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各国动向
刘太后忙碌了许久,从清晨到日暮,精心准备了满满一桌子丰盛的菜肴,然后静静地坐在桌旁,等待着冉起的到来。时光荏苒,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两年,她终于能够再次见到自己心爱的儿子。此时此刻,刘太后的心中充满了感慨,她意识到儿子真的长大成人了。
回想起过去的种种,刘太后不禁心生欣慰。她一直坚信,只有自己的儿子才有资格登上皇位,而如今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相比之下,那个女人的儿子则失去了这样的机会。冉泽的母亲是李敢的妹妹,当年惠帝前往李家时,对李鹮一见倾心。然而,李克的爷爷,即李敢的父亲竟然洞悉了惠帝的心思,并擅自安排了自己的女儿与惠帝私通。更令人气愤的是,他们竟然还生下了一个孽种!若非刘太后和整个刘氏家族施加压力,又恰逢东周向她们发起战争,急需借助刘氏在边境的兵马之力,恐怕那个女人就要被迎娶入宫了。幸运的是,关键时刻,刘太后的哥哥刘昊挺身而出,通过发动战争给予了她有力的支持。
原本惠帝是爱自己的,可是自从见了那个女人,对自己日渐冷淡,自从他不能娶李鹮,直接连后宫都不来了,她必须要让自己的儿子继位,不能夜长梦多,不能等冉泽长大,她必须先下手。
“母后,我来啦~”一声娇柔妩媚、风情万种的呼唤从门外传来。
“呀!是我的冰儿来啦!”刘皇后喜出望外,满脸笑容地从座位上站起身来,迎向门口。“快过来,饭菜刚刚准备好,你就挨着母后坐吧。你的皇弟马上就到了。”
原来,来人正是惠帝的义女——冉冰。她可是大有来头!想当年,惠帝在那堆满尸体的乱葬岗中,发现了这个孤苦伶仃的小女孩,并将她救了出来。而如今,冉冰已经成为了长安望江南的创立者和掌权人。
“恭喜母后,贺喜母后!起儿当上了皇帝,这可真是大喜事啊!”冉冰满脸喜色地说着,同时向刘皇后行了一个标准的宫廷礼仪。
刘皇后微笑着拉住冉冰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以后啊,冉起还需要你多多相助呢。你要帮她笼络各方的情报,让她能够更好地了解天下局势,治理国家。”
冉冰微微一笑,自信满满地回答道:“请母后放心,冰儿定当竭尽全力,绝不辜负母后的期望!我会利用一切资源和渠道,搜集各种信息,并及时传递给冉起,为她提供最准确、最全面的情报支持。”
“母后,冰儿姐也来了。”就在这时,冉起已经走进了大厅。她快步走到刘皇后身边,向母亲行礼请安。
“参见陛下,恭贺新皇登基。”冉冰连忙跪下行礼。
“冰儿姐快快起来,这几年在望江南搜罗情报辛苦了。”冉起急忙扶起冉冰。
“是啊,冰儿快起来吧,没有外人,不用拘礼了。来,都坐下,咱们边吃边聊。”刘太后亲切地拉着两人一同坐下。三个人缓缓坐定,开始享受丰盛的美食,同时愉快地交谈着。
“陛下,微臣接到机密情报,东周与吐蕃企图对我国发动战争,而此时鲜卑正与羌族激战,欲将其吞并。吐蕃已派遣大批军队逼近边境,张羽将军的副将皇浦一正在边境与之对峙。此外,东周亦调遣大军至边境,似乎随时准备发兵。这两家显然已经达成协议,想趁着新皇即位之际,东西夹击,侵占我国领土。”冉冰神色凝重地向冉起禀报。
冉起微微皱眉,沉声道:“东周与我大周本就一脉相承,不是他们被我们统一,便是我们被他们征服。至于吐蕃,一直对我巴蜀之地垂涎欲滴,妄图先夺取巴蜀,进而图谋中原,此乃常事,无需畏惧。然而,鲜卑若真能统一北方,日后必成大患。”
“目前形势紧迫,顾不得那么多了。陛下,微臣有一策,即在三天后的登基大典上扬我军威,以震慑这些跳梁小丑。陛下初登皇位,如非必要,应尽量避免开战,待国内局势稳定后再作打算也不迟。”冉冰坚定地说道。
“好!既然如此,那我便命令张羽接收所带来的军队以及从北镇六部调遣而来的兵马。同时,让田易暂且接管浮萍司,并继续由侯公公掌控和字。接下来,我会要求田易与张羽妥善安排好相关事宜。此外,我还将派遣冉泽担任王室接引使前往东周边境,邀请东周派遣几位皇室成员前来参加我的登基大典。之后,你可以散布消息,宣称东周和西周即将结盟。至于那些来自吐蕃的和尚,我们已经在途中消灭了其中一批。你需要巧妙地将这个消息传递给那些僧侣,让他们带回吐蕃。
“遵命,陛下!这对冉冰来说轻而易举。”
“待我成功登上皇位后,我将册封你为长公主,泽弟则封为晋王。你们皆是我的兄弟姐妹,未来我们将共同分享这片天下。”“陛下请安心,自我幼时被父皇拯救以来,他便在这乱世之中悉心哺育我成长。尽管我体内并未流淌着与陛下相同的血液,但我的内心永远属于冉氏家族。”冉冰挺直身躯,双膝跪地,诚挚地说道。
“快快起身,如此行为究竟是为何?我们本就是一家人,而且自幼相伴长大,儿时你还经常替我承受责罚,于我而言,你如同我的亲姐姐一般。若早知冰儿姐今日会前来,理应让泽弟一同前来相聚才是。”冉起连忙站立起身,亲手将冉冰扶起,并满怀感慨地回应道。
然而,冉冰的目光却在不经意间与刘太后交汇,瞬间流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不安情绪。她似乎对此事有所知晓。毕竟如今的望江南已由她负责管理,其情报搜集工作可谓十分周全详尽。
“好了,暂且抛开这些,我们先行用餐吧。待用膳完毕后,诸位再各自忙活去吧。”刘太后适时插话,发出指令。于是,三人围坐在桌旁,一边享用美食,一边畅谈着童年时期的种种趣闻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