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诸葛亮避乱
【诸葛亮避乱荆州】
当初,华歆游说袁术出兵讨伐董卓,但袁术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华歆想背离袁术,恰好朝廷派太傅马日磾安抚关东,马日磾聘请华歆为掾。华歆来到徐州,朝廷下诏任命他为豫章太守;因为他治理得当,为政清静而不烦扰,百姓都很爱戴他。
诸葛玄是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当初,豫章太守周术因病去世,刘表推荐诸葛玄接任豫章太守,治理南昌。
诸葛玄有三个从子,分别是诸葛瑾、诸葛亮和诸葛均,他们很小就丧失了父亲;诸葛玄带着诸葛亮和诸葛均去赴任。朝廷听说周术去世,派朱皓代替诸葛玄。朱皓从扬州刺史刘繇那里请兵攻打诸葛玄,诸葛玄只得退守西城,朱皓进入南昌。
诸葛玄和荆州牧刘表有旧交,就前去投靠了刘表。
【袁绍兴兵攻臧洪】
张超在雍丘,曹操正在围攻他,张超说:“臧洪一定会来救我。”
众人说:“袁绍和曹操现在关系好,臧洪是袁绍重用的人,肯定不会为了我们而招来麻烦。”
张超说:“子源是天下义士,绝不会背弃本心;只怕被上面的人掣肘,不能及时相助而已。”
臧洪当时是东郡太守,他光着脚号啕大哭,向袁绍请兵救助张超,但袁绍不同意。臧洪就请求只率领自己的部队去支援,袁绍也不批准。
曹操攻破雍丘,斩杀张超,夷灭张邈的三族。张邈当时正领兵来救张超,还未到达,就被自己的部下杀死。兖州平定后,曹操继续往东掠夺陈地。
因为这件事,臧洪对袁绍怀恨在心,断绝了彼此的联系。袁绍兴兵围攻臧洪,却久久未能攻下。袁绍令臧洪的乡人陈琳写信劝降,臧洪回信反驳陈琳,袁绍读过臧洪的信后,知道他没有投降的意思,于是加强兵力,急攻城池。
城内的粮食已经用尽,外面也没有强援来救。臧洪自己也觉得必死无疑,便召集将士和百姓说:“袁氏无道,图谋不轨,而且不让臧洪去援救雍丘的郡将。臧洪为了大义,不得不死。诸位君子没有过错,不要空受祸害,可以趁现在城池还未攻破,主动投降,把家眷送出城外。”
大家都垂泪说:“明府与袁氏本来没有仇隙,现在因为本朝郡将的缘故,使自己陷入了困境;我们这些吏民怎么忍心弃明府而离去呢!”
一开始大家还能挖地鼠、煮筋角来吃,后来再也没有可食之物了。主簿向内厨要了三升米,准备做成稀粥,臧洪叹道:“怎么能只让我一个人独自享受呢!”于是要求做成薄糜,然后分给所有人吃;臧洪还杀死了自己的爱妾,把她的肉分给将士们食用。将士们个个流泪,无法抬头望向臧洪。男女七八千人,相依相伴地死去,没有一个离叛的人。
城池沦陷后,臧洪被活捉。袁绍大会诸将,令臧洪出见,说道:“臧洪,你为什么辜负我到这种地步!今天你服了吗?”
臧洪席地而坐、瞪大眼睛说:“诸袁侍奉朝廷,四世五公,可以说是倍极荣宠。现在王室衰弱,你们却没有要去扶持的意思,竟然借此机会,意图实现自己的非分之望,多杀忠良以立奸威。我亲眼见到你称呼张陈留为兄,那么我的府君也算是你的弟弟,大家应当同心协力,为国除害。然而你却坐视不管,眼睁睁地看着别人被屠灭!可惜我力量微弱,不能为天下复仇,这算是服吗!”
袁绍本来喜爱臧洪,想先让他屈服,然后再原谅他。但看到臧洪如此坚决,知道他最终不会为自己所用,于是杀了他。
徐众在《三国评》中说:“臧洪顾全天下的名义,救旧君于危难,他知恩图报的做法足以打动人心,他的义气足以感化浅薄的风俗。然而袁绍也是臧洪的知己亲友,袁绍给予他州郡之职,虽然不是君臣关系,但实际上就是他的盟主。既然接受了袁绍的号令,就应该毫不动摇地履行。袁绍与曹操当时正交好,一起辅佐王室,而吕布反复无常,志在逆乱。那么张邈、张超擅自立吕布为州牧,从法律上来说,他们也是罪人。曹公讨伐张超,袁氏没有救援,并不算理亏。臧洪本来不应该去向袁绍请兵,更不应该为此而与其结仇。为了臧洪考虑,他的力量不足时,可以逃到其他州郡去寻求援助,如果最终未能救出张超,也应该慢慢观察形势,等待曹操有机可乘时再去为张超报仇。何必誓守孤城,不知变通,自己死去还连累百姓一起灭亡,功名也得不到认可,真是可悲啊!”
编者评论说:“徐众非知臧洪者也,观臧洪回复陈琳的书信与其怒斥袁绍的言辞,可知臧洪背离袁绍的主要原因并非是袁绍不肯援救张超;而是因为臧洪发现袁绍心怀不轨,虽托名盟主,‘实且欲一统山东,增兵讨雠,惧战士狐疑,无以沮劝,故抑废王命以崇承制’、‘希冀非望,多杀忠良以立奸威’;臧洪看到了袁绍无心于匡扶汉室,并且残杀旧部以立威的一面,故而对其失望,又从失望变成愤恨。当董卓逆乱之时,臧洪首先与张超、张邈设坛场、立誓言,决定匡扶汉室,共赴国难,其为人忠心于汉,不待言而自明。即使袁绍对臧洪有私恩,臧洪也不因此而认可袁绍的一切行为,他在给陈琳的信中说,如果继续追随袁绍,那就免不了要‘丧忠孝之名与亏交友之道’了。袁绍不准臧洪驰援张邈,诸侯间互相兼并,无人心系王室,这令臧洪感到幻灭。所以他想像墨者孟胜以及田横的宾客那样,守义而死,这是一种任侠的风度。臧洪也曾主动要求部下与百姓出降,以免被牵连,何来‘身死殄民’之说?所令人感到不解的是,臧洪坚守孤城,外无强援、内无粮储,本已没有指望,他为何不肯自杀以明志,而是要杀害无辜的妻妾、通过分食人肉以求苟活。被俘虏后又怒骂袁绍,只求速死,何以前后行事之相乖也?臧洪拼死守卫无望之孤城,难道只是为了多杀死袁绍的士卒、削弱其力量吗?”
臧洪的乡邻陈容从小时就亲近和仰慕臧洪,当时他在座上,就起身对袁绍说:“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却先诛杀了忠义之士,这难道合乎天意吗?臧洪举兵是为了援救故主,为什么要杀他!”
袁绍感到惭愧,命人将陈容拖出去,说:“你不是臧洪的同党,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陈容回头说:“仁义本来就没有固定不变的规则,遵循了就是君子,背离了就是小人。今天我宁愿与臧洪一同死去,也不愿与将军一同活着!”于是又被杀掉。在场的人都唏嘘不已,私下里相互说道:“怎么会在一天内连续杀死两位忠烈之士!”
【公孙瓒退守平阳】
公孙瓚杀了刘虞后,掌握了幽州的全部地盘,自以为才能出众,志气更加高涨。他不关心百姓疾苦,经常记过忘善,只要是一点小纠纷也一定要打击报复。那些衣冠善士,名望在公孙瓒之上的,都会被他以法律的名义来加害;那些有才华的人,也会被他贬到困苦的地方去。他所宠爱的多是商贩和庸人,这些人经常侵害百姓,百姓恨之入骨。
刘虞曾经的从事渔阳人鲜于辅等,联合州兵想要报仇。因燕国的阎柔向来有恩信,所以众人推举他为乌桓司马。阎柔招募数万胡人和汉人,与公孙瓚所任命的渔阳太守邹丹在潞北交战,斩杀了邹丹等四千多人。乌桓的峭王也率领种人和鲜卑七千多名骑兵,跟随鲜于辅南迎刘虞的儿子刘和以及袁绍的将领麹义,合兵十万共同攻打公孙瓚,在鲍丘将公孙瓚击败,斩首二万馀级。于是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各地都杀害公孙瓚所任命的长吏,重新与鲜于辅、刘和的军队联合,公孙瓚的军队屡次战败,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
之前有童谣说:“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公孙瓚自认为说的是易这块地方,于是把治所迁往易城,修筑十重围墙,在堑内建造高大的房屋,共有五六丈,并在城上建起楼台;中间的堑又建有高楼,高达十丈,他自己就住在里面。城门都用铁制成,斥去左右,禁止七岁以上的男人进门,整天只和姬妾们住在一起。他的文簿、书记都要用水桶吊着拉上来;他还命令妇女练习大声喊叫,以便能传达到数百步之外,用这种方法来传递号令。他远离宾客,没有亲信的人,谋士和将领逐渐离散。
从此以后,公孙瓚很少再进行攻战。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公孙瓚说:“我曾经将胡人赶到边界之外,扫除黄巾军于孟津,当时我以为天下弹指可定。然而到现在,战火才刚刚开始,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期,如今这种情况,不如休兵力耕,以救凶年。兵法说,百楼不攻。现在我的军营楼台数十重,谷物积累达三百万斛。依靠这些谷物度日,足以坐着观望天下之事了。”
南单于于扶罗死去,他的弟弟呼厨泉继位,在平阳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