬江集市,听到的是15元一条裤子,30元一床被套的推销。我到过洪江的古庙,一户人家三个子女都在城里买了房子,老伴在城里像赶集一样到子女家轮流带小孩,而这家男主人,就在家里种菜,隔三差五往城里送菜。我到过去温汤路边上的梅花,这里还真有点农村气息,成群的鸭子在稻田中觅食。问那油水不错的土鸡怎么卖,说少于70元一斤不卖。我到过三阳的墟场,有人叫卖外地来的蔬菜,价格不及城区的一半。
如果把农村与城市比作一根担子上的两个筺,农村这个筺怎么都不能与城市这个筺等重。是人才,是资本,是政策?我不知道。农村的出路在哪里?但我总觉得不应该这样。
202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