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兴修水利,造福万民
秦天坐在朝堂之上,目光凝重地翻阅着各地呈上来的奏折。奏折中描述的景象让他忧心忡忡,国内许多地区由于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或根本未曾建设,每逢雨季,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农田和村庄;而到了旱季,河流干涸,土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在这样的天灾面前,束手无策,生活苦不堪言。
秦天放下奏折,站起身来,神色坚定地对满朝文武说道:“水利乃农业之命脉,关乎百姓生计。朕决意兴修水利,以保农田灌溉,减少灾害。唯有如此,方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
大臣们听了,纷纷交头接耳,小声议论起来。不一会儿,一位老臣站了出来,拱手说道:“陛下,兴修水利乃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臣等自然赞同。然而,此工程浩大,所需人力、物力甚巨。如今国库尚不充裕,且征调大量民夫恐会影响农时,还望陛下三思。”
另一位大臣也紧接着说道:“是啊,陛下。且水利工程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若规划不当,不仅劳民伤财,还可能收效甚微。”
秦天听着大臣们的担忧,心中明白他们所言并非毫无道理,但他的决心丝毫未动摇。他双手背后,在朝堂上来回踱步,然后停下说道:“诸位爱卿所虑,朕岂不知?但困难再多,也不能眼睁睁看着百姓受苦。朕相信,只要我们君臣一心,定能克服重重困难,成就此项伟业。”
见秦天态度坚决,大臣们也不再多言,表示愿意全力协助皇帝推行水利工程。
随后,秦天派遣了一批精明能干的官员前往全国各地考察水利情况。这些官员不辞辛劳,翻山越岭,走遍了每一条河流、每一处水源。他们详细记录了各地的地形地貌、水流走向以及现有水利设施的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初步的规划方案。
回到京城后,官员们向秦天汇报了考察结果。秦天亲自查阅了这些规划方案,与大臣们反复商讨,不断修改完善,最终确定了一套全面而可行的兴修水利计划。
计划确定后,征调民夫的工作便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官府在各地张贴告示,号召百姓们积极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百姓们深知水利工程对他们的重要性,纷纷响应号召。一时间,田间地头、乡间小道上,到处都是前往工地的民夫。
然而,工程刚开始不久,就遇到了诸多问题。由于施工地点分散,物资运输困难,许多工地出现了工具和材料短缺的情况。而且,民夫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彼此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工作效率低下。
秦天得知这些情况后,心急如焚。他决定亲自前往水利工程现场视察,解决实际问题。
在一个炎热的夏日,秦天带着一队侍卫,轻车简从,来到了一处正在修建堤坝的工地。工地上,民夫们正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地劳作。秦天一下车,便径直走向工地,与民夫们亲切交谈。
“乡亲们,辛苦了!”秦天大声说道。
民夫们看到皇帝亲临,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跪地高呼:“陛下万岁!”
秦天扶起一位年长的民夫,问道:“工程进展如何?可有什么困难?”
那位民夫说道:“陛下,工具不够用,大家干活都很吃力。而且粮食也不太够,大家饿着肚子干活,实在是力不从心啊。”
秦天听了,脸色阴沉。他当即下令,从附近的官府调运工具和粮食,确保工地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他还对负责工程的官员进行了严厉的训斥,要求他们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在秦天的督促下,工地的情况逐渐好转。民夫们的干劲更足了,工程进度也明显加快。
在另一处修建渠道的工地,秦天发现由于技术问题,渠道的坡度设计不合理,导致水流不畅。他立即召集了工匠和官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朕觉得此处坡度应该再加大一些,这样才能保证水流畅通无阻。”秦天指着设计图纸说道。
一位经验丰富的工匠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加大坡度可能会增加施工难度,而且需要更多的石料。”
秦天思考片刻,说道:“困难是暂时的,但如果渠道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那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将白费。必须按照朕说的改!”
最终,在秦天的坚持下,渠道的设计进行了修改,确保了工程质量。
经过数月的艰苦努力,一座座坚固的堤坝矗立在河流两岸,一条条宽阔的渠道蜿蜒于田野之间。当水利工程竣工的那一天,百姓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在一处新建成的堤坝旁,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秦天亲自出席,并发表了讲话。
“乡亲们,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水利工程终于完工了。从今往后,我们不再惧怕洪水的肆虐,不再担忧干旱的威胁。这是我们共同的胜利,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伟大壮举!”秦天的声音洪亮而激昂。
百姓们齐声高呼:“陛下圣明!陛下万岁!”
从此,农田得到了充足的灌溉,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水患也明显减少。百姓们过上了风调雨顺的日子,对秦天的举措感恩戴德,纷纷称赞他是心系百姓的明君。
秦天望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但只要始终以百姓的福祉为出发点,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