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好像我也赶上穿书的浪潮了啊 > 第29章 朝堂议事

第29章 朝堂议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李轩与苏瑶的情感波折渐渐平息,王府的氛围再次回归宁静之时,朝堂之上却风起云涌,一场新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一份来自凉州的密报如同一块巨石,猛然间投入了朝堂这潭深邃的湖水中。

    密报之上,凉州大都督萧澄与胡人之间的每一次秘密交易,无论是时间、人物,还是货物的重量与数量,乃至钱款的流动,都被记录得详详细细,无一遗漏。

    朝堂之上,皇帝面色凝重,目光如炬,直视着下方的宰相萧崇。这份密报的内容,无疑是对萧崇一系的严峻考验。

    皇帝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问道:“萧宰相,对此事你有何看法?凉州大都督萧澄,乃是你的儿子,你对此事可有何解释?”

    宰相萧崇面色微变,但随即恢复了平静。他深知,此刻的任何慌乱都可能成为对手攻击的口实。

    于是,他缓缓起身,躬身行礼道:“陛下,此事事关重大,涉及边疆稳定与朝廷威严。臣虽与萧澄是亲生父子,但更知君臣之大义。臣认为,应先派御史前往凉州,彻底调查清楚此事,再作定夺。若吾儿萧澄确有不轨之行,定当严惩不贷,以正朝纲。”

    皇帝闻言,微微点头,目光扫向朝堂之下的众臣,问道:“诸位大臣,你们对此事有何看法?”

    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了一片议论之声。一位年迈的大臣站了出来,他手持笏板,声音颤抖地说道:“陛下,此事不可轻视。凉州乃我朝边疆重镇,若大都督与胡人有私下交易,恐将危及边疆安全。臣认为,应立即派御史前往调查,同时加强边疆的防守,以防不测。”

    另一位大臣也站了出来,他身材魁梧,声音洪亮:“陛下,臣赞同派御史前往调查。”

    然而,也有大臣对此表示异议。一位身着华丽官服的大臣站了出来,他面带微笑,语气缓和地说道:“诸位大人稍安勿躁。此事虽有密报为证,但尚未经过调查核实。若贸然派御史前往调查,恐将引起边疆动荡。臣认为,应先派一名得力之人前往凉州暗中调查此事,待查清真相后再做定夺。”

    这位大臣的话音刚落,另一位大臣便站了出来反驳道:“此言差矣。若派一人暗中调查此事,恐将打草惊蛇让萧澄有所防备。到时候不仅难以查清真相,还可能引发更大的祸端,臣认为还是应明察秋毫派御史前往调查为妥。”

    朝堂之上的争论愈发激烈起来。大臣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李轩在自己的位置上面上波澜不惊心中却在冷笑不止。

    他深知这个所谓的“先调查清楚”的办法听起来合情合理,但实际上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

    凉州离洛阳十万八千里,等御史赶到凉州估计萧澄那边,该销毁的证据早就销毁了,该灭口的也早就灭口了,御史台能查出什么东西来简直就是见鬼了。

    更何况这个御史大夫是御史台的一把手,又是宰相派萧党的重要人物。他派出去调查此事的御史肯定也是向着萧澄的。说不定最终还要倒打一耙,告密报之人一个诬告之罪,这样的手段李轩早已屡见不鲜了。

    李轩心中暗自盘算,试图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堂之上寻找一个能够打破当前僵局的契机。他的目光在众臣之间游走,试图从他们的神色和言辞中捕捉到一丝线索。然而,朝堂之上的气氛凝重而紧张,大臣们或面面相觑,或低头沉思,似乎都在为这突如其来的事件感到棘手。

    正当李轩沉浸在深思之中时,御史台二把手治书侍御史贺幛的慷慨陈词突然吸引了他的注意。贺幛身形瘦削,面容严峻,他挺身而出,如同峭壁上的孤松,不畏风霜。

    他高声奏道:“陛下,此事关乎朝廷西北边关的安危,绝不能轻视。臣斗胆建议,应立即召萧澄大都督回京,以便彻底查清事实真相。若最终证实此事纯属子虚乌有,臣愿亲自向萧澄大都督负荆请罪。”

    贺幛的话音刚落,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了一片议论之声。有人赞同他的提议,认为应该立即采取行动,以维护朝廷的威严和边疆的稳定;也有人持反对意见,担心此举会引起边疆的动荡,给敌人可乘之机。

    李轩听闻此言,心中五味杂陈。他既感叹贺幛的耿直和勇气,又暗自嘲笑他的天真和无知。他深知,萧澄绝不会轻易回京。按照朝廷的惯例,边关大将不得在同一地方任职超过三年,以防其拥兵自重,对朝廷构成威胁。然而,萧澄却是个例外。他在凉州大都督的职位上稳坐了十几年,如同扎根的老树,任凭风雨飘摇,始终屹立不倒。

    每当朝廷有意调他往别处任职时,羌人或胡人便恰到好处地侵扰边关,使得朝廷不得不让萧澄继续留任,先率兵抵御外敌。而派往替换的将领,或是遭遇山匪的袭击,或是突然病故,种种巧合之下,使得萧澄在凉州的地位更加稳固。

    朝中便有了“非萧澄不能镇凉州,萧澄不在,西北不宁”的传言。这传言如同野火燎原,迅速在朝野之间蔓延开来。

    李轩心知肚明,这背后定是王党在暗中操控。他们利用种种手段,使得萧澄在凉州的地位稳如泰山,无人能撼动。然而,皇帝却无可奈何,不愿与萧澄撕破脸面。毕竟,萧澄在边疆的威望和实力都是不容小觑的。一旦与他为敌,很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动荡和不安。

    想到这里,李轩心中一动。他知道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于是他站了出来,躬身行礼道:“儿臣认为,萧澄大都督坐镇边关多年,对那里的地形和军情了如指掌,轻易调动确实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动荡。”

    说到这里,李轩故意停顿了一下,环视四周,见众臣皆凝神倾听,他继续说道:“然而,国法如山,不可因私废公。儿臣斗胆提议,不妨先召萧澄大都督手下的几位关键将领回京,由刑部、御史台和大理寺三司联合审讯,顺藤摸瓜,或许能查清此事。这样既避免了直接调动萧澄大都督可能带来的风险,又能通过审讯其手下将领,逐步揭开真相,维护朝廷的威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