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 章 结拜兄弟
项燕带领向东流以及剩下的一部分楚军撤退到广陵,此地山清水秀,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可以作为暂时的根据地。只要楚国军队中还有一个人活着,他们就仍然有机会消灭秦国、恢复楚国的江山社稷。
向东流对项燕一直以来对自己的保护充满感激之情,尤其是在当前这种艰难的形势下,每增加一名楚军士兵都能为大家增添一分信心。向东流深知自己力量薄弱,但他也想为楚国出一份力,于是他主动请求加入楚国军队。
项燕看着向东流坚定的眼神,心中十分感动。他知道向东流此举犹如雪中送炭,让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项燕欣然应允,并提议与这位共同经历患难的兄弟结拜为兄弟。
向东流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和激动。他没想到项燕会如此看重自己,竟然愿意与他结拜为兄弟。这是一种无比珍贵的信任和情谊,向东流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然而,当两人准备结拜时,却发现彼此的姓氏发音相同。为了避免混淆,项燕灵机一动,决定让向东流改姓为“项东流”。
从那天开始,向东流正式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项东流。他与项燕一同并肩作战,共同对抗秦国追兵的追杀。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们的友情变得越来越深厚,成为彼此最可靠的支柱。项东流凭借着非凡的智慧和无畏的勇气,在战场上屡次立下赫赫战功,渐渐地成为了楚军中备受瞩目的勇猛战将之一。
然而,正当他们奋勇杀敌之际,一名神色惊慌失措的士兵急匆匆地跑来,向众人传递了楚国的最新消息。据闻,楚王在国家沦陷、家园被毁之后,懊悔不已。当秦兵攻占楚国都城时,他竟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以死谢罪。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和悲痛,项东流心中更是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愤之情。他深知,楚王的离去意味着楚国的命运已经走到了尽头,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要与秦国抗争到底的决心。
项燕听闻此讯,心中悲痛欲绝。他不禁想起当初,如果自己能够坚持己见,执意劝说楚王改变战略决策,或许如今的局势就会有所改观吧!然而,事已至此,再多的懊悔与自责都无济于事。
项燕默默地转过头,目光落在了一旁的项东流身上。他不禁回想起曾经的往事,如果不是项东流当初赞同景春担任主帅,也许今天死去的人便是自己。项东流似乎总能洞察到事情的发展趋势,仿佛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一般。想到这里,项燕对这位兄弟充满了感激之情。
此时此刻,项燕的内心犹如翻江倒海一般,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他深深地知道战争的残酷和无奈,每一次的战斗都意味着无数生命的消逝和家庭的破碎。然而,通过这场战争,他也领悟到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有时候,命运的轨迹并不是完全由人来掌握的。尽管他们全力以赴地去抗争,但最终的结局却未必能如愿以偿。
然而,正是这些艰难困苦的经历,如同一座沉重的山峰压在他们身上,让他们喘不过气来,但同时也让他们更加珍视眼前所拥有的一切。这些经历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剑,刺痛着他们的内心,却也让他们深刻地理解到生命的宝贵。因此,他们下定决心要在营地里为楚王举行一场规模宏大、庄重肃穆的丧礼,以此来表达对逝者最深切的缅怀和崇高敬意。
在这场丧礼上,众人面色凝重,一片沉寂。他们默默地哀悼着,仿佛整个世界都凝固了。片刻之后,项燕缓缓站起身来,他的声音低沉而又坚定,仿佛是从心底发出的呐喊:“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划破长空,在人们心头回荡不止,激荡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众人被这句话深深震撼,情绪激昂,纷纷响应,齐声高呼:“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一刻,他们的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响彻云霄,向天地宣告着他们的决心和信念。
这一刻,他们的目光充满了坚毅和决心,仿佛要将这誓言铭刻在灵魂深处。他们明白,虽然目前形势严峻,但只要他们团结一心、矢志不渝,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复仇的目标。这誓言成为了他们前进的动力,激励着他们勇往直前,为了楚国的荣耀和尊严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