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玄幻小说 > 赛博世界的诸天旅者 > 第53章 不打无准备之仗

第53章 不打无准备之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今臣深陷愧疚与不安之境,自觉无颜存于世间,以负主公之恩。每念及此,心如刀绞……臣去矣,望主公勿念!”1

    第二天清晨,洪都城内传出了朱文正及其心腹自杀的消息,以及朱文正留下的绝笔书。

    百姓震惊不已,议论纷纷。

    “怎么会这样?朱文正将军怎么会自杀?”

    “想一想也有道理,现在将军夹在两位雄主之间,一为忠诚,二为义气,难以抉择,不得不自缢以留取名节啊。”

    晌午,顾子白一脸沉痛,站于城主府前。

    “朱将军或许是因守城身心俱疲,一时想不开,才选择了这条绝路。我顾子白定当继承他的遗志,守护好洪都。”

    但百姓们心中的疑虑并未消除,但他们同样感谢前来救援的顾子白,顾子白令人传播的流言也在短时间内传播开来,一时间,竟能够听到不少欢呼声。

    毕竟,一个人的声音是微薄但坚定的,而一群人的声音是强大却摇摆的。

    与此同时,朱元璋正驻扎于江州城中。

    张士诚的抵抗出乎意料的弱,仅仅只是攻城三日,他便撤出城去。

    那时,朱元璋是目送张士诚带着浩荡军队离开江州城的。

    虽然张士诚此时实力确实不如他,但据城而守,胜负仍未知!

    莫非是担心陈军回防,与朱军攻击城池,因此决心放弃?

    这理由太过牵强,让当时的朱元璋还是疑惑不解。

    但白得的便宜哪有不占的道理!

    朱元璋迅速入城,接管了江州城大大小小的军事设施。

    随着来往消息不断,更加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陈军据说在洪都吃了大亏,不得不一路回转江州,正当朱元璋紧锣密鼓安排守城事宜时,却惊闻张士诚率军阻击陈军于江州城外四百里之处!

    “张士诚疯了不成!”朱元璋召集徐达等人于城主府中议事。

    此事太过诡异,让人有种如梦如幻的不现实感。

    朱元璋紧皱眉头,坐在营帐中,徐达、常遇春等人围坐一旁,气氛凝重。

    “他此举实在令人费解,这到底打的是什么算盘?”

    徐达手抚下巴,沉思片刻道:“主公,依臣之见,或许张士诚自知江州难守,欲在外围阻击陈军,以保其根基。”

    常遇春却摇头反驳:“非也,若只为保根基,他完全可据城与我们一同抗陈,怎会独自率军出击?”

    汤和接着说道:“莫不是他与陈友谅有什么暗中交易,因此想要演一场戏?”

    朱元璋摇头否定:“若有交易,怎会轻易放弃江州?”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却始终没有一个能让人信服的结论。

    徐达站起身来,拱手道:“主公,此事过于诡异,眼下我们猜测再多也无济于事,不如先做好江州的防务,以不变应万变。”

    朱元璋微微颔首:“也只能如此,走一步看一步吧。徐达,你速去加强城防部署,常遇春,你整顿兵马,以防万一。”

    众人领命而去,朱元璋望着他们的背影,心中依旧充满疑惑,喃喃自语道:“张士诚啊张士诚,你这一招,可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至于张士诚处……“砰!”

    一只手掌狠狠地砸在桌子上,张士诚听声不由浑身一颤,面色戚戚。

    他虽然坐在首位,却缩着身子,一言不发。

    其坐下几人衣着奇怪,这衣装似是短袍武服,但又用料精致华美,上纹兵甲与书卷图章,不似此地,乃至此时代所有之物!

    “明明有着既定命运,还在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三军之中都有着我岁月兵家的修正者!怎么能搞成现在这个样子!”

    “潘阳湖水战没打成,陈军虽然败了几场,但一身实力却没受什么影响。再这么下去,朱元璋成不了皇帝,我看到时候万军战场开启,你们怎么交差!”

    狄雄怒气冲冲,他闭关已久,眼看就要触及武道金丹的门槛,哪想到岁月兵家的立身之本却出了问题,不得不派他这个上一任修正者前来救场!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当年我身处清末之时,没有任何一件事情的发展是偏离既定命运的!”

    旁边几人不由得缩了缩脖子,面对上一任的修正者,即将成就武道金丹的强大秘武者,他们不敢提出任何反驳。

    狄雄面色阴沉,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过,冷冷地说道:“如今局势混乱,我们必须尽快制定出一个万全之策,将朱元璋送上皇位。”

    众人依旧噤若寒蝉。

    “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也就只能先不管《修正人守则》了。”

    “张士诚已经控制在我们手里,联合陈军中的那位修正者,直接消耗陈友谅的势力,同时散出陈友谅想要吞并各地小股起义军以补充实力,让他们互相猜忌,无法合力对抗朱元璋。”

    狄雄顿了顿,眼神愈发凌厉:“这一系列的计划必须紧密配合,不得有丝毫差错。谁要是坏了大事,休怪我无情!”

    众人纷纷点头,不敢有丝毫违抗。

    “另外,给我彻查那个顾子白。”狄雄皱起眉头,“他很可能是我们计划中的最大变数……”

    而在洪都外的鄱阳湖畔,一幅繁忙而壮观的景象正在上演。

    成百上千的劳工们肩挑背扛,络绎不绝地往返于洪都和鄱阳湖畔。

    他们有的扛着沉重的石块,步伐蹒跚却坚定;有的推着装满木材的独轮车,车轮在崎岖的道路上发出吱呀的声响;还有的背着一捆捆珍贵的草药,额头满是汗水。

    运送队伍中,不时传来吆喝声和催促声:“快点,快点!顾将军有令,提前工期一天完工,工钱翻一倍!提前两天翻两倍!”

    听到这话,劳工们更为有力,喘息声和脚步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一首激昂的交响曲。

    1吾主明鉴:

    臣书此绝笔,涕泗横流,悲痛难抑。忆往昔,主公于洪都之决策,竟有舍弃之意,臣心忧如焚。然臣之忠诚,天地可鉴,纵顾子白权势滔天,利诱威逼,臣亦不为所动。

    今臣深陷愧疚与不安之境,自觉无颜存于世间,以负主公之恩。每念及此,心如刀绞。

    想当初,主公壮志凌云,臣愿肝脑涂地,相随左右。奈何世事无常,风云变幻,臣无力回天。今以死明志,报主公知遇之恩。愿主公大业早成,江山永固。

    臣去矣,望主公勿念!

    朱正文绝笔。

    至正二十三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