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 章 秦楚交战
嬴政得知向东流带着和氏璧与随侯珠潜逃,他深知按照向东流的习惯,每一次有劫难他都会回到楚国。于是,嬴政就想着顺水推舟,如果楚国愿意把向东流交出来,他就能获得和氏璧与随侯珠,如果楚国不交人他也以此为借口讨伐楚国。
楚王虽然资质平庸、能力一般,但向东流确实曾经为楚国做出过卓越的贡献。此外,如果自己真的将向东流交给秦国,这无疑会进一步助长秦国的嚣张气焰。
他非常清楚秦国的贪婪和野心勃勃,因此楚国坚决地拒绝了秦国的无理要求,并派遣大将项燕积极筹备战事,随时准备迎接秦军的挑战。
秦国这边,为了攻击楚国,在朝堂之上向众臣询问有何计策能够讨伐楚国。嬴政看着满朝文武,开口问道:“诸位爱卿,如今我大秦欲攻灭楚国,不知各位可有良策?”
大臣们相互对视一眼,都沉默不语。这时,嬴政点名道姓地问起王剪:“王剪,以你之见,需要多少兵马才可击败楚军?”
王剪沉思片刻,答道:“陛下,若要击溃楚军,则需 60 万大军方可胜敌。”
嬴政听后,心中略有不满。他刚刚执政不久,正是意气风发之时,难免血气方刚,凡事都信心满满。他觉得王剪已经老了,变得有些畏手畏脚。而他更喜欢像自己一样充满锐气、锋芒毕露之人。
就在此时,另一名年轻的将军李信站出来说道:“陛下,如果由末将来出征楚国,只需 20 万大军足矣!”
嬴政一听,顿时面露喜色,他觉得李信所言正合自己心意。他看向王剪,心想:“王剪果然老矣,连区区楚人都如此畏惧。反观李信,勇往直前,毫不退缩,这才是朕所需要的将领!”
于是,嬴政当场拍板,决定任命李信为大将,全权负责攻打楚国之事,并赐予他帅印和军旗。李信感激涕零,跪地谢恩,表示定不负陛下所望,必将楚国一举拿下。
王剪深知李信此人虽然勇猛异常,但却有着一个致命的缺陷——刚愎自用、目空一切。此次攻打楚国,绝非易事,尤其是这些年来楚国逐渐崛起,其军事实力更是突飞猛进。若是轻敌冒进,此次伐楚之战恐怕将以失败收场。然而,此时秦始皇兴致正浓,对于伐楚之事充满信心与期待,王剪并不愿直接与之发生冲突,让他遭受挫折或许反而是件好事,这样也许能助他成长。
于是,王剪故作姿态地说道:“陛下啊!老臣如今已年老体衰,近来身体状况更是不佳,实在难以承受这征战之苦。因此,恳请陛下准许老臣告假休养一段时间。”嬴政看着眼前这位垂垂老矣的臣子,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怜悯之情。他觉得王剪确实已经衰老不堪,难以再为国家效力,于是便欣然同意了他的请求。
而楚国这边,项燕虽然久经沙场,但他依然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和广阔的胸怀。面对当前严峻的局势,他深知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应对敌人的强大攻势。因此,他决定寻求他人的智慧和建议。
经过深思熟虑,项燕决定向向东流请教退敌之策。向东流作为一个现代人,对历史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认识。当他听到项燕的请求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责任感。
向东流开始仔细思考起应对之法。他想起了中国古代智慧典籍《三十六计》中的种种策略,这些计谋曾经帮助无数英雄豪杰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于是,他将其中一些经典的计谋详细地讲解给项燕听。
项燕听得津津有味,他被向东流所阐述的精妙计策深深吸引。每一条计谋都似乎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战略之门,让他看到了战胜敌人的希望。项燕越听越兴奋,不禁对向东流的才智赞叹不已。
然而,项燕并不知道这些计谋并非向东流原创,而是源自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诸葛亮。向东流巧妙地借用了古人的智慧,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讲解中。
当项燕听完向东流的计策后,他对向东流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觉得这些计策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完全符合当前的战争形势。项燕激动地握住向东流的手,表示由衷的感激。
项燕感慨道:“向东流啊,你真是一位智谋过人的奇才!我从未想过如此精妙的计策竟然出自你的口中。如果我们能够按照这些计策去执行,相信一定能够击退敌军,保卫楚国的安宁。”
向东流谦虚地笑了笑,说道:“将军过奖了。这些计策并非我一人之功,而是借鉴了前人的智慧结晶。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敌人,守护好我们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