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秋闱大考
自从诚王李建被软禁后,西梵启幽帝便开始亲自掌握政权,并着手清洗李建的残党余孽。他迅速提拔自己的亲信,取代那些曾与李建有过关联的官员,一时间,整个西梵都笼罩在了一片血雨腥风中。这种变革不仅发生在政治领域,还涉及到军队和地方官员等各个层面。许多人因为与李建有牵连而被罢黜或处决,新的官员则凭借着与启幽帝的关系得到晋升。
与此同时,启幽帝采取了一系列外交手段来稳定局势。他频繁地向乾、真两国表示友好,并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这两个国家的联系。此外,他还出人意料地将墨关让给了墨家镇,这一举动使得西梵的国门大开,几乎失去了防御的屏障。这一决策引起了国内一些人的担忧,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启幽帝为了换取和平而做出的让步。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已经过去两个月。随着秋天的来临,真国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秋闱大考。这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改变命运的重要机会。
在这段时间里,隋垚一直在努力学习。他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就是读书和写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刻苦攻读,他终于把所有的圣贤书都熟读了一遍,并写下了大量的文章。这些努力让他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让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通过这次备考,隋垚不仅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他相信,只要保持这样的状态,未来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现在,他期待着在秋闱大考中展现出自己真正的实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开考当天,隋垚换上了一身崭新的青白长衫,显得格外精神焕发。他将一应考试用品准备齐全后,又让陈小雷推着轮椅,一同前往考院门口进行考前检查和报到。
考院门口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隋垚放眼望去,只见前方排队的大多是些达官显贵、富庶商贾之家的公子哥儿们;而排在后面的,则几乎都是普通百姓和家境贫寒的学子。
隋垚心中疑惑不解,便向身旁的学子打听道:“兄台,敢问为何前排的人几乎都衣着华丽,而后排的几乎都是寒门学子呢?”
身旁的学子看了一眼隋垚,答道:“公子是第一次来真武城参加秋闱大考吧?真国秋闱大考可不仅仅只是比拼学识那么简单,其中很大一部分其实还是在比拼家世背景。真武科考有一项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考生的出身越好,入考时的排序也就越靠前。如此一来,那些出身世家大族的人,在大考中就能给考官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听到这里隋垚心中已是有几分了解情况,说道,“多谢兄台!”
没过多久,考院的大门缓缓打开,数千名考生按照各自的号码顺序依次进入考场。他们有序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等待着考试的开始。当所有人都入座完毕,只听到一阵清脆的叮当声响起,随后分发的试卷如同一股洪流般出现在每位考生的桌面上。
考生们纷纷拿起毛笔,开始认真答题。整个考场内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只有笔尖与纸张摩擦发出的沙沙声响彻其中。而隋垚坐在考场的一角,目光坚定地注视着考卷上的题目。他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对眼前的考题胸有成竹。
考卷上清晰地写着:&34;以王朝基础为题,作一篇文章。&34;隋垚深吸一口气,然后迅速磨好墨水,开始挥毫泼墨。他的笔下流淌出一行行整齐的字迹:&34;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是天下人之天下。是故王朝兴于百姓,衰于百姓。百姓兴则国家兴,百姓苦则国家亡。盖王朝之延续,犹如过江行舟,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34;
隋垚的文字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他将自己对于王朝兴衰的见解融入到每一个字里行间。他坚信,只有关注民生、重视人民的力量,才能让王朝得以长久延续。
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间三天过去,如同白驹过隙般短暂。考院内的众多考生满脸倦容,隋垚也不例外。随着又一阵清脆的叮当声响起,这场漫长的秋闱大考终于落下帷幕。考生们纷纷起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陆续离场。隋垚所携带的物品并不多,他迅速收拾完毕后,便驾驶着轮椅,准备离去。
当隋垚经过那些富家子弟身旁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他们的交谈声传来。其中一人说道:“我认为一个王朝的基础就是皇室,只有在皇室的领导下,这个王朝才能够得以发展和繁荣。”
另一个人立刻反驳道:“你说得不对,皇室同样需要依靠我们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和帮助才行……”
紧接着,第三个人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们俩都说得很对,反正绝对不会是那些低贱的平民百姓,哈哈哈!”说完,这三个人同时大笑了起来。
就在这时,隋垚从他们身边走过。那三个人注意到了隋垚,脸上露出轻蔑的笑容。其中一人嘲讽地说:“你们看看今年的秋闱大考,怎么会有这样的臭鱼烂虾参加考试呢?连个残废都来了,真是让人可笑至极!即使他考上了,他又能做什么呢?”
面对这三个人的冷言冷语和嘲笑,隋垚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情绪波动。然而,在他内心深处,一股愤怒已经悄然升起。这种愤怒并非仅仅来自于他们对自己的侮辱,更在于他们对于底层人民的轻视与鄙夷。他们根本不了解人民的力量和价值,不知道人民才是国家真正的基石。
隋垚到了门外,他深深的看了那三人一眼,然后和来接他的陈大雷离开了考院。陈大雷见隋垚面色不善,问道,“公子,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吗?”隋垚道,“没事,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