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三国纪 > 第20章 吕伯奢事件

第20章 吕伯奢事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袁氏兄弟拒董卓】

    董卓下令通缉袁绍,州郡追捕得很急。当时的名士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以及议郎何颙受到董卓的信任,但他们都暗中支持袁绍,于是劝董卓说:“废立皇帝,这是一般人所难以理解的事,袁绍没有大局观,为此恐惧而出走,并不是因为怀有异志,而是单纯出于害怕而已。现在朝廷下令通缉追捕,如果把他逼急了,势必发生变乱。袁氏家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如果袁绍招募天下豪杰,在地方举兵反抗朝廷,那么函谷关以东的地方就难以控制了。不如赦免他的罪行,给他个郡守的官做。这样袁绍就因免于罪责,必然不再为患于朝廷。”

    董卓认为他们说得有道理,立即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封邟乡侯。又任命他的堂弟袁术为后将军,袁术畏惧董卓,不肯上任,而是离开京城,逃到南阳去。

    【曹操族灭吕伯奢】

    董卓任命曹操为骁骑校尉,想要与他共谋大事。但曹操认为董卓最终必定败亡,于是拒绝了这个职位;他改名换姓,秘密离开洛阳,返回东部的故乡。途经中牟县时,曹操的举止受到亭长的怀疑,被逮捕去见县令。县令已收到董卓下发的通缉文书,但不知道被抓的人是否就是曹操,只有功曹认出了曹操的身份;功曹认为如今世道混乱,不宜残害天下雄俊,于是劝县令放走了曹操。

    当时,有个叫秦邵的人既忠诚又有才智,受到曹操的信任。曹操离开京城后,被州郡兵追赶,只得逃去秦家避难,秦邵开门让他进来。州郡兵问曹操在哪里,秦邵回答说:“我就是。”于是追兵便将他杀死了。因为这件事,曹操时常惦记秦邵的恩情,收养他的儿子,改名为曹真。

    曹操带领数名随从,一起骑马经过成皋时,他前去会见故友吕伯奢。吕伯奢正好出门了,只有他的五个儿子在家。他们对曹操以礼相待,照顾得很周到。但曹操认为自己违抗董卓的命令,如今正被朝廷通缉,故而时常存有疑心。当他听到吕家人食器碰撞发出的声音时,以为对方图谋杀害自己,便拔剑出门,于夜色之下亲手斩杀了八个人。之后他凄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于是继续逃命。

    袁术误传曹操被杀的消息,当时曹家的下人去洛阳找曹操,没有见到面;他们听闻误传的消息后,都想背离曹氏,各奔东西。曹操的妾卞氏阻止他们说:“曹君的吉凶还未可知,你们今天回家,如果明天他回来了,你们还有什么面目与之相见?就算真的遇到了灾难,也应当共赴死亡。”众人听从了她的话。后来曹操知道这事,很赞赏卞氏的做法。

    曹操回到陈留后,就散尽家财,招募五千人,组成军队,准备讨伐董卓。陈留地区有个叫卫兹的襄邑人,非常有气节,曾拒绝过三公的征召。曹操刚到陈留时,卫兹就预言说:“平天下者,必此人也。”曹操也很敬重卫兹,多次到他那里去商议大事,二人结成盟友,共同策划起兵之事。卫兹说:“天下昏乱已经很久了,只有用战争才能使国家恢复秩序。”又说:“频繁的战事就要从这时候开始了。”

    这年冬天,曹操在己吾正式起兵。

    【袁绍组织起义军】

    当时天下豪杰大多想要起兵讨伐董卓,袁绍也在勃海起兵,但冀州牧韩馥却派遣部队去守住要道,使袁绍暂时还无法行动。

    东郡太守桥瑁命人伪造三公的移文,从京城发往各州郡,里面历数董卓的罪行,写道:“如今朝廷被董卓胁迫,没法自救,日夜期望州郡义兵的到来,以便解除国难。”

    韩馥收到移文后,问部下说:“如今应当站在袁氏一边,还是站在董氏一边?”治中从事刘子惠回答说:“现在兴兵是为了国家,怎么能说是为了袁氏还是为了董氏?”韩馥听后面露愧色。

    刘子惠又说:“用兵是很冒险的事情,冀州不应做出头鸟。现在可派人去往其他州郡察看情况,如果其他州郡先起兵了,我们也就跟着起兵。这样冀州相对其他州郡来说并不算晚,勤王的功劳也就不会少于其他州了。”

    韩馥认为这话有道理,便写信给袁绍,诉说董卓的罪恶,同意其举兵。

    【臧洪的讨贼宣言】

    射阳人臧洪游说广陵太守张超,说道:“您的家族世代受到国家的恩惠,兄弟都在大郡中做官。如今汉室将危,奸贼未被诛灭,这确实是天下义士报恩效命的时候。现在我们境内官民雄富,如果府君愿意下令,击鼓募兵,至少也能召集两万人,凭着这些兵力来诛灭国贼,为天下做示范,这是最大的义了。”

    张超认同臧洪的观点,就带着他一起到陈留去拜见兄长张邈,共同商量起兵的计划。张邈也一向就有讨伐董卓的心思,他们在酸枣见面后,张邈问张超说:“听闻你做郡守时,政治、教令、威望、恩德,都不由自己亲自掌控,而是由臧洪来代管,臧洪是怎样的人呢?”

    张超回答说:“臧洪才华出众,聪明过人,我非常欣赏他,他在全国也是很有名的奇才。”

    张邈于是引见臧洪,和他交谈了一段时间后,对其才能大表惊异;于是又将他介绍给刘岱和孔伷认识,大家都和臧洪亲近。

    众人便设下坛场,共同发表盟誓,各州郡的长官都互相推让,不敢做首领,最后大家一致推戴臧洪。

    臧洪于是登上坛场,手持槃,割破手指,滴下血来立盟誓说:“汉室不幸,皇家纲常失去正统,奸臣董卓趁机作乱,祸害至尊,虐待百姓,极大地威胁到国家的安危,使整个天下陷入混乱和破坏。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广陵太守张超等集体组织义军,共赴国难。凡我们同盟之人,当齐心协力,尽忠报国,即使付出生命和荣誉,也必须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不敢心存二志。有谁违反了这个誓言,必将命丧黄泉,断绝子嗣,皇天后土,祖宗神灵,全都可以作证!”

    臧洪的讲话慷慨激昂,感人至深,一旁听讲的人都涕泣横流,即使是普通的士兵或卑贱的仆从,也无不振奋精神,纷纷表示要尽忠报国、以尽臣子的气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