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仪清
陈青萍继续前行,不久便来到了一个热闹的小镇。镇上车水马龙,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他正走着,忽然瞧见一个身着恒山派服饰的小师太在一处菜摊前,眉头紧皱,似乎颇为生气。走近一看,原来是在与摊主砍价,却未能成功。
陈青萍心下一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对摊主说道:“老板,您这菜价着实贵了些,您看这菜叶都有些枯黄,算便宜点吧。”他的声音温和而坚定,脸上带着诚恳的笑容。
摊主见他说得在理,犹豫了一下,终是降了些价钱。
小师太见状,脸上的阴霾顿时消散,满是欢喜地说道:“多谢这位公子相助。”她的声音清脆悦耳,犹如山间的清泉。
陈青萍连忙摆手:“师太客气了,举手之劳而已。”
交谈中,陈青萍得知小师太法号仪清,此次是为恒山派下山买菜。
“我来帮师太提些蔬菜吧。”说着,陈青萍伸手接过仪清手中的几捆蔬菜。
仪清师太微微一愣,脸上泛起一丝红晕,说道:“那就有劳公子了。”
陈青萍将一部分蔬菜放在马背上,用绳子固定好,与仪清师太并肩而行。
一路上,仪清师太好奇地看向陈青萍,问道:“听公子口音,不像是本地人,公子这是从何处而来?”
陈青萍笑着回答:“师太猜得不错,我一路走来,经过了许多地方。比如那衡山城,热闹非凡,街头巷尾充满了各种新奇玩意儿;还有那梅山,山峰险峻,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仪清师太听得入神,眼中满是向往:“公子所言,真让贫尼心生向往。”
哎哟喂,你这空门弟子,应该是向往安静才对吧。
不过,仪清年纪不大,跟自己差不多,也很合理吧。
陈青萍接着说道:“这江湖之大,无奇不有。师太久居恒山,想来也有许多独特的经历吧。”
仪清师太轻轻一笑,说道:“恒山虽宁静,但姐妹们在一起,倒也充满了欢乐。”
此时,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们身上,形成一片片光斑。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
不知不觉,已到恒山派门口。
陈青萍恭敬地递上拜帖,说道:“烦请通报一声,陈青萍求见。”
不多时,便有人出来将他迎了进去。
踏入恒山派,陈青萍只见庙宇错落有致,周围古木参天,清幽宁静。
仪清师太说道:“公子,且随我来。”
陈青萍跟在她身后,心中暗自赞叹恒山派的庄严与秀丽。
行至一处庭院,只见几位师太正在谈论经文。仪清师太上前说道:“各位师姐,这位便是陈青萍公子,方才在山下帮了我大忙。”
几位师太纷纷向陈青萍投来友善的目光。
其中一位年长的师太说道:“公子既是仪清的恩人,便是我恒山派的贵客,快快请坐。”
“那便多谢。”
陈青萍谢过,坐下与众人交谈起来。
陈青萍恭敬地向定闲师太行礼后,说道:“师太,晚辈在江湖闯荡中,对佛法与武道之间的关系深感困惑,还望师太指点一二。”
定闲师太微微一笑,目光温和而深邃:“阿弥陀佛,陈施主,佛法与武道,看似殊途,实则同源。武道之修炼,旨在强身健体、卫道除魔,而佛法之修行,乃是修心明性、慈悲为怀。若能以佛法之慈悲心驾驭武道之力量,方能不迷失于武力,不为恶念所侵。”
妙哉。
陈青萍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道:“师太,那如何才能在武道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慈悲呢?”
慈悲。一为慈,一为悲。
定闲师太轻捻佛珠,缓缓说道:“心无杂念,不为胜负荣辱所动。每一次出手,皆怀救人之念,而非伤人之意。如此,方能在武道的征途中,不被嗔怒嗔痴所扰。”
一旁的仪清师太时而微微颔首,时而轻皱眉头,似乎也在思考着定闲师太的话语。听到精彩处,她不禁开口说道:“陈公子,正如师姐所言,我们恒山派的剑法,也讲究以柔克刚,以和为贵,这其中也蕴含着佛法的智慧。”
无色。
陈青萍看向仪清师太,眼中露出一丝感激:“多谢两位师太点拨。”
恒山弟子不愧为出家人,其心之无私,由此可见一斑。
定闲师太接着说道:“陈施主,武道之路漫漫,需时刻自省,莫忘初心。”
陈青萍郑重地说道:“师太教诲,晚辈铭记在心。”
此时,仪清师太起身,为定闲师太和陈青萍添上茶水,动作轻柔而优雅。
她微笑着说道:“陈公子聪慧机敏,定能在武道上有所领悟。”
陈青萍再次向定闲师太和仪清师太道谢,心中对武道的理解又深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