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徐霞客游记
“臣附议!”
苏克萨哈说道。
遏必隆是个老狐狸,看太后的意思也是要重新启用洪承畴了,他自然不会反对。
“臣也附议!”
“就这么定了,拟旨,擢洪承畴为西南六省总督,督办军务兼理粮饷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户部不得稽迟!”
洪承畴出马,这些大臣都是放心的,但是六省总督,起码要有兵啊,现在六省绿营全部算上也就是十几万兵马,而且满人对汉臣历来防备心很重,这么多兵,这么大的权力,起码身边要安排几个满族将军……否则洪承畴万一投降,那后果太严重了。
满洲大兵不是为了征战,而是为了监督洪承畴。
苏克萨哈提议:“陛下,太后,南征人选,臣推荐镇南将军卓布泰,卓布泰徇浙江,下福建,破湖广,擒桂王。骁勇善战,数次南征,战功彪炳,跟洪总督是老搭档!相信这次有镇南将军辅助,洪总督必定一举荡平李定国!从此天下太平……”
孝庄点点头。
“太子太保此言大善!诸位以为如何?”
这时索尼出列:“太后,平南王来报,在广州有荷兰人办事处,平南王已经召见荷兰人,他们表示愿意跟我大清联手,共同讨伐海寇郑氏!”
“此事交给平南王全权处理吧!”
孝庄有些累了。
海寇的事情相比李定国就是毛毛雨,不值一提。
……
京师,洪府私邸。
洪承畴已经七十岁了,多年的征战让他身体虚弱,大概是祸害遗千年,即便如此,七十岁了,洪承畴依然健在。
一个小厮在他身边给他摇着扇子。
洪承畴眯着眼睛,前面侍女小荷正在给他读邸报。
虽然人已经不在朝堂,但是洪承畴的心却依旧在朝堂之上。
他是顺治朝的老臣,关键还是汉臣!新君继位,他这种立过大功的汉臣如果不主动辞官,怕是不得好死!
而且就算辞官,也最好老老实实待在京城,一旦离开,怕是遗祸子孙。
前几天的邸报,洪承畴听到李定国收复滇黔,在渝州救闯营,灭鳌拜,那时候洪承畴预料,这西南各地大概要丢了。
渝州一战,四省精锐尽丧。
今天邸报又来了。
洪承畴本来以为是蜀地,或者湘地失陷呢,没想到,传来的却是好消息……大明新元帝驾崩。
听到这里……
洪承畴眼里精光一闪,慢慢起身:“横秋看剑气,跃马渡金波。坐策连云骑,亲挥指干戈!”
小荷笑了:“大学士今天心情不错啊!”
洪承畴呵呵一笑。
“我这把老骨头怕是要丢在湖广了!”
“啊?”
小荷不明白,为什么大学士这话是笑着说的。
“大学士,您这话……”
“去,叫人把正门打开!备好茶点,一会圣旨就要到了!”
“啊?皇上是不是要赏赐大学士了!”
“小荷,去太常寺把少爷叫回来!这次走的急啊!”
……
李定国在昆明见到了宋应星。
大明科学院和工业局都在筹备中。
宋应星和方以智见到李定国,眼神都很复杂。
尤其是宋应星。
新元帝驾崩,整个昆明都知道了,宋应星自然也知道,他一直以大明遗民自立,现在大明没了,这昆明应该说是大晋了。
这让他心里很别扭……
方以智比宋应星好一些,但是依旧想等李定国一个答复。
只有薄钰完全不受影响。
此时一脸兴奋:“殿下,我按照您赐下的纺纱机图纸复制了二十台出来,找人试过,效率比以前起码提升十倍!如果整个华夏都用此机,十年之后,百姓再也不缺衣服……不过蒸汽机,我用匠人们打制了一台,效果不佳!只用了一息,之后就开始漏气!”
“薄主事,这蒸汽机复杂,能成功制出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不要气馁,继续寻找材料改进即可……”
“殿下,这蒸汽机的密封太难做到了,我看你的图纸上有一种材料叫橡胶,此物哪里有?”
橡胶树啊!
李定国一愣。
橡胶在各类机械上的作用太大了,没有橡胶,蒸汽机就算成功研制出来,效率也极其低下,蒸汽机真正成为主流,机器大规模替代人工是在18世纪60年代,那时候,人们首次把橡胶制品用于蒸汽机中,之后蒸汽机效率大大提升,人类真正开启了工业革命。
但是现在橡胶树还在南美!
两百多年后才会带到欧洲,之后才出现在南亚东南亚东亚等地。
李定国不可能等待两百多年。
所以,蒸汽机其实作用不大。
但是珍妮纺纱机的作用很大。
“薄主事,先制造纺纱机吧,在民间推广一下!蒸汽机,你可以继续改进!只要解决密封问题,您就是最大的功臣……”
薄钰一脸喜色。
“是……还有那高炉炼钢法,我看到里面需要使用蒸气涡轮鼓风机,但是蒸汽机现在还不堪使用……”
“除了鼓风机其他问题还有吗?”
“有,殿下这高炉炼钢法,采用的是焦炭,而且使用热风……”
李定国明白了。
确实问题很多。
“改焦炭为木炭,热风为冷风……”
“殿下,这样一来,这炼钢法跟现在就没什么区别了!”
额……
李定国一脸懵。
他想了半天,“焦炭大概是把煤放在封闭炉内进行分解……”
“殿下什么是分解?”
“总之就是煤在高温封闭的炉内就可以成为焦炭!薄主事,你可以尝试制作一些,焦炭表面有多孔,燃烧温度高,用来炼钢,效果要好的多!”
薄钰点点头:“殿下,我知道了!”
“等等,你知道什么是煤炭吗?还有滇省有煤矿吗?”
薄钰还没说话。
宋应星就说话了:“殿下说的煤炭就是石炭,最早先秦时期就有记载先民使用石炭的记录,大规模使用最早记录在东汉末年,曹操就使用过石炭!北宋也有记录,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李定国愕然……
中国古代,很早就开始大规模使用煤炭了,到了北宋,居然整个京都,全都是烧煤,没有一家烧柴火的。
但是为什么到了满清,绝大多数华夏人还是烧柴呢?
薄钰这时也说:“殿下,臣有一友名季会明他是徐振之的好友,他整理了徐振之的遗作,名《徐霞客游记》,在此书里记载,滇省曲靖,昭通,红河三地都有石炭,臣派人按图索骥,开采即可!”