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清江私塾
你又悟了?
陈景白了一眼,见王云又回了山洞,本来还说让他们认识一下。
面前的老者是清江镇私塾的一位教书先生,曾经在朝廷做官,厌倦了俗世官场,悍然辞官,回到老家教书育人。
是一位正统甚至有点固执的儒生,应该和王云走不到一起去。
要知道他把《论语》改成了《论语》。
甚至可能骂王云:“成何体统!”
不见也罢。
“宋先生,您对知行合一有什么看法吗?”
陈景正在和宋先生讨论心学。
宋愈点头称是:“儒家以治学为主,在行这一方面还是太过欠缺,如果都能知行合一,将儒家的学问融会贯通,未来肯定越来越好。”
陈景点开面板。
【知行合一词条点:14】
【等级:lv2】
刚刚已经让所有魂魄都认可了知行合一,而且,只要做事情符合自己的“知”,都可以获得词条点。
比如,陈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认为不能直接抹杀魂魄。
哪怕有简单的方法,他还是选择了这卖力不讨好的做法,就算是知行合一。
陈景觉得自己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
宋愈看了看天色,道:“时候不早了,再晚孩子们要放学了,麻烦陈公子走一趟了。”
陈景将他的魂魄承载于一枚发簪上,让宋愈先行沉寂,随后把发簪别在头上。
宋愈的遗愿也很简单,就是想再去看看他私塾的孩子们。
这种要求,陈景怎么可能拒绝?
要趁着还没放学赶过去。
山洞距离清江镇并不远,陈景花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
他按照指引先回了一趟宋愈的家。
宋愈并没有妻儿,一辈子孤单一人,也没什么牵挂。
他的家在清江镇的最外围,就是一个简单的小瓦房,连锁都没有。
陈景推开门,房间里没什么东西,被褥单薄,但一尘不染,显然还有人打理。
宋愈喃喃道:“看起来没过多久,我还以为已经很多年了。”
万魂幡中不计时间,他也不知道过了多久。
陈景只看到了床头的几本书,教学生用的戒尺,但从来没打过人,只是用来当教具罢了。
他把这几本书和戒尺拿着,随后准备离开。
只不过,几位妇人不知什么时候拦在门外:“干嘛?要借书也得主人家同意不是?”
陈景看一眼便明白了,认真解释了一番:“感谢几位姐姐帮宋先生打理房间,我是受他所托,去给孩子们带话。”
妇人们将信将疑。
陈景继续道:“宋先生是村上的外人,有一次有人打猎伤了妖族,它们过来报复,宋先生仗义出手,伤了腰腹将它们赶走,伤痕是两短一长,长的大概有中指长,深度半指。”
“先生说:可惜自己没学到本事,没办法解决妖患。”
说到这里,妇人们自然相信了大半,连伤势怎么样都知道,其他人可编不出来。
有一位姐姐拉着陈景的手,问道:“先生没事吧?我们已经半年没看到他了,最近倒是没有任何妖族来犯,我们还以为他做了什么傻事呢。”
陈景点头:“宋愈,以前是其他地方的知县,主动辞官回乡的,可能是有任务又走了吧?”
几位妇人松了口气:“那最好。”
陈景拜别了她们,回到清江镇中。
清江私塾已经开了好多年,宋愈只不过是临时的老师,在这里一教就是五年。
学习没有门槛。
自从宋愈过来之后,交了学费的可以坐在教室里上课。
没交学费的,有空位可以坐,没空位就坐在地上,也可以在窗外认真听。
陈景来到私塾唯一的大教室窗边。
一位白胡子老头正在上课,墙上写着《为人处事》。
对于村上的孩子们,考取功名不太现实,主要讲为人处事,仁义礼智信这些。
陈景就这样站在窗边。
宋愈的魂魄像个透明小人一样站在他的肩膀上,看着孩子们笨笨的样子,由衷露出笑容。
死亡并不可怕,只要能看到希望。
只不过,陈景刚刚骗妇人们,宋愈并不认可。
死了就死了,如果有孩子以后走出清江镇做官,这善意的谎言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
陈景本来打算用宋愈的请求给孩子们讲课,现在只能作罢。
宋愈并未多言:“知足常乐。”
陈景不想拆穿他。
如果知足,还回家拿东西干什么?
陈景等到私塾先生讲完课,来到教室门外行礼。
“先生,我是东边山上,王云的徒弟,我家先生即将上任修文县县丞,他想上任后帮孩子们改善一下教育条件,让我过来看看,如果可以,也可以让我代师讲课,只用几分钟。”
陈景拿出王云的委任状递给私塾先生。
后者仔细一看,也不认识什么叫委任状,但和孩子们有关,他自然没有异议。
反正几分钟时间。
陈景来到台上。
坐在讲台两边的哼哈二将双手叉腰,看着比他们大不了多少的陈景,道:“你谁啊?谁都能给我们讲课是吧?你教过书吗?”
陈景如实回答:“没有!”
哼哈二将一唱一和:“没有教过还能当老师啊!宋先生教书十多年了还说自己学识浅薄,能力不足以教我们呢!下课下课!我娘喊我回家吃饭了!”
“下课下课!”
场内一听下课,立马开始收拾书包。
陈景把身上的长袍脱下,身上肌肉瞬间暴涨,像提小鸡仔一样把他们提起来,道:“们你说什么?”
声音戛然而止。
“老实听课,我让先生提前下课。”
陈景把他们放下,先在墙上写下:知行合一。
“曾经有个人,官场失意,他回到家乡,觉得浪费了自己一肚子学问,就开始给孩子们讲课。但是,大家饭都吃不饱,也没办法考取功名,读书有什么用?”
“他不被理解,大人们让他滚蛋,孩子们也不愿意听。他只能在距离村子很远的地方盖个茅草屋,还有不听话的孩子欺负他年老,去抢茅草。”
“那一年冬日,村上有一头狼妖来袭,伤了数人,被村民联合起来打退。”
“晚上,一群狼妖过来袭村,根本没人能挡住,很快就死了几人。”
“谁知道,这位老人居然是仙人,他点燃了自己的茅屋,使用火属性神通驱妖。”
“那一晚,他力量耗尽,倒在雪夜里冻晕过去。村民害怕狼群没有退走,不敢帮忙。”
“甚至有人骂他,早点出手就不会有人死了,活该!”
陈景看着台下,问道:“你们觉得对吗?”
有孩子答道:“肯定不对啊!如果所有人都这样,以后有妖患谁愿意帮忙?”
陈景继续问道:“那你是村民,应该怎么做?”
“就算有狼群没走,我们也能拖延一会儿等他疗伤,怕什么?等赶走妖族,肯定要把他带回家照顾,帮他把房子修好,好好招待对方。”
陈景点头:“你们很厉害啊!已经明白了什么叫做: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你们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难道大人不知道吗?”
“你们觉得这有什么分别?”
讲台左边的孩子道:“不就是道理大家都懂,有人愿意做,有人不愿意吗?这还需要讲啊?肚子里没活吧?”
陈景把他提了起来:“那你要当哪种?”
后者连忙重复:“我肯定是愿意的啊!我读过书的!你先放我下来,有点恐高!”
【知行合一词条点+2】
陈景望向其他人:“这就是知行合一最简单的解释。先生愿意出手,是因为他知道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他的道义不允许自己袖手旁观;你们愿意帮忙,是因为别人帮了自己,就要以德报德。”
“知行合一,既可以将道德具体实践出来,还可以让我们行事君子,为人正直,读书人,自然是要修身养性的,对不对?”
“对!”
【知行合一词条点+19】
【以德服人词条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