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从始见千秋开始,观二世扶苏世界 > 第9章 理念不合

第9章 理念不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现在有人开玩笑的说,二世三世四世的功绩加起来才能勉强和秦始皇相提并论。可想而知,始皇帝的眼光长远和工作能力,工作狂诚不欺我。

    有这样的父亲是一种骄傲,也是一种压力。可以说,嬴扶苏从参政到正式登基,几乎埋在父亲的阴影里。而秦二世时期的起居录,扶苏直言,他从未理解自己的父亲,也从来没有让父亲满意过。

    秦二世扶苏,嬴姓,秦氏。他的在位时间很短,但他在位时间却又是极为重要的。史学界有个公认的观点,二世的继位是历史最大的转折点。如果二世陛下没有顺利继位,那么很可能,秦朝会就此夭折,二世而亡。”】

    始皇帝时期。

    嬴政抿了抿唇,联想到三日前那个天幕叙述的二世而亡的世界。他看向站在不远处的长子,扶苏也在此时回望自己的父亲。

    从未理解,也从没让阿父满意吗?

    在他活下来的那个世界里,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在什么样的心情中,说出这样的话的呢?

    对于历朝历代来说,秦朝二世而亡是既定的事实,骂秦始皇是政治正确的事情,而在这个历史不同的世界,天幕对秦始皇的推崇……不,前些天那个二世而亡的天幕对秦始皇也是分外推崇的。虽然话里话外都是送走胡亥,但明显提到秦皇嬴政时声音都高了。

    而且,秦始皇的功绩、经历,目前透露出来的都是一样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个不同的历史?扶苏公子又是如何当的皇帝?

    【“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这是出自《史记》中对于二世陛下的性格评价,而这段话,甚至是出自扶苏政敌的赵高之语,是赵高胡亥矫诏时,赵高劝说李斯的话语。

    刚强坚毅而威武勇猛,信任人而善于激励人。从现今的角度来看,这绝对是个好领导的苗子啊!而无论是《史记》、《秦史》等有关记载,秦人对二世扶苏的记载,多是爱惜民力,宽厚仁爱。但在始皇时期,他对这个长子,并不十分满意。

    准确说,扶苏于始皇而言,是有能力的臣子,是大秦优秀的公子,唯独不是合格的继承人。而横亘在这对父子之间,最大的政治分歧,就是关于民力的看法。在始皇帝时期的起居录里,有多次记载,扶苏劝谏陛下暂缓徭役,父子之间,因此不欢而散的记录不少。

    秦始皇一统六国确实是史无前例的壮举,但统一之后的治理并不顺利。骤然扩大的疆土,需要数倍官吏去管理,秦吏不够只能启用原六国的人。而这样的疆域统一不过是换了个国名。统一之后的秦国,军功爵制的修改和存续就成了问题。

    而北边匈奴,南边南蛮,西地羌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边境安全是第一要务,所以连长城,防匈奴,修灵渠,战南蛮,修直道,运兵粮。一旦边境被破,打入中原,只会死得更惨烈。

    而扶苏自成年开府后,他的视角不止有宫里,还有秦地来往的黔首,参政之后能了解到的就更全面。他认为应该让黔首缓一缓,不断扯紧的绳子只会扯断绳子,只有放松力气,才能让绳子好好存在。

    作为皇帝,始皇帝第一点要考虑的是国家边境安全。作为臣属,扶苏第一点要考虑的是国家内部稳定。他们都没错,只是所站的角度不同,而不是他们的立场不同。

    当然,父子之间的争吵,没有一次比那最后一次要大。他们最后一次的争吵,原因是始皇帝杀大批术士尤其是胆敢诽谤他的侯生和卢生,而扶苏劝谏此时边远尚未归附,大规模惩处杀戮会引得人心不安。始皇大怒,将扶苏发配边疆。

    我们作为后世人,自然知道扶苏说得没错,彼时的秦朝在大一统的落实上,尚缺思想统一,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扶苏介于秦朝当时思想浮动人心未安的情况提出的建议并没有错。

    但站在秦始皇的角度上,他像个傻子一样被术士骗了,而这些术士骗了他的钱后还在背后嘲笑讥讽他。作为一个大权在握的皇帝,发点疯怎么了?结果我看重的长子竟然还站在对面,劝我吃点亏,吃亏是福,滚啊!”

    彼时的始皇帝距离驾崩也不过两年,他自己的身体他能感觉到,再好的医术也无法挽回衰败的身体,长生之路求不得,他的心力难继,忧虑偌大帝国的存续,担心着人亡政息,最后怀着遗憾忧虑长眠于骊山。”

    圆圆打了个响指,画面再次浮动起来。

    “本期的最后就让我们以影视剧《扶苏传》的一个片段为结尾。”】

    【华夏历47年,秦王政三十五年。父子不欢而散后,扶苏被始皇帝发配于上郡,离开咸阳前,扶苏来章台宫与始皇帝辞行。

    嬴政案前码着卷卷竹简,此时的他已经没了那日的怒火冲天,甚至能在批改奏章的间隙嘱咐扶苏几句注意安全,父子两人默契的没提那日的争吵。

    扶苏拜别,再抬头起,四周的环境却由章台宫缓缓变成了骊山陵,他穿着和那日离开前父亲所穿的样式类似的袍服,头戴通天冠,定定地望着面前,秦篆石刻的碑文,祭祀的香火渺渺……

    画面再转。

    龙章凤姿的俊美青年,小心翼翼略带僵硬地抱起小小的婴孩。

    “政儿,有想好起个什么名字啊?”上了年纪的雍容妇人笑看着孙子略带不知所措的模样,笑问道。

    “扶苏,大母,他叫扶苏。”青年回道。

    夏太后慢慢指导着孙子抱小孩,

    诗经郑风的唱曲渐渐清晰,“……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画面和乐融融,缓缓淡去……】

    [卧槽,有种别放《扶苏传》!qaq]

    [当时这片段刚好在片尾,片尾曲《山有扶苏》一接上真的泪目了!]

    [父子俩谁都没想到这次争吵竟成永别!]

    [和父亲的永别是二世陛下直到驾崩都念念不忘的遗憾]

    始皇帝时期。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扶苏,取自《诗·郑风·山有扶苏》。

    高山之上,既有扶苏,也有乔松;淤泥之中,既有荷花,也有游龙。

    从名字就能看出阿父对他寄予厚望,寓意枝叶茂盛,香草佳木。希望他能耳聪目明,明辨是非,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天幕的画面渐渐淡去,恢复了黑屏,而天幕中那个伶人演绎的他和阿父的相处……明明是不同的脸,他却恍惚看到了那个世界里的自己,再回到这咸阳城,已是物是人非,他只能隔着偌大的石碑思念着自己的父亲。

    天很大,他却失去了自己的天,地很广,却再也没有父亲能指引他前行……

    遗憾吗?肯定是遗憾的。

    或许就如天幕所言,因为父亲一直在前面,他一直追寻着父亲的影子而走,不曾面对烈日和风雨,所以在骤然失去时,会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