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忠良含冤 赵国灭亡
司马尚在迎接特使的时候,对李牧的诱捕也在进行着。李牧在自己的军营中突然接到一位京城来客,衣衫普通,五十岁左右,军营中两眼滴溜溜地乱转,仿佛对什么都感到新奇。
来人见到李牧说:“将军,我受夫人之托,连夜从京城赶到这里,就是要告诉您,老太太前几天突遭风寒,病情十分严重,请将军务必今天跟我回家看看。”
“什么?我娘病重了?为什么不请大夫?”
“大夫当然是请了,前几天的那个大夫说是风寒,开了一些药就走了。结果老太太越喝越严重。过了两天夫人就换了一位大夫,请到家中给老太太一把脉,说是人已经病入膏肓了,最多撑不过三五日。夫人这才给了小人二两银子,打发小人来请您。”
李牧是孝子,家里人又不多,一旦老太太病重,其他人肯定也都慌乱了。想到这里,李牧叫来手下将官赵葱,告知他原委。赵葱就赶忙说:“父母生养我们不容易,武安君,你尽管走吧,军营中有我呢,放心!”
人常常急中生乱,就是李牧这等高人也会在着急中失去智慧。他也没有多想,就给了来人5两银子,自己快马加鞭地赶回京城。
李牧刚进城门,就遇见幼时同窗孙兵,孙兵现在在吏部工作。两人打了招呼,孙兵问李牧怎么回来了,李牧一下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他拉孙兵到无人的地方,告诉他家中老母亲病危,他想见上一面。
孙兵一听就说:“武安君,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没有圣旨私自离开军营,跑回京城,你可知道后果吗?”
李牧赶紧说:“我这不是急昏了头脑吗,你也知道我父亲去世得早,是母亲拉扯我长大的,就连吃饭都经常吃不饱,更不敢奢望读书了,是你家父亲可怜,免费让我跟随您旁听,这种恩情我李牧至死不敢忘。”
“武安君,听我的,现在离天黑不远了,你我先在附近茶馆找一个单间坐一会,等天黑之后,你再去看望伯母,天亮之前赶快离开京城回军营,免得被人看见生出事端来。”
“好好,兵兄,就按你说的办吧。”
两人找了一间雅间,要了一坛酒和二斤牛肉,一碟盐煮笋,聊聊彼此的情况,坐等天黑。李牧心中有事,无论孙兵怎么规劝,他实在是喝不下去,总共喝了不到半斤酒。
天色暗淡了下来,孙兵结了账,告别。李牧翻身上马急往家中赶去。
到了家门口,甩身下马,拴好马匹,小跑进入家中,嘴里喊着“娘”。听到声音李夫人走出了房门,看到丈夫,大吃一惊,问他怎么来了。李牧说:“你打发人到军营中叫我来,说娘病重了。到底娘怎么样了?”
这时老太太听到儿子声音,也从房中走了出来,“是牧儿吗?赶快进屋说话。”
李牧听到这里,脑袋是嗡的一声,心想坏了,有人使计骗了自己。想到这里,向老母亲和夫人解释清楚,转身准备出门。
忽然听到嘈杂的人声,随后看到一群带刀护卫将小院围了一个水泄不通。为首一员将领,中等身材,面庞白皙,腰间悬刀。他冲李牧一抱拳:“武安君,在下听说您私自离开军营,奉旨来抓捕您,我想这里一定有误会,请您到朝廷跟我走一遭,向王上解释清楚不就没事了。”
李牧一想,看这阵势如果不到王上那里解释清楚,恐怕私离军营的罪名坐实了,就冲来人一抱拳:“好的,我跟随您到王上那里解释一下吧。”
说着话的时候,众人拿绳子将李牧捆了起来,李夫人一看形势不对,赶紧喊叫,众人也不理她,推着李牧就走了。
李牧以为要将他送到王宫,他好向赵王解释缘由,没想到送到了三法司那里,三法司刘琨连夜审讯李牧造反之事,李牧哪能交代与司马尚造反呢?根本没有的事。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就开始对李牧动刑,由轻到重,把李牧折磨得没有了人样,浑身血淋淋的,站立不住,曾经昏死过去两次。他们看李牧牙关紧闭,态度坚决,无法达到目的,就写好了供词,模仿李牧的笔迹写下了“李牧”二字,趁李牧昏死的时候,拿起他的手指蘸了朱红印泥,在供词上印下了手印。
可叹一代良将就这样毁在了小人的手里!忠臣良将往往不是死在疆场上,而是死在小人的手上,比如后世的岳飞、袁崇焕等都是与李牧有类似的结局,小人正事虽然做不来,但是坏事本领确实大。
李牧司马尚被捕以后,三天后分别被以“聚众叛乱,外通秦国”的罪名被秘密处死。军营分别被赵葱和郭达二人为首领统帅。
至此,秦国的离间计除掉了李牧和司马尚,大功告成。
消息传到秦国,秦王政召集文武大臣,商议伐赵一事。最后由秦王政亲自挂帅,由王翦、杨端和分帅南北两路大军,声势浩荡地进攻赵国,打出了“反暴政,还民主于民”的口号。
两路大军很快就以摧腐拉朽之势攻打到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迁早就跑了,留下了一座孤城。当郭开准备逃跑时,因为他的宝物太多,用了二十辆马车都没有装完,家人也整整用了十辆马车,几十辆马车的装载耽误了时间,被李牧手下的几位部将围拢了起来,将郭开乱刀砍死。人世间往往有数不尽的郭开之徒,其下场也都是极其悲惨。可是一代又一代,生活中就是不乏这类小人,而且也总是小人胜过了忠臣良将,给国家和民众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灾难。
李牧死后,孙兵派人召集李牧手下的几员部将,说是要替李牧报仇雪恨。等这几员部将到了邯郸,受孙兵指使整天监视郭开的人汇报郭开装运货物准备出逃,就这样他们乱刃砍死了郭开,为李牧报了仇。
赵国都城邯郸在孙兵和李牧手下的几员部将的率领下对秦军进行了拼死抵抗,王翦素来用兵谨慎,爱惜士卒,他建议秦王政先围困着邯郸,然后由他率领士兵对赵国其他城池进行攻打,不到一年的功夫秦军就全部攻占了赵国各地,唯余邯郸城高池深攻不下来。秦军想尽了一切办法,包括高官厚禄的许诺和屠城十日的威胁,守城将士就是对你置之不理,严防死守。又过了半年时间,城中粮食其实在三个月之前就吃完了,大家是吃完了树皮和青草,然后是将有生命的动物包括战马也都一一食完。为了生存,肚子还是得喂的,怎么办?将羸弱老人吃了,然后是瘦小孩童,自己的孩子下不了手,就出现了“易子而食”现象。最后是青壮年也不得已互相惨食,这时城中瘟疫肆虐,地上到处是白骨,街上几乎没有可行走之人,剩下一两千人也都是东歪西倒的,手无缚鸡之力,兵器早扔了,哪里还有什么抵抗力。等秦军攻破城池以后,发现邯郸城早已成一座孤城,白骨累累,十室九空,瘴气弥漫,氤氲病毒。这样死守的结果,不知道是值还是不值?
韩非随大军进了城,看到这等惨景,不胜悲叹!
一将功成万骨枯!
公元前228年邯郸城被攻破,赵国灭亡了。就这样素来被认为战斗力最强的国家也在天时地利尽失,昏君奸臣的自毁长城的情况下,坚持了大约一年半的光景被秦国彻底吞并了,只剩下赵王迁逃亡在千里之外的北方代郡,苟延残喘地等待着秦军的最后的到来,不知道在等待过程中他有没有反思过自己,自己是怎样一步步葬送了已经历了将近一百七十五年的赵国。一个曾经“胡服骑射”改革成为六国中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就这样在昏君和佞臣的骚操作下沦亡了。
国家的崛起必定有无数的民族脊梁在努力着;国家的败亡也是民族脊梁被逐一打断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