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捡垃圾
崔今蕙家不远,是附近的筒子楼。
之所以叫筒子楼,是因为一条长走廊连着许多个单间,长长的走廊两端通风,像是筒子。一家几口人全都挤在一个十几平的小单间里,盥洗室、厕所都是公用的。
楼道不光是楼道,还是阳台、杂物间和厨房,只留下一条狭窄的,仅能供一双脚走过去的小道。
因为家里空间太小,不得不把杂物和厨房都搬到外面来。他们一家三口住着已经够呛,哪有地方匀出来安置李平安。
就算有地方,要挤进人家家里去,李平安自己也觉得别扭,还不如就在馄饨店里住下。
崔今蕙给她带了被子和枕头,李平安把几张桌子拼一拼,就是一张简易的床。
夜里,李平安躺在这张简易床上,还在想钟小雨教她的学习方法。
英语她听明白了,但是……
钟小雨说,要想学好历史,就多读古代小说,要想学好物理,就多观察生活。
为什么听上去都不太靠谱?
算了,经验也是因人而异。也许钟小雨这么学就是很有效果,到时候她再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灵活变通吧。
一觉醒来,从四点半开始,就是打扫、洗菜、端盘子、洗碗……
好在餐饮店都一样,每天的生意都是有时间性的。早上因为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加上早饭和中饭两餐要做,所以一直要忙到下午一点左右。
一点过后,因为早上已经把今天要用的材料都准备好了,所以会有大概三四个小时的空闲时间。直到五六点钟的晚饭时间,才会再次迎来一段比较忙的时间。七点过后,基本上就没什么生意,清理一下,就可以关店休息了。
崔今蕙对她很少限制,只要在最忙的时候留在店里即可,空闲的时间随意外出。
李平安一般选择下午去图书馆看书,晚上到街上捡垃圾。
对,捡垃圾。
在馄饨店打工的工钱一月一发,李平安好几天没有收入就会心慌。住在县城里,想要每天都有收入,时间又灵活,那不就是去捡垃圾了吗?
通常别人都是大清早天不亮去捡,但是她要洗青菜、拖地、擦桌子。
不过也没关系,正好把时间错开,减少摩擦纠纷。晚上捡还有一个好处,经过一整个白天,积累的垃圾会有不少。
李平安决定,每天换地方捡,别老在一只羊身上薅羊毛。总是薅同一只羊,容易薅秃,被羊圈主人发现了,很可能会找她的麻烦。
捡垃圾也是有规矩的,大家各自划出一块地盘,这一块是我的,那一块是你的,你捡你的,我捡我的。
个别流动人群可以到处捡一点儿,但是她目前常驻此地,最好不要和这些“羊圈主人”发生冲突。
李平安天天揣一个大麻袋,晚上上街到处逛。她对南溪县城很熟悉,不同的地方捡不同的东西。
居民聚集的地方,像是崔今蕙她们住的那种筒子楼附近,可以捡到一些废旧的生活用品。
旧衣服、破脸盆、瘸腿的桌椅……
如果她有自己的房子,完全可以捡回去修修补补继续用。但她住在崔今蕙店里,眼睛再馋也不能捡回去。
她捡起了那个破掉的脸盆,准备拿来种一盆花放在门口。
然后继续翻找有没有废铜废铁配件,这些好卖钱。
商业繁华的地方,比如南街,那里商铺多,不久前新开了一家卡拉ok,就是ktv,那里的啤酒饮料瓶真是多得不得了。
在南街这种地方,就连晚上,捡瓶子也要靠抢,手速一定要快,慢一步就是咫尺天涯,只剩看别人满载而归的份。
每天晚上捡完垃圾,李平安背着或沉甸甸或空荡荡的麻袋回店里。先找个地方安置好,第二天下午再背着去收废品的那里换成钱。
老纪就是收废品的。
他的废品回收点离馄饨店不远,走过去不过十分钟。
通常情况下,他儿子负责蹬着三轮车,出门四处收废品,他坐在家里,等人上门卖废品。
李平安志不在收废品,不然她一定会摸清门路,起码是跟老纪一样等级,而不是他的下线。
称重,点数,算账。
“一块一毛八,算你一块二吧。”
这就是李平安一晚上的战斗成果,还算是收获不小了。
李平安清点钱的时候,随意一瞥,眼睛亮了。
她看见一摞书。
“你还收书呢?”
老纪又躺回了他的躺椅,翘着二郎腿,“收废品的书跟废纸没区别,你想要我送你两本。”
李平安心中一动,“这么多书,你多少钱收来的?”
“三毛钱吧,纸板不值钱。”
三毛!这里少说有几十多本书,全是初中生的教材和习题,居然只要三毛钱!
李平安乐坏了,蹲在老纪身边说:“纪叔,我给钱,你让我挑一挑,我要的多。”
老纪用一种怪异的眼光看着她,不太理解。这些被人卖掉不用的书,拿来有什么用?
良久,他缓缓道:“你要就都拿走,本来就没多少钱收来的。不过就这一堆啊,其他东西不能白给你。”
“好嘞!谢谢纪叔,下回我给你带南街的炸小鱼。”
“哼,你这孩子得着好处了,才想起孝敬我。”老纪嘴上埋怨,心里其实乐着呢。
他喜欢李平安这孩子,勤劳踏实,要是能跟他儿子纪冬……
哎,孩子还小,不急,不急。
李平安像是捡着宝了,脸上挂着抑制不住的笑容,兴奋地在那一摞书里翻找。
这个一看就是不爱学习的,书这么干净,不光没有笔记,连个名字都没写。翻开习题册,红叉叉惨不忍睹,但凑合用吧。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所有科目全都齐了。
今天这是大丰收啊!
带着这么多书没法去图书馆,先扛回家吧。
李平安把二十几本书装进麻袋,深吸一口气,气沉丹田,用力一甩。
“嘿!”稳稳扛在了背上,正要和老纪道别,门口一辆三轮车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