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三代目:这捷报咋这么熟悉呢?
战场环境复杂多变,为了确保情报及时传达,木叶在几十年间,两次忍界大战的背景下,开发并完善了一套非常牢固的通讯系统。
以通讯班和日向一族为主,结合各种通灵兽和高级密码,让木叶的通讯方式既高效又安全。
“报————!”
一名通讯班忍者冲进了火影办公室,单膝跪地送上卷轴。
“火影大人!前方捷报!”
凌晨四点才入睡,六点半就醒来的三代目脸上不见半点疲惫,接过卷轴,迅速阅览,最后猛地一拍桌子!
“哟西!”
大大地哟西!
昨夜10点,刚执行完任务回到木叶的白牙临危受命,钦点了一组9人成员的暗部中队,星夜兼程赶赴前线,阻击云隐!
凌晨两点半,白牙与云隐忍者遭遇,用时一分三十秒解决战斗!
凌晨四点三十五分,白牙与云隐奇袭部队主力遭遇,激战至凌晨六点整,大胜!
随后又率队继续奔赴前线,直到确认云隐前线部队后撤,这才停止进击。
“能拦住就好前线部队这就有了撤退的空间,不需要担心两面受敌”
三代目喃喃自语。
至于战报末尾上,关于白牙所带暗部中队9名成员阵亡了8名的超高死亡率,三代目不是没看到,而是本能的忽略了
战争,总是会有伤亡的。
更何况是这种高危任务。
三代目看了眼时间。
现在是上午10点,距离玖辛奈和若火离开木叶,刚好过了12个小时。
哒哒哒哒哒——
三代目食指敲击着桌面,刚刚的兴奋很快转化为了焦急——他凌晨只睡了两个半小时,就是因为这事儿。
九尾,五尾,涡之国最后的公主,还有若火这么个火之意志继承者睡不着啊!
“报————!”
又是一名忍者冲了进来,这次却非来自通讯班,而是来自日向。
这二者的区别在于,通讯班汇报的情报,大多是已经经过初步整理的,直接以卷轴或密信方式汇报。
而日向一族,则是依靠超远视距,通过各个情报观测节点,以手令等暗号传递压缩情报,再经过破译后,口述传达。
二者相辅相成,情报没有主次。
但日向一族的情报传递往往都会更加稳定,尤其是战况比较混乱的时候
“三代目大人!”这名日向快速汇报道。
“因山火原因,前线情报有一定延时。”
“以下是木叶对岩隐前线临时总指挥,奈良鹿久传报。”
“36小时前木叶对岩隐前线增援的忍者部队,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岩隐四尾人柱力率军突破防线后,前线部队又遭遇了来自两天秤黄土所率主力的袭击。”
“临时总指挥奈良鹿久当即发布命令,放弃防线,化整为零,试图依靠地形阻击岩隐忍者,该计划被岩隐忍者的山火攻势破坏,木叶忍者死伤惨重,于凌晨时分重新汇聚并完成规整。”
“据观测,前线部队规整完毕的时间,于宇智波一族到达战场的时间一致。”
“当时天上出现了三道烈焰组成的宇智波族徽,岩隐的奇袭部队也开始放弃入侵,开始收拢,给了前线部队喘息的机会。”
“以上。”
这名日向一口气说完,并未着急退下。
在确认三代目点头示意,不需要重复或补充后,这才是默默地离开了办公室。
这明显是一份失去了时效性的情报,意味着前线的通讯系统已经瘫痪。
情况显然很糟糕。
虽然及时支援,但木叶显然低估了岩隐的丧心病狂。
放火烧山,主力全军出击, 岩隐跟发了疯似得进攻木叶,大有一举攻破木叶的迹象。
哒哒哒哒哒——
三代目食指敲击桌面的频率愈发的快了
这些焦虑攻击着大脑,促使三代目拿起烟枪。
虽然他从早上到现在已经抽了太多的烟,嗓子都有些发干,但三代目还是点燃了烟草。
嘶——
一口烟下来,嗓子感受到灼烧,但焦虑不见半分。
“十二个小时,全速赶路的话,富岳他们应该啧。”
第二次派遣前往前线的支援部队,完全由宇智波一族组成。
虽然有大蛇丸自作主张的成分在内,但现在看来,这的确也是最合适的选择。
宇智波啊
这古老的一族,血脉里流淌着强大的战斗基因,天生就是战士。
在老师的政策下,宇智波基本都避开了各大战役,长达四十年的软性封锁,让这一族的实力
呼——
三代目吐了口烟,心中焦虑不减。
宇智波能稳住前线局势,那对木叶来说自然是好事,是捷报。
但就怕这把妖刀,会在战争的洗礼下重生啊
老师的担心不无道理。
如果团藏还在的话,他也
“啧。”
三代目想到了一些不是很好的记忆。
这些记忆有些来自最近,有些来自十几年前,时间不短,但记忆犹新。
那是第二次忍界大战,木叶也遇到了相似的问题。
只不过那时奔赴战场的,是千手一族
“报————!”
突然这时,伴随着一道兴奋而又着急的大喝声,一名传讯班的忍者冲了进来!
“火影大人!前线大捷!!!”
三代目浑身一颤,大捷!?
只听这名忍者快速汇报道:
“宇智波一族击溃了岩隐忍者,俘获了862名岩隐忍者,并成功捕获四尾!”
“四尾五尾现正协助宇智波一族忍者扑灭山火,效果显著,预计半小时内可完成救火!”
真正的捷报,内容往往都要比噩耗来得要少。
因为每一个字的重量,都价值万金!
可三代目并没有这名传讯班忍者想象的那么兴奋。
“”
三代目淡定地抽了口烟,表情却有些不自然。
这前线的大捷情报怎么听着这么熟悉呢?
丝丝——
恰在这时,一条小白蛇来从窗户爬了进来,默默来到了三代目的桌面上。
“”
这情景,似乎更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