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我心永恒 夜探
刘文渊深深长叹了一口气,透过明净的窗户看向外面在落日的余晖映照下有些鲜红的天空,这天空或许和当时当时京城天空颜色一样,但不同之处是当时当时京城天空是被大地的鲜血映照的通红一片。
“那时候国民政府迁都陪都,王老先生在迁都前来过这里,让王氏一族也和国民政府一起迁到陪都,王老先生的父亲同意了,让家族中的一些主要人员和商号都迁了过去,但王老先生的父亲却不肯走。
王老先生恳求他的父亲多次,但他的父亲却说,他年岁已高,这般远行怕身体吃不住,在说这镇子是他的故乡,他从小生长于此,到老了更不想离开,这场战争不知道要打多久,万一他再也看不到故土客死他乡那是他不愿的。
无论王老先生如何的恳求,王老先生的父亲就是不肯离去,族中一些上了年纪的人看王老先生的父亲如此也都要留下来,王老先生见没有办法只好带着家族其他人离开,这镇子就剩下一些老人还有一些族中不愿离去要照顾这些老人的年轻人。
或许这个镇子并不起眼,虽然古时候这里为南北交通要地,但随着时代发展,一些新的道路开通,这里的重要性已经大不如前了,所以,岛国鬼子虽然占领了这片地区,但并没有骚扰这里。这些留下的人生活虽然艰难但却平安,在那个乱世,这已经很难得了。
一晃四年时间,王老先生那个时候好像被派到东方之都进行工作,具体的我们都不晓得,只是知道,王老先生那个时候在东方之都出了事情。
有一个女子救了王老先生,两个人逃到这里避难,没有多久王老先生就单独的离开,那女子就住在此处。但后来岛国鬼子追到这里,四处追查王老先生,并要抓那女子,王老先生的父亲受王老先生所托保护这个女子。
岛国鬼子遍寻不到,便抓了王老先生的父亲。王老先生的父亲虽然年迈,但却有一股正气,面对岛国鬼子的威逼始终不屈,坚不吐口说出那女子的下落,最后岛国鬼子便杀害了王老先生的父亲,而那女子也自此失踪不见,想必也遭了岛国鬼子的毒手。
自那以后王老先生每年都会在一月十五日回来,一方面拜祭他的父亲另一方面也要找寻那个女子,王老先生始终不相信那女子已死,年年都要在那棵大槐树下等待。
说来也奇怪,那棵大槐树据老人说本来枝繁叶茂活得很是旺盛,但自从那件事情后一切都变了,一年四季之中只有到了一月十五日前后二十余日才会恢复原来枝繁叶茂的样子,其它的时候都是一幅死树的模样。
老人都说这树已经成精了,它也知道王老先生对那女子的思念,因此它也象一个女子般平日里将自己的繁华收尽只待王老先生来才展现自己最好的容颜。女为悦己者容,这树也有情有意,真是难得。”
王淼对王老先生的往事也只知道这些。但这些让从未经历过那段历史的萧毅等人为之动容,为之伤感,同时也为那个时代的有志青年的热血所激荡心怀。
刘文渊沉思片刻后问道:“那女子你了解吗?姓甚名谁,原来是做什么的?你知道吗?”
“不知道,当年经历过那些事情的人不是已经过世就是死于当年战火,而这些事情很多是被口述相传下来,那女子到底叫什么干什么已经没有人知道了,若想知道详情看来只能去问王老先生了。”
王淼到不是隐瞒而是他也确实不曾知晓。
刘文渊叹了口气,这棵大槐树为何如此,王老先生所见之鬼恐怕都和这女子有着莫大的关联,现如今,这女子的身份便是最好的线索,但偏偏线索就此断绝,看来真的要想明了就得询问王老先生了,但王老先生肯把这件事情和他这个不相干的人说吗?刘文渊也无法确定。
天色慢慢黑了下来,厚重的夜色象浓雾一般包裹住乌镇,还有那颗张牙舞爪的大槐树。
刘文渊等用过晚餐都回到刘文渊的房间中。这顿晚餐自是不用在加以形容,其丰盛精美那是连刘文渊都赞不绝口。而萧毅等更是吃的宛似要将自己的舌头都要吞下一般。众人吃得红光满面意犹未尽,若非肚子的空间实在有限,众人恨不得在长久的品尝不尽。
陈风打着饱嗝舒服的靠在躺椅上,感觉生活从未如此的美妙,钱财真是让人可以活得有如在天堂一般。
刘文渊坐在窗前,看着浓重的夜色又出了一会神。此时一轮明月渐渐的撕破夜色的黑沉,用清冷的月色照映着大地。
萧毅、赵红尘等在那里谈论着王老先生,虽未谋面,但凭王淼的讲述,众人好似眼前出现了一位有血有肉有着豪气的热血青年的形象。
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就因为有了象王老先生这样的热血书生,在那个年代国家才有了希望,才有了反抗,才有了我自扬刀向天笑。
众人谈论的甚是欢畅,心中都有渴望,急切的想见见这位王老先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看王军和王安,两人斯斯文文,脸色白净,从他们身上实在看不出那种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豪情模样。
尤其是王军一幅岛国人的做派,此时回想感觉更是一幅奴才模样,这样的人怎么能是这位国难当头投笔从戎王老先生的儿子呢?众人此时都对王军的身份有所怀疑。
时间在慢慢的逝去,月亮也爬上了中天,一道淡淡的月光透过玻璃照射在刘文渊的额头。
刘文渊看着如水月色,脑海在翻滚,那棵大槐树的影像在眼前晃动,刘文渊心中隐隐有种感觉,或许今夜一切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刘文渊转过头看了一眼墙角华丽的大理石落地钟,时间已经指到了九点。
刘文渊站起来,松快了一子说道:“我们走吧,应该也快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