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孙策渡江东
【刘璋代领益州牧】
十二月,司徒淳于嘉被罢免,卫尉赵温接任司徒,负责管理尚书事务。
当初,征西将军马腾驻军在郿城,却背叛了朝廷。刘焉、刘范与马腾通谋,密谋引兵袭击长安。然而,刘范的计划被泄露了,他只得逃到槐里。马腾战败后,被迫撤退回凉州。刘范被当场杀害,刘诞也因此受到牵连而被处决。刘范和刘诞都是刘焉的儿子。
议郎河南人庞羲与刘焉有亲戚关系,于是招募了刘焉的子孙们前往蜀地。当时,刘焉的家被天火焚烧,车辆物资全部损毁,连带着民房也受到波及。刘焉迁往成都,不仅痛失儿子,还深受天灾之祸,患上疮疾并最终离世。
州中的大官赵韪等人贪图刘焉的儿子刘璋性格温顺,共同上表请求让刘璋担任益州刺史。朝廷下诏任命颍川的扈瑁为益州刺史。刘璋的将领沈弥、娄发和甘宁反叛,引兵进攻刘璋,失败后逃到荆州。朝廷于是任命刘璋为益州牧,刘璋又任命赵韪为征东中郎将,率领军队进攻刘表,驻扎在朐忍。
【刘备提领徐州牧】
徐州牧陶谦病重,临死前对副官东海人麋竺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
陶谦死后,麋竺率领州中的百姓迎接刘备。刘备不敢接受,说:“袁公路就在寿春附近,你可以把州交给他。”
下邳人典农校尉陈登说:“公路傲慢自大,不是能治理乱局的明主。现在我们想要让使君统领十万步骑,上可以匡主济民,下可以割地守境;如果使君不答应,我也不敢听从使君自便。”
北海相孔融对刘备说:“袁公路难道会忧国忘家吗?他早已化为枯骨,不值得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
刘备遂提领徐州。郑玄向他推荐孙乾,刘备任命孙乾为从事。
陈登等派使者前往袁绍那里说:“天降灾沴,祸臻鄙州;徐州将亡,百姓无主,恐怕有奸雄一旦趁机而起,会给盟主带来麻烦。因此,我们共同拥立刘府君作为宗主,使百姓知道有所依归。现在敌寇纵横,府君不遑释甲,因而遣下吏将此事告知执事。”
袁绍回答说:“刘玄德弘雅有信义,现在徐州人乐于拥戴他,确实符合众人的期望。”
当初,太傅马日磾和赵岐一同被派到寿春,赵岐坚守其志向,袁术对他有所忌惮。马日磾颇有求于袁术,袁术因此侵侮他,从马日磾手中借过节符来看,趁机夺走而不归还。马日磾向袁术请求放自己离开,但袁术不肯放他走,还想逼他当军师。马日磾因丢失节符而感到忧愤,结果呕血而死。
当时,沛相下邳人陈珪,是太尉陈球弟弟的儿子。袁术和陈珪都是公族的后代,从小就有交情,他写信给陈珪说:“昔日秦朝失其政,天下群雄争逐鹿,最终只有兼具智慧和勇气的人才成为众望所归。如今世事纷乱,又有瓦解的趋势,确实是英雄有为之时。我与足下是旧交,怎忍心不将足下置于左右呢?如果能一起共谋大事,足下实际上就是我最亲信的人了。”
陈珪的儿子陈应当时在下邳,袁术就胁迫陈应,以此来要求陈珪必须投靠自己。陈珪回信说:“昔日秦末时期,执政者肆意妄为,虐待天下百姓,下层民众无法忍受,最终导致国家土崩瓦解。如今虽然也是末世,但还没有像秦末那样残暴的乱象。曹将军拥有英武之名,应该能够拨乱反正,平定凶恶之徒,稳定天下局势,这是可以预见的。因此,我认为足下应当戮力同心,辅佐汉室,而不是阴谋不轨,以身试祸,这样不觉得痛心吗?如果足下能迷而知反,尚可以免祸。我因与足下之前有交情,故而以最真诚的心情向您陈述道理,尽管这些忠言可能逆于耳,但这也是骨肉之惠。想要让我为了私情而阿附您,即使冒死我也不能这样做。”
【孙策渡江谋大业】
当初,孙坚离世时,孙策只有十七岁,他回到曲阿安葬父亲后,便渡江居住在江都,开始结交豪杰,怀揣复仇之心。
当时丹阳太守会稽人周昕与袁术有嫌隙,袁术派孙策的舅舅吴景去领丹阳太守一职;吴景攻打周昕,夺取了他的郡治,孙策的从兄孙贲被任命为丹阳都尉。
孙策在江都的时候,广陵人张纮为母亲守丧。孙策多次去见张纮,向他请教当世之务。孙策说:“如今汉室衰微,天下纷乱,英雄俊杰各自拥兵营私,还没有能够扶危济乱的人出现。先父与袁氏共同击败了董卓,但功业未能完成,却被黄祖所害。虽然我年幼无知,但怀有微小的志向,想要从袁扬州那里借回先父的旧部,然后到丹杨去投靠舅舅,再聚集流散的士兵,东进吴会,报仇雪耻,成为朝廷的外藩。您认为如何?”
张纮回答说:“我才能庸劣,正居丧守节,没有什么策略能提供给你。”
孙策说:“您的高名远播海内,远近之人都归心于您。今天我所谈论的事情,是想让您帮忙做个决定,您为何不愿意不耻下问,为缓解我的疑虑而如实相告呢?这样不是辜负我对您的期望吗?如果我的卑微志向得以展现,血仇得以报复,那将是您的功劳,也是我所期盼的。”说着,他泪如泉涌,表情却依然坚定。
张纮见孙策的忠壮之气由内而发,言辞慷慨激昂,被他的志向所感动,便回答说:“昔日周道陵迟,齐桓公、晋文公相继兴起;他们尊王攘夷,扶持王室,责贡诸侯。而今你继承先父的事业,素有骁武之名,如果你能投靠丹阳,聚合兵力于吴会,那么荆州和扬州就可以吞并而为一,仇恨也能得到报复。然后占据长江,展示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你的功业将可比肩齐桓、晋文,哪里仅仅是成为外藩而已?如今世道混乱多难,如果你的事业能够成功建立,我愿与同好一起跟随你往南渡江。”
孙策说:“一与您言语相投、心意相通,便有着永固之分,现在就动身吧,我将老母和弱弟托付给您,我不再有顾之忧了。”于是,他把母亲和弟弟们托付给了张纮。
孙策径直来到寿春拜见袁术,流着眼泪说道:“亡父曾从长沙出兵讨伐董卓,与明使君相会于南阳,结下了同盟之好,可惜遭到不幸而身亡,功业未能完成。我感激您对先父的旧恩,想要借回先父旧部,继续为您效力,希望明使君能够亲自考察一下我的忠诚!”
袁术很惊奇,但还不肯归还孙坚的旧部,对孙策说:“我已经任命你的舅舅为丹杨太守,贤从伯阳为都尉,那里是精兵所在的地方,你可以回去依靠他们来招募兵士。”
孙策于是与汝南人吕范和族人孙河一起带着他的母亲前往曲阿,依附舅氏。然后招募兵马,聚集数百人,但却遭到泾县大帅祖郎的袭击,几乎全军覆没。孙策被敌人包围,程普与一名骑兵共同保护他,他们驱马奔驰呼喊,用矛突破敌人的防线,敌人溃退,孙策趁机逃出。
于是孙策再次去见袁术,袁术将孙坚的一千多旧部归还给孙策。当时太傅马日磾带着权杖在寿春安抚关东,以礼聘用孙策,表奏他为怀义校尉,袁术的大将乔蕤、张勋都对孙策非常尊敬。袁术经常感叹道:“如果我有一个像孙郎这样的儿子,即使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有一次,孙策的士兵犯了罪,逃进袁术的营地,躲藏在马厩里。孙策命人将其就地斩杀,然后亲自前去向袁术道歉。袁术说:“士兵喜欢叛变,我们应该共同对付这种情况,你为什么要道歉呢!”从那时起,军中更加敬畏孙策。
袁术最初答应让孙策成为九江太守,但后来改用了丹杨的陈纪。之后袁术想要攻打徐州,向庐江太守陆康请求三万斛米,陆康拒绝了。袁术大怒,派孙策去攻打陆康,对他说:“之前我错用陈纪,一直为自己的本意未能实现而感到遗憾。现在如果你能够捉到陆康,那么庐江就真的属于你了。”
孙策攻打陆康,最终攻拔庐江,然而袁术又任命原来的属下刘勋为庐江太守。孙策因此对袁术日益失望。
侍御史刘繇是刘岱的弟弟,素有盛名,被诏书任命为扬州刺史。扬州原本的治所在寿春,因袁术已经占据那里,刘繇想要往南渡江,吴景、孙贲都前去迎接,将治所改在曲阿。
当孙策攻打庐江时,刘繇听闻消息,因吴景、孙贲原本都是袁术所任命的,担心自己会被袁、孙所兼并;于是双方产生嫌隙,刘繇逼迫吴景、孙贲离开。吴景、孙贲只得退屯在历阳。刘繇派遣将领樊能、于糜驻扎在横江,张英驻扎在当利口以抵挡他们。袁术于是任命旧部惠衢为扬州刺史,任命吴景为督军中郎将,与孙贲共同指挥军队攻击张英等人,但连年作战都未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